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玉根最新预判后市将由成长带领价值上涨最看好的行业是TMT

1,2023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周期有望进入一个温和复苏阶段,GDP的增长应该能回到5%,甚至更高一点,上市公司利润增长能够恢复到10%-15%,两位数的正增长。

2,未来我们所处的宏观背景就是,GDP的增速变慢,但企业的盈利状况会变好,因为产业在升级,我们从中低端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制造业。

3,市场下跌的时空已经非常显著,跟历史上所有熊市相比,都已经很充分了。

4,过去三年,公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只有6%不到,比历史均值的15%低了很多。

按照均值回归2023年要往上,才能把均值往上拉。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对2023年也要乐观一些。

5,2023年全年A股的增量资金有望达到1万亿,大概跟2019年类似。

所以从2022年的减量到2023年变成增量,股市的宏观背景、资金面的环境在变好,这也是我们看好2023年市场的资金面的一个角度。

6,2023年成长带领价值上涨,大家都会涨,因为整体市场向上,但当中利润增速更快的,是成长类的行业。

7,目前消费类行业的估值水平都回到低位,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对于消费的配置比例也不高,也在低位。

8,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增长速度变慢,但风电和储能的装机增长会比较快,这一类也有结构性的高增长存在。

消费类行业在疫情的影响之下,风险释放的相对比较充分。所以2023年消费行业的趋势开始变好。

以上是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在近日富国基金2023年投资策略会中发表的最新观点。

本次交流中,荀玉根详细分析了现在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他认为中国经济现状类似1980年代以后的美国,经济增速变慢,但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盈利状况更好。

从短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处在底部,在低基数背景下,2023年的经济增长有望恢复到5%附近。

荀玉根还表示A股由于估值已经很低,跌的时间也很长,所以利润的回升会带来一些增量资金。

所以,股票市场基本面和资金面都会好转,股市结束下行周期,进入上行周期,并且肯定会持续一段时间。

谈及后市的投资机会,荀玉根的结论是更看好成长型的行业,其中最看好的大类行业是TMT。

在他看来,TMT行业基本面的改善,不是单纯的政策支持,还有产业周期的厚积薄发。

除此之外,荀玉根还提出新能源有结构性的机会,消费里面更加看好基本消费品,以及医疗器械。

以下是本次交流的主要内容,分享给大家。

本次活动我主要想交流三个问题。

第一,我们现在所处的基本面环境是什么?

我们概括下来,从长期来讲,我们处在一个结构调整转型当中,短期的基本面应该是处在一个企稳回升当中。

第二,中国的股市我们判断熊市已经结束,2023年步入到牛市的初期阶段。

第三,行业上我们相对更加看好成长性更高的以TMT为代表的一些方向。

未来所处的宏观背景是,GDP增速变慢,但企业的盈利状况会变好

在二十大报告里面有一个核心词叫“中国式现代化”,怎么去理解这个词呢?

报告给出了五点解释,这里面最重要的一块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就是说中国有这么多人口要实现现代化,确实是人类历史当中没有出现过的。

从经济的体量来讲,中国已经很大了,GDP的全球占比超过18%,排名第二,跟美国之间的差距很小,跟老三之间的差距很大,中国几乎是日本体量的3.6倍。

但是体量总数大,算到人均就很小了,中国的人均GDP才1.3万美元不到,全球排名61名。

在这一次二十大报告里提出来,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准,就是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目前世界银行、IMF、联合国这三大国际组织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也不太一样,但是大部分是重叠的。

我们把这些口径里面定义的发达国家的人均GDP从高到低排序,中间的1/3就大致可以理解为中等发达国家的范畴,他们的人均GDP处在3-5万美元之间。

也就是说我们到2035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人均GDP从现在的1.3万增长到未来的3万美元,不考虑人口和汇率的变化,每年的GDP增长要达到6%,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

但根据过去15年的经验,我们的汇率每年要升值1.3%几,人口规模可能会略有下降,最终实际需要的GDP增长速度大概是4-4.5%。

所以说,在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时,GDP增速确实可以放慢一点,但还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

那么我认为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我们还是有很大潜力的。

从三个角度来讲。

第一,中国现在所积累的技术投入已经很高了。

我们的研发投入占比跟日本、德国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在这一块资本投入积累的比较多。

第二,从人口角度来讲,劳动力红利已经结束,中国工程师红利开始出现,我们从中低端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制造业的优势开始体现。

第三,中国在这一轮全球技术革新的浪潮中,是不比别人差的。

比如说新能源技术、电池、光伏、还有5G相关的信息技术都处在全球前列,这个弯道中国赶上了。

从资本投入、人口结构、技术这些角度来看,中国的资源禀赋不差,所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最终进入到所谓的发达国家群体还是很有潜力和希望的。

