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上周的惊天反弹只持续了周四一天,长期通胀预期指标意外强劲,导致股市在周五继续下挫,纳指上周累跌3%。
实际上,近期美股最近的反弹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不禁令分析师担心2008年的金融危机重演。
分析认为,熊市在美联储转向之前不会结束,但在中期选举之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全貌和悲惨景象将最终浮现并震惊所有人,尤其是美联储”。
而在那之前,美股将继续被“熊抱”。
高盛交易员Matt Fleury认为,还有一群熊即将到来,其中就包括熊母——金融危机。他在上周六公布的报告中表示:
本周(市场的表现)让我想起2008年的次数比我记得的还要多。(市场)正在加速变化,波动的速度正在加快。
Fleury在报告中写道:
暴跌熊市就像在浅水中游泳,最终你放下脚就没事了,有一个值班的救生员(美联储)在那里救你。
滚动熊市(rolling bear market)是深水游泳,没有救生员。
他表示,目前美股所处的环境就是滚动熊市。
熊市的主要标志是日内交易区间较大。目前,美股正在往这个方向迈进。
分析认为,美联储已经犯了一个错误,没有迅速采取行动来加息,现在正在加剧这一错误,而且还在不断弥补这一错误。预计2023年美联储将继续加息。
由于美国通胀持续上行,市场定价的利率峰值继续走高。
与此同时,美联储的鹰派表态持续为股市带来风险,这种风险预计短期内不会消失。
Fleury上月表示,虽然当前美股已经极度超卖,但是仍然会继续走低。无独有偶,美银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也警告称,未来几个月,美国股市或遭受更多痛苦,市场会加速下跌。
自去年12月以来,苹果、亚马逊、谷歌和微软四家科技巨头的总市值一直在缩水。
市场流动性仍然很差。
另外,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正在造成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美银高收益债券策略团队早前警告称,如果美联储还这样激进加息下去,美国债券市场的崩溃可能近在眼前,美国公司债市场将会沦为下一个英国养老金。该行编制的信用压力指标当前已经被推至“临界区。
整体对冲基金净杠杆率已经降至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表明对冲基金的悲观情绪十分浓厚。
更可怕的是,昔日的乐观派美国散户也陷入绝望。
研究机构Sundial Capital Sundial Capital首席研究官Jason Goepfert指出:
上周,散户购买了199亿美元的看跌期权。他们只购买了65亿美元的看涨期权。看跌期权为看涨期权3倍,为历史上首次。
2008年金融危机全过程
金融危机从2007年就开始了,直到2008年,中国的影响才明显开来: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拓展资料: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金融危机是金融领域的危机。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强,因此,金融的国际性非常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可以是任何国家的金融产品、市场和机构等。
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全球金融危机
大宗商品界的高盛—嘉能可,估值从6亿美元到980亿,创始人是通缉犯
导语:嘉能可被媒体喻为"大宗商品界的高盛",40年间公司估值实现了从6亿美元到980亿美元的大跃进,其创始人马克·里奇曾被称为"石油之王",也曾是美国通缉了17年的通缉犯。嘉能可公司浸透了马克里奇的交易思想,但却受累于他的名声,而最终与这位创始人划清界限。
文/唐逸如
