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和二战股市崩盘的后果是什么「一战和二战股市崩盘的后果」

1、感谢特朗普

前两天,老王和几个朋友讨论到一个话题,这次疫情,我们停止经济,自力更生,代价巨大,但是如果没有特朗普大总统前两年就开打的毛衣战,让众多国内企业开始思考备案,降低对美国的依赖,也许这次的危机我们会更措手不及,然后一不小心就陷入到了真正的衰退。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要感谢特不靠谱同志。

其实,在大多数中国人心里:命途多舛的中华文明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和不断奋斗,今天的我们终于有了一定的底气,不再处处受制于美国和欧洲,我们积极地参与全球化,得益于全球化,只是,我们并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

有意思的是,在不少美国人的眼中,任何潜在的威胁都是威胁,就像碟中谍4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对于美国,所有可能的恐怖分子,都是恐怖分子。” 于是,桥水的达里奥所做的这张图,一直以来也有非常两极分化的解读:

最近老王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又以历史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下这张图,感觉其中有很深的含义。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的实力王者。只不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之后,逐渐走入低估,今天的我们,只是均值回归。当然,这张图背后没有说的,是但凡全球霸主更迭的时候,战争都变成不可避免的附属品。现在在这张曲线图上,一个是向下的美国,一个是向上的中国,未来走势如何?也许就像站在1966年的我们,无法想象我们要进入未知的10年,就像站在1937年的我们,不知道就此要进入8年抗战,就像站在1840年的我们,无法想象要经过接下来的一百多年,我们才重新有站起来的机会。

2、二战的起源:一战结尾的不愉快

1963年,美国的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N.Lorenz)在研究时,提出了一个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这个影响就是后来为我们所熟知的“蝴蝶效应”。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的微小运动,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环境的极大变化。它带给咱们的启示是什么?任何事物所出现的变化,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哪怕这个初始条件十分微小,在经过不断放大的过程之后,都会对他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对于气候学如此,如果今天变成经济呢?变成金融市场呢?在二十世纪20-30年代,有过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与大萧条,被誉为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它到底有多惨?看几组数据: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如此影响深远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次危机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究竟为何?是美联储利率政策?是贸易顺差和逆差?是股市崩盘?还是周期使然?又或者是贪婪的人性?

我们常说“万物皆相连”,而对于经济危机的分析,我们更应该从历史的长河中去寻找本源。万物皆有因,万事皆有果,万事万物,前因后果,因果相连。沿着历史的脉络,我们才能查看到这次危机真正的源头。在1929年危机前1个月、前1年、乃至前10年,究竟是在哪个时间点种下了那颗微小的种子,在蝴蝶效应的放大之后,最终造成了这次史无前例的大危机。

时间要再重新退回到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巴黎和会上,对德国裁军、割地、占领和赔款等“苛刻条款”可谓是一场利益割据。根据巴黎合约,德国要向战胜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大概是330亿美元,这相当于什么?德国在一战之前,每年GDP,也就是整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在120亿美元左右,赔款的金额,相当于需要德国人民不吃不喝干3年,才能把钱全部还完,要注意,这还没怎么加利息。所以,你想想,一个借钱的人,如果他要偿还的债务水平已经显著超出他的还款能力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拖!

一拖再拖!

没错。在一开始,德国在合约的头两年确实偿还了20亿美元,但随着国内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差,战争后的社会动荡不安,这钱眼看着是实在还不上了。而且除了还钱,对于退休军人和遗孀的抚恤养老金,以及国内各式各样的健康和福利开支,使得德国的财政处于崩溃边缘。

这个时候,为了筹资弥补缺口,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印钞票,结果就造成了我们常听到的两个专业名词: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

1922年,德国发行一万亿马克,到了1923年,又发行了17万亿马克。而且,除了德意志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印纸币,甚至城镇和私人公司,只要有印刷机的地方,都在印自己的纸币。在接下来的接个月,德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货币价值毁灭,1923年8月,从1美元兑换62万马克,到了1923年11月初,居然达到1美元兑换6300亿马克。人们开始用袋子和洗衣篮来装纸币,用独轮车或者婴儿车运送纸币。一公斤黄油,就要2500亿马克。在柏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做一次街道洗车只需要1马克,而现在需要150亿马克。而且,要知道,除了涨幅巨大,涨幅的速度也非常惊人,在1923年10月的最后3周里,你周一刚拿到手的工资,到了周末, 1块钱变成了1毛钱,购买力原地蒸发90%。