所以,中国经济增长的情景是,过去GDP增长7-8%的目标已经不需要了,可以降到5%以下,但质量可以更高一些。

未来我们所处的宏观背景就是,GDP的增速变慢,但企业的盈利状况会变好,因为产业在升级,我们从中低端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制造业。

像美国每隔10年GDP下一个台阶,但它的企业盈利增速是不低,这就是结构的优化。

打一个比方,以前中国追求速度,追求规模的时候,就好比一个人很瘦,瘦的时候要恢复体重,就要多吃,所以体重增长很快。

但当体重恢复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能简单地胡吃海喝了,这时候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锻炼身体,把身上的这些肥肉锻炼成肌肉。

所以,我们现在考虑的问题是,要提高质量,就是去锻炼身体。

未来的情景就是总量增长慢,但是结构在优化,而结构的优化其实已经在缓慢发生当中了。

比如说过去三年,在疫情爆发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份额占比在不断上升,与此相对应的是日本、德国这些高端制造业国家的出口份额在下降。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们在替代他们。

这些国家以前是高端制造,中国是低端制造,而现在通过疫情这几年时间,给了我们一个契机,我们可以开始替代他们,实现产业升级。

这是从宏观角度来讲,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现象。

从微观来看,从2010年到2019年的这10年里,中国上市公司的ROE水平,也就是企业的赚钱能力在慢慢减弱,这个减弱的背景就是劳动力红利已经结束。

最近三年ROE水平又开始重新上升,是由于制造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开始产业结构升级,从以前的利润率比较低的地方向较高利润端转变,所以ROE上升。

我们对ROE做一个拆解,其中上升的主要动能来自于利润率的扩张,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水平在提高。

所以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动态变化,并且已经开始出现了。

这是我们讲的一个远景。

中国的经济增长处在底部

就眼前而言,我们的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处在一个底部。

其实2019年以来,中国GDP的增速均值在5%左右,2022年全年的数据还没出来,前三个季度是3%,全年数据应该比较低。

在低基数背景下面,2023年经济增长有希望恢复到5%。

一方面经济增长是一种周期性的波动,我们通常讲经济的短周期,叫库存周期。

而经济周期的一个轮回,大概是三年半左右。

上一轮周期的底部在2019年的二季度末三季度初,根据三年半的推演,2023年一季度本来就是库存周期的底部,2023年应该是库存扩张周期。

这是从周期规律的推演。

另外一方面,具体驱动2023年经济增长恢复的力量有三个。

第一,政策比较积极。财政赤字率会从2022年的2.8%,到2023年我们估计会提高到3%甚至是3.2%。

积极财政和产业政策结合发力,会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升。

第二,疫情政策在不断调整优化。

2023年疫情对于消费的影响大概率会逐渐过去,一旦疫情的影响过去,我们恢复正常状态,消费数据应该会有恢复。

我们估计2023年恢复到5-8%,应该是一个很正常的状态。

第三,房地产。

房地产产业链在中国GDP当中占比还挺高的,地产加上建筑这些相关产业占比超过30%。

这个产业在2022年对经济有很大的拖累,以房地产销售面积为例,2022年是负百分之二十几的下降。

我们估计2023年随着政策慢慢调整,这个数据至少不降,能稳住,甚至于略有增长,产业链的数据会有所恢复。

从几个维度来讲,2023年的经济增长有望恢复到5%附近,这是一个复苏的,或者说温和复苏的状态。

市场下跌的时空已经非常显著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看股市本身的阶段,股票市场有自己的牛熊周期规律。

这一轮市场下跌,以沪深300为例,从2021年的高点到2022年低点,下跌的时间跨度高达21个月,空间高达40%。

从这个维度来讲,市场下跌的时空已经非常显著,跟历史上所有熊市相比,都已经很充分了。

好比说冬天下一般要三个月左右,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能会跌到零下,如果这一次跌到零下了,已经跌了很长时间了,就相当于冬天就差不多了。

股市的下跌也是这样,市场不可能永远光跌不涨的,也不可能永远只涨不跌的,它涨跌总是交替的。

所以从这个维度来讲,跌多了,相对来讲就安全了。

长期向上的趋势还在

从长期维度来讲,我们在2019年初提出过一个观点,就是2019年的A股类似于1982年美股,有希望迎来十几年整体趋势向上的格局。

第二个观点是这种长期向上的格局中间的过程,可能是涨三年跌一次,再涨三年再跌一次,整体震荡上行。

当然三年是一个大概的数据,不是精准的概念,想表达的就是中间的节奏逻辑。

实际上过去几年就是按照这个逻辑来推演的。

2019年、2020年、2021年我们都比较乐观,但是2021年年底,我们对2022年就比较谨慎,我们认为2022年的市场有下跌风险,可能会亏钱,最终2022年亏钱了。