对于从事大宗商品交易的人来说,嘉能可公司(Glencore)是一个令人景仰的存在。如果简单地进行一下类比的话,嘉能可公司对于商品交易行业的影响,大概相当于高盛在金融行业、联邦快递在物流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1974年成立以来,嘉能可仅用4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一家初出茅庐的瑞士石油贸易商进化为全球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巨头的辉煌历程。嘉能可的经营项目无所不包,涵盖谷物、金属、石油、军火、糖类等。其混业经营模式在业内也独一无二。在原油领域,其竞争对手是维多石油集团这样的公司,在农业领域是美国的嘉吉公司和法国的路易达孚公司,在采矿领域则是力拓矿业集团和必和必拓公司。
这一历程伴随着大宗商品波澜壮阔的牛市,也浸润着其创始人马克里奇(Marc Reich)骨子里的野心和胆略。在商品交易领域,马克里奇一直被认为是顶级的贸易商导师,他开创了原油现货交易市场,打破了石油卡特尔的垄断。但马克里奇激进的行事风格也遭受了不少非议。他习惯于在偏僻且存在争议的地区开展业务,一旦成功就会为公司带来高盈利。
嘉能可公司浸透了马克里奇的交易思想,但却受累于他的名声,而最终与这位创始人划清界限。但马克里奇不会忘记,当初他是如何白手起家,将全球的商品交易市场带入一个新的时代。
石油,被喻为黑色黄金,是"世界上最富争议的资源",也是与每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必需品。当一位司机需要汽油时,他们来到加油站,按照油价付款,加满汽油,然后扬长而去。这再正常不过的"交易"流程却在上世纪70年代才出现。而缔造了这一商品现货市场的发明者,就是嘉能可集团的创始人马克里奇。
马克里奇1934年出生在比利时的一个犹太家庭,5岁时因为逃避纳粹迫害而随家人逃往美国。从大学辍学后,他在著名的商品交易公司菲利普兄弟公司(Philipp Brothers)做交易员。在工作中,马克里奇充分展示了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胆识。一个当年与里奇一起在兄弟公司工作的贸易商赫特回忆说:"里奇是公司里记忆力最好的人,是一个天生的、一生 决不会 轻易失败的赌徒。他的每一项冒险都经过深思熟虑。"
马克里奇的第一笔大生意是水银。1950-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水银有很高的市场需求,为了未来的军事需要,各国政府都抢着购买和储存。里奇设法获得了世界最大两家公司的产品经销权,让菲利普兄弟公司能够低价购进高价卖出。此后,老板耶西森(Jesselson)开始亲自带里奇入行,并像对待亲生儿子一般地器重他。
而马克里奇真正的成功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原油市场的出色表现。当时,市场中的原油交易主要由所谓的"石油七姐妹"掌控,即海湾石油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雪佛龙石油公司、德士古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这7家石油巨头。现货市场上的原油产出在几个月前甚至是几年前就已经按固定价格预定,致使短期需求缺口无法得到弥补。因此,石油输出国想尽办法实现了石油资源国有化,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导致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紧张起来。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菲利普兄弟公司觉得石油生意难做了,曾一度决定将重心转移到金属买卖上。但马克里奇却认为,这种"禁运"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设想利用公司与中东各国的良好关系,买来石油,再高价转卖给西方各国。1969年,里奇秘密地在伊朗和以色列之间建设了一条原油运输管道,此后不久,他就开始将中东的原油出口到全世界,菲利普兄弟公司也因此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原油供应商。
马克里奇创设了第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功能型竞争市场,也首次创造了现货市场这种贸易形式。石油贸易利润巨大,然而当马克里奇准备从公司领取每人100万美元的红利时,却遭到耶西森的拒绝,这直接导致了后来被称为"兵变"的结局。