而在这个过程中,公务员、医生、教师和教授这些中坚力量所遭受的打击最大,他们凭谨慎、自律攒下来的钱,突然间一文不值。而随着整个社会货币体系的坍塌,以及信心的崩溃,经济竟然回归到了以物易物的物物交换,也就是我今天有肉,你有米,咱们来交换,不再信任纸币。再伴随而来的就是传统价值观的抛弃。恰恰好,在这个时候,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发动了所谓的“啤酒馆政变”,虽然不到24小时,便以失败收场。但是,这就是当时德国社会的写照:绝望、愤怒与无助。

这就好比让子弹飞里面的马邦德县长的呐喊:“我正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麻匪给劫了!”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货币出了问题,显然要先管控货币,所以在11月12日,也就是隔周周一的上午,德国政府任命亚尔马·沙赫特为货币委员。”

沙赫特,出生贫寒,父亲是一个乡下医生。但是他学习异常努力,而父母也尽量帮助他提供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教育条件,沙赫特9岁时,进入到了德国汉堡最好的预科学校。虽然,在学校中,他总是受到那些富裕学生的冷嘲热讽,有人嘲笑他住在老鼠洞般的贫民窟里,有人讽刺他裤子的布料廉价,还有人羞辱他因为买不起毕业礼服,而不得不跟别人分享同一件。但是,面对这些,沙赫特努力学习,一路读到了柏林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而毕业之后,沙赫特一开始在一个出口贸易协会工作,同时兼职为一份普鲁士杂志写经济评论。随着他的他勤奋、努力,并且非常可靠,他终于引起了一家银行的某个董事会成员的注意,在这家银行得到了一份工作,抱到了大腿。

到了1923年12月20日,沙赫特正式成为德意志银行行长,掌管着德国任何与货币相关的政策与措施。正如莎士比亚有评论:“有证据表明,卑微的出身是年轻人野心的阶梯。”在这个时候,怎么办?沙赫特想到了黄金,他认为,任何稳定的德国货币都必须以黄金为基础资产,也就是金本位。就像马克思说的,“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是货币天然是金银。掌握了货币的命脉,就有了一切经济前行的基础。

这是德国,一会儿我们再回来,接着,我们来看英国。

3、英国与金本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英国,是全球的金融中心,是世界银行。她主要依靠向国外提供资金支持,而不是向本地工业提供资本,掌管着200亿美元以上的海外投资。当时,全球2/3的贸易信贷是通过伦敦进行的。商业银行拥挤地坐落在英格兰银行周围的街道上,我们熟知的,银行业那些家族式的核心集团,比如罗斯柴尔德银行、巴林银行、摩根-格伦费尔公司,一起管理着世界上最大的贷款业务。所以,在一战开始的时候,英国金融界,是最反对自己国家卷入到这场欧洲大陆的冲突中去的。

当时沉默寡言、不善作秀的英国银行行长沃尔特·坎利夫,曾热泪盈眶地恳求道:“我们一定不能卷入战争,否则将面临毁灭。”

当时伦敦的一家投资公司通过购买债券借给奥地利8000万美元,而英国一旦与奥地利开战,这些资金和利息都将鸡飞蛋打。而更为关键的是,一旦开战,处于欧洲大陆的证券交易所,像柏林、维也纳、布达佩斯、布鲁塞尔和圣彼得堡的证券交易所,都不得不延缓交易。以及当时黄金可能会被禁运,使得整个金本位的体系被打乱,同时带来了一个更直接的问题,对于欧洲人来说,他们很难把钱运到国外,去偿付他们的商业债务,结果是什么?为所有这些交易做过担保的英国商业银行,时刻会面临破产的危险。

感到恐慌的除了银行业,还有银行客户。在伦敦,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一整天在英格兰银行门外排队等候提取金币,商业银行家们也开始把他们在英格兰银行账户上的黄金抽离,使得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在四天里从1.3亿多美元下降到不到5000万美元。

