2022年的股市,很难。
这种难度,可以和2008年相提并论。
但,树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股市里也没有完全一样的行情。
在去年的专栏已经提醒过读者朋友们今年股市很难,但随着疫情和战争带来的变化真正到来后,才发现比预期的要严重不少。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全球化分工上重要的一环,在“全球化”受到俄乌战争挑战后,资本市场变量大幅增加,导致投资者今年想要在二级市场赚到钱的难度大幅增加。
总结起来,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共同变量主要有以下这些:
疫情变化,导致国内各地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运作出现问题。美联储加息,产业链回流美国,导致国内企业承压。俄乌局势变化,对于原先全球化的产业格局产生冲击。
面对三大变量对全球市场带来的冲击,远远比2008年要猛很多,如果当年股市投资难度是三星级的,那么,今年的难度则属于五星级的。
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国内制造业的两大重镇,很多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都分布在这一带。在疫情的影响下,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受到严重影响,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经营,订单受到影响。这样一来,企业、员工的收入就会受到影响,无论是企业的投资意愿,还是员工的消费意愿都会大幅下滑。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显然是不现实的。
在此前的文章《难以避免的局面:“世界工厂”被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地蚕食》中,笔者曾经咨询过珠三角、长三角有关苹果产业链上负责人关于公司的最新情况,相关老板和高管也都坦诚了疫情所带来的影响。长三角受冲击的情况,看上去要比珠三角严重一些。珠三角短暂封闭一段时间后,企业的生产和运营目前大体上都开始恢复。
股票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往往会提前反映市场对经济的预期。因此,才会出现今年以来很多行业龙头股大幅下跌,导致很多去年高调宣称公司募集资金规模“很牛逼”的基金公司,今年亏得一塌糊涂。甚至,有一些公募基金经理在市场的一片凄风苦雨中选择辞职。
5月7日,易方达掌管资金超千亿元的知名基金经理林森辞职奔向私募,而根据公开报道显示,年内辞职的基金经理也超过百人。
林森是业内知名的固收大佬,债券投资经验丰富。他在2015年4月加入易方达,业绩亮眼,多只基金资管基金表现优异。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林森所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超过千亿元,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也有近700亿元,堪称业内顶流。
对于基金行业来说,很多基金经理在公募基金“练手”成功后,往往就会转向私募基金。毕竟,在对自己的技术没有把握前,拿公募基金的钱来运作,亏了赚了都不会对自己的财富有太大影响。等到真正到了私募基金,那就得需要靠真本事来吃饭,来不得半点虚的。
就今年的行情来说,即便是投资行业里面的顶级机构,也难免有“割肉”的时候。
根据界面新闻报道,一季度,高瓴还从华兰生物十大流通股东中退出。Wind提供的信息显示,去年二季度,高瓴买入1105.99万股成为华兰生物的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0.7%。今年一季度,华兰生物第十大流通股东持有557万股,据此测算,高瓴在这期间至少减持了约550万股。
从持仓成本来看,去年二季度华兰生物股价均价37元,而今年一季度均价为26元,由此判断,高瓴此番减持大概率为割肉斩仓。
说实在的,华兰生物是家不错的公司,即便是很多股民想把公司往新冠题材上扯,但公司根本上也不搭理,不蹭热点的做法,在A股上市公司中还是很少见的。今年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公司一季报盈利也就是小幅下跌而已,已经属于公司经营管理做得不错的。
4月28日晚间,华兰生物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称,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约6.41亿元,同比增加2.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34亿元,同比减少8.4%;基本每股收益0.1284元,同比减少8.15%。
由于华兰生物的主营业务产品是血液制品和疫苗,属于刚性需求产品,因此,公司受疫情影响后,后续进一步涨价的概率较大。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
股票市场永远都是在贪婪和恐惧中相互切换,不知道高瓴资本一季度抛售华兰生物,算不算是公司阶段性股价见底的信号呢?
整体上看,企业经营不易,股民投资不易,大家都很难,不知道正在读这篇稿子的朋友们,你们今年难吗?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