在与菲利普兄弟公司发生薪酬纠纷后,马克里奇在瑞士中部的楚格州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马克里奇国际公司,这家公司正是日后世界最大的商品贸易商嘉能可的前身。当时,里奇的父亲从玻利维亚银行筹措了200万美元贷款,另一个从菲利普兄弟公司"叛变"的商人雅克(Jacques Hacheu)投资了100万美元现金,而公司的启动更多依赖于伊朗议员阿里(Ali Rezai)承诺帮助其在伊朗建立一系列的石油贸易渠道。
马克里奇把公司总部设立在瑞士楚格州,显然经过了一番缜密的计算。楚格州是瑞士的低税区,所以许多跨国公司、商行等纷纷在此安营扎寨。到这里落户不仅税低,而且手续也十分简便,只需要到一家法律事务所登记注册,就成了瑞士公司。公司成立后,马克里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挖墙脚"。马克里奇不惜用重金来收买菲利普兄弟公司的人,并对手下职员、经理论功行赏,以高薪重奖加以刺激,以令众人一心为其卖命。
多年以后,这种工作激励机制已经深入了嘉能可集团的基因。一篇新闻曾说在嘉能可工作的压力是"投行工作压力的3倍"。如果经理级别的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时间过长,想要缩短工作时间以便更多地与家人相处的话,其手下员工就会加倍努力工作,并最终取代经历的位置。一位雇员说道:"成败全看业绩,与其他无关。"
而马克里奇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利用过去的关系,将公司建立的原油现货市场与其他大宗商品业务相结合。在这一段时间,马克里奇公司成交了一笔又一笔大生意,石油、金属、谷物、庶糖等,什么买卖都做,积累了不少资金。
公司按照马克里奇激进而且创新的方式迅速发展。而马克里奇想在偏僻且存在争议的地区开展业务的想法最终也成为公司一项高盈利策略。
在南非种族隔离期间,马克里奇曾将大批原油运往南非,以中间人的身份安排白糖换原油的交易,随后他又无视美国的制裁而与古巴进行白糖贸易。
1981年由于伊朗扣押美国人质,美国政府作出禁止美国公司与伊朗做生意的决定。但马克里奇从上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实行石油禁运而使菲利普兄弟公司大发石油横财的经验中,发现可以利用美国的"贸禁"做一笔大生意。
为了避免遭到监管,马克里奇必须绕过美国购买石油。他先是通过自己在瑞士的公司买下石油,然后转卖给两家美国公司――休斯敦石油公司和西得克萨斯石油公司。这笔2亿美元的石油买卖,最终通过他在苏黎世、巴黎、伦敦的银行户头,将巨款流向伊朗。
而休斯顿石油公司和西得克萨斯石油公司接二连三地转卖数十次,将油价抬高到每桶20美元。显然,无论是马克里奇国际公司,还是休斯敦石油公司、西得克萨斯石油公司,都赚了大钱。
通过与一些非常规国家的交易来往,马克里奇建立了全新并且极低的行业标准。在他的眼里,没有不能与之做生意的国家。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后的15年间,伊朗一直为马克里奇供应石油。里奇曾谈及他与伊朗的贸易,"我们买来石油,负责运输,然后卖掉。伊朗人没办法自己做这些事,而我们能够做到"。
随着商品交易的范围越来越广,合约价格的起伏也逐渐变大。为了加强对于交易者的监管和保护,1973年美国国会决定成立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监管的紧箍圈很快落到了马克里奇公司的头上。1983年,联邦检察官控诉马克里奇多宗罪状,包括敲诈勒索、偷税漏税以及在人质危机期间与敌国进行交易等。
对于马克里奇国际公司的调查,是从其与美国石油转售商WTM公司的业务开始的。当时,石油危机令美国的油价暴涨。一桶6美元进价的石油可以卖到25-40美元,套利交易的机会明显到来。到了1978年,美国从事该项贸易的石油转售商从石油危机前的12家井喷至500家。而WTM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据1983年的起诉证明表明,马克里奇国际公司通过WTM公司运作着整个石油业务链。
首先,WTM公司接受法国银行的贷款,同时将1800万桶原油卖给一家叫Listo的空壳石油公司。接下来马克里奇把高质石油贴上低质石油的标签,以市价卖给WTM公司。WTM公司再将石油亏本卖给马克里奇秘密的巴拿马公司,亏本部分自然在巴拿马公司完全的市场化运作中补回来。
这样的交易在数量的得失之间转来转去,到石油不再被转移时,钱已经聚集在美国之外的地方了。1980年一年,WTM公司就在石油倒手生意中赚取了超过20亿美元,平均每天经手的石油超过30万桶,而马克里奇国际公司就占了WTM业务总量的10%甚至更多。