但是,英国最担心的是统治这一切金融行为的核心,就是英国的金本位。

那什么是金本位呢?英国为什么这么关心金本位?金本位是将货币价值与一定重量的黄金挂钩的货币制度。比如,1英镑等于113格令纯金,而1格令等于一个麦粒的平均重量。同样,1美元被定义为23.22格令黄金。你看,由于所有的货币都与黄金挂钩,有一个比例关系,所以,各个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是固定的,算一下,1英镑等于113/23.22,也就是 4.86美元的这个汇率,是恒定的。而且,采用金本位制的国家都会出台相关法律,要求所有纸币都可以自由地兑换黄金,每家中央银行也都必须承担以金块兑换任何数量本国货币的责任。换言之,你有多少黄金,才可以发行多少纸币,而不是无节制的发行,这是建立国际共同货币兑换体系的基石。在当时,全球有59个国家采用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其实意味着英国金融的霸权。

然而,英国最终还是卷入到了这场战争中。可是问题是,打仗需要物资,那购买物资的钱,从哪里来呢?所以,交战双方不惜动用一切资源:税收、借款、大规模印发纸币来筹集战争款项。

当时处于战争的5个国家——英国、法国、俄国、德国和奥匈帝国,每个月的花费都高达30亿美元,几乎占据5国GDP总和的一半。虽然每个国家筹集战争费用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其中的原理是相通的。

在这个时候,怎么办?货币的超发,举个简答的类比,这就像一个正常人,在火锅、烧烤和吃零食很久之后,体重增加了20斤,于是开始惆怅,如何穿进去之前的衣服?在TA面前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我不减肥,重新买个新的衣服,或者修改衣服大小,承认肥胖,承认通货膨胀,这就是后来德国的选择,不断长胖,直到最终货币体系崩盘。而英国呢?选择第二种方法,运动减肥,要努力尝试重新穿上之前的衣服,这其实就是减少脂肪,减少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换言之,也就是英国尽可能的遵循金本位,承认黄金的价值。

可是这个时候,最尴尬的问题在于,黄金不在自己手上了。

一战之前,4个最大的经济体,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总共有将近5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来维持着整个货币系统,其中,美国大约20亿,法国大约13亿,英国10亿不到,德国5亿多一些。

可是,在1923年战争结束后,美国已经从20亿的黄金储备积累到了45亿的黄金储备,这个时候,全球就60亿的黄金储备,美国占了3/4,远远超过了支撑美国经济的需要,而英国、德国和法国,黄金储备只有之前的一半还不到。所以,国际的金本位变成了一场“扑克游戏”,其中的一个玩家积累了所有的筹码,从而导致游戏根本无法玩下去。

于是,战争结束后,英国不仅欠了美国50亿美元的负债,再加上,还为17个参战国家提供了总额110亿美元的借款,而这些国家又都不愿意还钱,英国最终丧失全球金融霸主地位,为一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说白了,过去的金融是基于黄金的信用金融,所有的货币,是基于黄金的信用货币,而后来金本位体系的覆灭,石油美元的崛起,信用货币进入到了新的维度,当然,这是后话。

4、美元霸权的崛起

接着,我们重新回到德国,这个时候的德国,最大的问题是没钱,一方面没钱去还钱,另一方面,自身黄金储备不足,无法有效遏制通货膨胀。所以,以美国为核心的道威斯计划出台了。这个计划的核心,是要让德国重新有自身的造血功能,也就是别总关心还钱还多少,我们要关心他如何才能力还钱,这个计划希望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做法来保证他能还钱和完成赔款。后来,美国帮助德国从海外筹集2亿美元的贷款,用来支付战争赔款。而美国的帮助,使得国际重新开始审视德国的信用与还款能力。

根据这个计划,其中一个核心就是,各方不再明确德国应该承担的赔款总金额,也不提应该在多长时间内支付完所有的战争赔款,而只是明确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德国每年应该偿还多少。于是,道威斯计划在当时,使得德国的造血能力恢复了,有了信心后,德国的新货币稳定了,通货膨胀也止住了。后来道威斯本人凭借着这次有效的行动,成为了美国的副总统,还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人生的辉煌与彪悍不需要我们来解释。

可是,对于英国,这就是另外一个情景了,因为它也面临偿还美国贷款的压力,而对于美国,则面临之前的贷款无法回收的风险。在这期间,如果英镑又由于没有控制住,而任意的升值或者贬值,那么英镑和美元之间的汇率出现大幅波动,美国收回的资金可能就要悲剧。所以,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如果美国想向世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发放贷款,那么,有一套稳定且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不可或缺的。