在2022年跌完之后,我们反思一下之前提的大逻辑,就是长期趋势向上的逻辑还在。

在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当中,上市公司的ROE水平在上升,这是支撑股票市场长期向上的逻辑。

而股票市场的投资收益率跟上市公司的ROE水平是相关的。

长期而言,我们都是赚上市公司的钱,只有公司挣钱能力更强了,公司盈利回报更强了,股票市场才有赚钱效益。

这是支撑市场长期向上的第一个慢变量。

第二个慢变量就是资产配置的力量。

中国居民的财富结构以房产为主,权益比例太低了。

由于中国现在大概14.3亿人口,平均已经40岁了,该买的房已经买的差不多了。

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城镇里已经达到三十九点几平,跟美国、欧洲也差不多。

既然人口年龄结构到了买房的这样一个拐点,人均住房面积也差不多了,所以房地产整体的高光时刻过去了。

那么这个钱怎么办呢?主要做配置。

而权益市场是一个配置的选择,这也是支撑市场中长期向上的一个逻辑。

所以财富管理这个行业,还是一个朝阳的行业。

美国公募基金的规模占GDP比重150%,中国才20%出头。

按照GDP的规模推算,未来十年中国GDP达到200万亿,应该没什么悬念。

如果资产管理规模占GDP比重能够达到美国的一半,达到75%,也就是十年后中国的公募总规模应该能够达到150万亿。

而现在中国公募总规模才26万亿元,未来还有好几倍的增长,所以这个产业应该是一个大趋势,是一个长期的远景。

2023年股市收益率开始均值回归

回到眼前,股市的周期性波动难以避免。

即便是大家印象当中长牛的美股,虽然从1980年以来,美股一直是趋势向上的。

但如果用放大镜来看一下,以标普500下跌15%以上作为一次明显的下跌,这种下跌平均3-4年会出现一次。

A股就更明显了,平均3-4年,涨跌会有一次轮回。

这种涨跌切换背后的逻辑就是宏观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大概3-4年一个轮回,这个阶段里不可能每一个周期都对股市有利,肯定有一些阶段对它不利,所以股市3-4年会有一次波折,从周期角度来讲,是这样的一个规律。

从收益率来讲也是,我在2021年12月初写2022年报告的时候提出2022年市场有下跌风险,要做好亏钱准备。

当时我们有一个逻辑,讲的就是收益率的回归。

以公募基金的指数为例,就是股票型基金指数,从2004年以来发布到现在已经快19年了。

这个指数发布以来的年化收益率平均下来大概是15%。

当然,因为2005-2007年涨太多了,如果从2012年底算,过去10年的年化收益率大概是百分之十二点几。

无论是12%还是15%,这都是一个大概的长期收益率水平,任何投资、任何行业的回报率,总归有一个大概的水平,不可能是暴利的。

如果是暴利,可能是垄断型的,比如香烟,正常的行业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暴利,应该是一个平均值。

A股过去历史上但平均值可能是10-15%, 长期而言最可能获得这样一个收益。

但2019-2021年,公募基金的回报率是37%,这就是暴利,如果是这样的一个收益率,大概不到两年就可以翻倍了。

如果两年翻一倍,我们还做什么工作,把房子、车子卖掉,全买成基金,两年翻一倍,很快就成为亿万富翁了,因为它是利滚利,所以这个收益率是不可能持续的。

我们在2021年就提出来,收益率明显超越均值,应该会回归,所谓的回归就前面涨多了就要跌下来。

实际的情况是2022年公募基金又跌了很多,跌到现在又低于均值了。

过去三年,公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只有6%不到,比历史均值的15%低了很多。

按照均值回归2023年要往上,才能把均值往上拉。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对2023年也要乐观一些。

从前面的宏观分析到股市的推演(投资时钟理论)来看,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大类资产的表现不同。

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4月底,前后5个月的时间里股市跌的比较多,是因为宏观经济处在一个滞涨走向衰退的阶段,这个时候股市环境是最差的。

去年4月底到10月底,这6个月股市属于“W型”震荡筑底,因为这6个月市场处的宏观背景是经济慢慢开始探底。

现在展望未来,经济开始复苏,未来一年股市应该进入一个上升通道,整体背景更好。

基本面领先指标已经回升,股票市场所面临的资金环境在变好

从基本面来讲,我们可以看一些领先指标。

股市从底部开始上涨的基本背景是,五个领先指标里要出现三个及以上企稳,因为股票市场是反映未来的。

现在五个指标里已经出现四个回升,所以从基本面指标来讲,可以印证这就是一个反转。

具体而言,我们对于宏观经济数据的预测,GDP同比5%,对应到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大概能够恢复到10%-15%,有两位数的正增长。