1983年美国司法局起诉了WTM公司老板大卫雷特立弗(David Ratliff)和约翰特诺兰德(John Troland)。两人后来转为污点证人出面指认马克里奇,时任联邦检察官的韦恩伯格说:"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马克里奇。"
与此同时,另一个案件露头。从1974年开始,马克里奇的公司通过以物换物方式,用武器和其他货物从伊朗换取了大量石油。伊朗人质危机期间,美国政府禁止公民与伊朗进行贸易往来,但里奇的生意仍然在继续。而马克里奇瑞士公司的人则辩称,禁令对马克里奇国际公司无效,因为公司属于瑞士。
1983年,美国政府指控马克里奇犯有包括电信和邮政欺诈、诈骗、逃税4800多万美元、与"国家敌人"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等共达51项罪名,若罪名成立他将被判处325年监禁,同时创造了美国 历史 上个人逃税的最高纪录。在指控正式生效前,马克里奇就和他的合伙人格林逃往瑞士。一年后,他的公司服罪并被处以罚款。
尽管身为通缉罪犯,但美国政府从未放弃与马克里奇的商业往来。1985年,美国国会发现,马克里奇通过帮助外国购买美国大麦和小麦的农业补助计划,与农业部进行生意往来;1989年,美国政府批准马克里奇投资4500万在新开发的维尔克群岛设立氧化铝工厂。
自从被美国法院起诉之后,马克里奇就一直漂泊在外。尽管在前妻丹尼斯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游说活动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任期最后一天签署了总统特赦令,但马克里奇再也没有踏上美国的领土。
在美国针对马克里奇展开调查十多年后,马克里奇的形象也遭到严重的损害。他成为了一个因逃税而从美国窜逃出去的亿万富翁,也是一个在人质危机中与伊朗进行非法石油贸易的不法分子。当马克里奇的名字已成为贪婪和奸诈商人的象征时,这无疑对公司也带来了相应的影响。
1992年,马克里奇曾拿出逾10亿美元的巨资企图控制市场,但其押注落败,公司濒临破产。1993年,马克里奇将自己51%的公司股份出售给其他合伙人,并承诺将在几年之内逐渐减少他在公司的多数股权,由管理层和高级员工进行收购。而威利斯特霍特(Willy Strothotte),一个曾受到马克里奇指导并在后来的一场权力斗争中被开除的德国金属交易员,再次回到这里成为了首席执行官。
1994年11月,马克里奇终于将他所创立的公司的最后一部分股权出售完毕,从公司的行政委员会卸任。公司的新老板们摒弃了这个能够继续诱发负面联想的名字,改成了嘉能可。而且在公司的网站上只字未提马克里奇的名字,甚至在该网站的" 历史 "栏目中,马克里奇的名字也不见踪影。
然而,公司合伙人及管理层决定收购公司并改名嘉能可,除了担心马克里奇的声誉之外,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为新公司注入资金,以寻求更大的发展。
无论马克里奇的商品帝国有多么庞大,但嘉能可最终是一家贸易公司。与其他贸易公司一样,嘉能可身负重债,主要依赖平稳的信贷资金链来维持运转。
事实上,这样的商业模式也是出自马克里奇之手。在从事商品交易之初,马克里奇一直坚持的观点是,若有银行融资的支持,进行石油及其他原材料的交易所需的资本和资产比人们设想的少得多。这种高度杠杆化的商业模式成了托克、维多及嘉能可等现代大宗商品交易商的经营模式。
当大宗商品繁荣时期,这样的商业模式令嘉能可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商品价格在低点徘徊,嘉能可就会遭遇资金难题。
上世纪90年代,嘉能可就在大宗商品的熊市周期中煎熬。当时,以IT业为代表的美国新经济产业蓬勃发展,而传统制造业反而显得有些没落,因此对原材料的需求也疲软。商品价格走低,令银行也越来越吝啬手中的信贷资源,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嘉能可最需要资金的时候。
因此,让管理层收购公司,则是为了提供大量资金供嘉能可开展业务。在管理层收购全部股权之后的几年里,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收购了一系列新的资产,加强了其在煤、和金等商品领域的话语权,为接下来20世纪初开始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