但当时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原来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金本位,在一战之间被破坏了。现在该怎么办呢?是重塑之前的金本位,还是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正如很多专家说的:“也许在没有犯够足够多的错之前,我们是不会尝试新事物的。”最终,恢复金本位的思路还是被重新提了出来。

在金本位是否恢复的逻辑上,德国没钱,所以,没什么话语权,英国呢,黄金不够,也没什么主见。而美国,十分理性,十分务实,不管恢复不恢复,还是要尽可能的让全球用美元来贷款,多赚钱,多让全球用美元来贷款,这才是根本,当然,同时还得控制风险。这其实也反映了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斯特朗的个性,最善于处理现实问题。

那是一个美国在冉冉升起的时期,

因为目标很单纯:

赚钱,

成为世界霸主。

这是美国,希望恢复金本位。可是他今天必须要拉上英国,要去给英国吹吹风。我们知道,一战之前,美国的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其实已经超过了英国,到了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美国的GDP要比英国、法国和德国三个国家的总和还要多50%。只是,虽然经济厉害,但是在国际贸易中,依然大家还是遵循着英国的游戏,英镑在国际贸易中还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美国的想法就是,先给英国吹吹风,只有当英国率先恢复金本位制度之后,全球才可能回归金本位。

美国的想法如此,英国呢?从英国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恢复金本位制度,那么当前国内的物价上涨,没有一个英镑价值的锚定之物,以及国际之间没有协同,那么将会面临长时间不堪设想的混乱局面。可是,如果恢复金本位,黄金储备却全都在美国手里,具有主导性优势。如果恢复英镑与黄金挂钩,实际上就意味着英镑与美元挂钩,英国经济与美国经济挂钩,言外之意就是,英国经济将开始与华尔街挂钩,英国经济自身的独立性,很可能将受到影响。

只是,事实是在一战后,英国的GDP已经下降到只有美国的30%。所以,在很多人看来,由于英国的经济增长缓慢,英国根本没有能力与美国这样一个看起来“处于大规模、持续的经济增长”的国家进行挂钩,如果美国在未来遭遇工业和金融风暴,这对美国人而言,可能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只是,如果英国经济与美国挂钩,那么,英国可能会因此一蹶不振。所以,到底要不要恢复金本位制,这个问题被留给了当时的英国财政大臣,你猜是谁?丘吉尔,没错,就是后来带领英国二战胜利的丘吉尔。

1886年,当他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担任财政大臣的时候,丘吉尔看到父亲的一篇报告中,全都是密密麻麻的小数点,他就宣称自己“永远搞不明白那些该死的小数点代表什么意思”。结果现在,他却要为是否恢复金本位制度而操碎了心。当时,英国央行行长诺曼给丘吉尔的信写道:“对于一个并非如神般完美,而是具有人性弱点的世界,金本位制度是可以想象到的最好的‘统领’,他警告说,如果选择恢复金本位,那么他可能遭到那些无知之徒、赌鬼和老工业家的谩骂,说他因循守旧,不考虑当前情况,但是如果他反对金本位制度,那么会遭到知识分子和后代子孙的唾弃。”

最终,丘吉尔选择恢复了金本位。当然,在这里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如果当时不回归金本位,就等于公开承认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了。所以,丘吉尔说到:“如果英镑不能成为所有人了解并信任的价值标准,那么不仅仅是大英帝国的商业,甚至是整个欧洲的商业都将以美元进行交易,而不是英镑,我认为这将是一个极大的不幸!”

金本位就这样回归了。只是,当时的情形,应该这样做么?我们是不是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一下当时的历史环境呢。

所以,为了持续的留住这些资本,英国必须要维持一个较高的利率状态,可是利率高的结果就是企业贷款的成本增加,进而只能靠提高产品定价来弥补。于是,在国际贸易中,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利润率下降。所以,当20年代德国开始复兴,全球工业开始重新兴旺发展的时候,英国的制造业,这个曾经的世界工厂,却在苦苦挣扎。

那美国呢?为了帮助欧洲重建,信贷大幅扩张,而且是采用低利率机制,使得工业企业融资成本低,发展迅速,纷纷上市,造就了华尔街的繁荣与泡沫。1927年,当美联储又一次降息的时候,就像点燃森林的火柴,道琼斯指数从150点左右开始,一直飙涨到了380点,翻了一倍至多。

有一句经典的评论是这么说的,当美联储主席说要给股市“喝一小杯威士忌”的时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喝醉了”的股市是如此疯狂。为什么是美国?为什么是华尔街?因为英国人虽然投机,但是更怕贫穷,法国人宁愿枪毙自己,也不愿意投机,美国则是100万个人都去投机,最后只有10个获胜,而且输的人也能够泰然处之。这种投资自由是值得称赞的,但这也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怪兽。

而泡沫总有刺破的那天。在1929年10月的最后一周,股市泡沫破灭,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而刚才咱们说的,英国因为实行金本位,而被迫与黄金储备最多的美国进行绑定,所以,美国衰退后,随即传染到了国际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所以,我们要知道资本自由化确实有不少的好处,但是同时也有不少的代价,手里有多少筹码,能不能玩得起,不要被别人忽悠带进了沟里,这才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也许事实就是这么的玄幻,“国际信贷规模受制于从地底下挖出来的黄金数量,有多少金子才能发放多少贷款,做多少业务,这是一个多么荒谬和愚蠢的概念啊。”

5、历史告诉我们什么

所以,1929年的经济危机,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1、主持巴黎和会的政治家们,他们的不让步与争论,在赔款上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错误的战争赔款安排,又导致了德、法、英等国向美国欠下巨额债务,偿还之间的摩擦与商讨严重影响了各方之间的关系,才有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第一道裂痕。

如同我们所反复强调的,万物皆相连,任何一个决策与行为,其实都会有他的影响。正如古代哲学家说的,我们无法踏进同一条河两次,历史也不会重现,虽然他总是惊人的相似。

当我们碰到新问题的时候,是因循守旧,还是根据具体问题来进行分析,是随意听从他人观点,还是要认清楚咱们的本质内心诉求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应该有的深入思考。每个政策、每个规定,都有背后的逻辑,离开目的谈条款,什么意义也没有。

每一次危机,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原因。

不要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让我们忘记了曾经的错误。

不要因为没人愿意再次提及,而让我们错失了能改正优化的时机。

我们所有人,都坚定不移的选择在国内做贡献,不是因为我们不能出国,而是因为这才是我们的家。

历史不会重现,但总是惊人的相似。1929—1933年间的股市泡沫破灭和一系列银行恐慌与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以及与2020年咱们现在面临的股市暴跌,都有着相同的特性,无不都是源于金融工具的滥用和不良金融家们的贪婪以及监管上的缺陷、政府应对上的不足,等等。如果说在1933年,储户们还需要排队到银行去挤兑,但现代的投资者们只要轻敲鼠标就可以让金融市场受到巨大冲击。而且,现在全球金融体系在规模上更大,产品上更复杂,金融杠杆的应用更疯狂,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更紧密,这使得许多金融机构可能会在一夜之间遭受灭顶之灾。可以说,现在的银行体系比以往影响更广泛,但是对风险也更敏感,因此,这次恐慌横扫整个世界金融体系的速度更快,破坏性更大。

而吃到了战争财的美国,在日后更是将美元看成了“流量”,扩展到全世界的经济领域。只要在经济活动中,用美元结算,美国就可以将自身的风险转嫁到全球各个国家,并且通过加息和降息来全球收割和剪羊毛。

当经济处于上行周期的时候,不断降息,美国企业和各国企业都可以获得美国银行的低息贷款,拿到钱之后,可以扩大再生产,也可以投资股市,而当美国经济与股票市场过热的时候,通过加息,力求“温和”地刺破泡沫(虽然鲜有成功),但是加息之后的结果,往往是不少发展中国家出现资本“逃”回美国(因为),美元、美债成为了风险时期的避险资产。全球只有美国的信用被视为最安全的资产之一,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但是,要知道,即使是李隆基的盛唐时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公元755年-763年),唐朝的灭亡也是在公元907年,即~150年后的事情。

中美作为G2,矛盾和冲突一定免不了,合作和共赢也是我们民众所期望的。最关键的是,与美国做斗争,按照老王过去在美国留学的经验,你必须要手中也有“大棒”与“胡萝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实力,才是最好的语言,在任何领域都是如此。

参考文献:《金融之王-毁掉世界的银行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一战和二战股市崩盘的后果是什么「一战和二战股市崩盘的后果」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