除此之外,股票市场所面临的资金环境在变好。

2022年股票市场微观的资金面其实不太好的,股市缺钱。

一方面缺钱是由于外资以前流入很多,2022年突然变少了,原因是美国加息节奏非常快。

2022年美联储加息了425个BP,而在2021年年底,大家预测美联储的加息是75-100个BP,结果是预期值的4倍多,所以导致外资流入变少了。

在2023年上半年可能还有两次加息,加完之后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就大概结束了。

全年而言,外资配A股应该会回到正常水平,在2017-2021年这5年时间里,外资以配置型资金流入,少的时候2000亿,多的时候有4000亿。

2023年如果回到这个区间,外资增量会变多。

还有一个是内资,其实内资才是真正的大头。

在2022年股市表现不好,公募基金的净值回撤比较明显,其中最大回撤在30%附近。

但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即使公募基金跌了这么多,公募基金的份额没有下降,规模的下降是因为净值跌了,但是份额没有降。

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重视的现象,以前公募基金一跌,大家纷纷赎回,但在2022年这种现象开始发生变化了,慢慢变成一种配置型的行为。

大家慢慢发现,股票市场的波动很难把握,股票和基金虽然在2022年跌了,但是把基金赎回来,钱能干嘛呢?

房价预期变了,P2P也没了。

所以股票市场里的钱,无论是通过基金方式,还是通过个人买股方式,有些钱在里面可能就不会轻易出去。

这就是配置型资金,符合前面提到的大逻辑,就是居民市场配置在往全球市场慢慢转移。

一旦股市回暖,市场情绪变好,赚钱效应起来,增量资金会更明显。

我们估算下来2023年全年A股的增量资金有望达到1万亿,大概跟2019年类似。

所以从2022年的减量到2023年变成增量,股市的宏观背景、资金面的环境在变好,这也是我们看好2023年市场的资金面的一个角度。

从资本面分析,再结合资金环境,我们的结论是,股市进入一个上行周期,这上行周期肯定会持续一段时间。

按照历史规律,至少持续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2023年可能还属于上行周期的前半段。

2023年成长带领价值上涨,利润增速更快的是成长类的行业

最后我们讨论一下市场,哪些行业、哪些领域的机会更多?

我的结论是我们更看好成长型的行业。

从大的风格上来讲,2022年市场的风格是价值类相对占优。比如说上证50指数、中证100指数跑的稍微强一点。

但是2023年我们判断成长类风格的指数更强一点,比如说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这些代表成长的指数会更强。

怎么去分析市场的风格是偏价值还是偏成长?

拉长时间来讲,最终还是看基本面。

以创业板指和中证100这两个指数为例,创业板指可以代表成长风格,中证100代表价值风格,这两个指数的相对强弱跟两个指数背后的利润增速、ROE水平高度相关。

同时我们分析了2023年各个指数的利润增速,通过预测跟2022年相比,像科创50指数、创业板指数,在2023年的利润增长速度会更快,并且相比2022年的边际变化也会更明显。

而上证50,中证100的利润增长速度在2023年也会比2022年好,但程度上更温和一点。

所以结论是,2023年成长带领价值上涨,大家都会涨,因为整体市场向上,但当中利润增速更快的,是成长类的行业,这是从大的风格角度来讲。

2023年最看好的一个大类行业是TMT

具体行业我们列举来几个大类,我们的排序也是根据利润增长状况来排序的。

TMT行业在2022年整体的利润增长是-8%,但到2023年我们估计利润增长速度会恢复到25%,这个变化是最显著的。

所以TMT行业也是我们2023年最看好的一个大类行业。

除此之外,新能源也有结构性机会,消费也看好,但是排序可能是 TMT更突出一点。

之所以更看好TMT也是跟产业政策和产业的基本面背景有关。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制造业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怎么实现这三化呢?

我们的产业要跟现在最先进的技术周期结合起来,就是跟信息技术、新能源革命结合起来,这里面我们预计跟信息技术相关的数字经济会更强。

当然,回头来看2022年这一块发展的比较慢,主要原因的就是疫情,导致这一块的发展慢了一点。

但到2023年就回归正常了,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都强调,扩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

就是说要稳增长肯定要扩内需,要刺激需求,但是刺激需求不能乱刺激,好钢用在刀刃上,把钱花在未来有发展空间,供给能够创造需求的领域。

未来三年钱要花在什么地方呢?

跟数字经济相关的领域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领域,因为这些领域可能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一些方向。

二十大报告里强调安全,从产业安全的角度,芯片要搞国产化,信息安全,需要信创,网络安全软件要国产化。

除了安全,我们最终要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其中就要利用新兴的技术。

比如全国现在有很多城市推出智慧城市规划,其中有数字政通、智能交通,这些都是科技的应用场景。

这是从政策角度来讲,对于科技行业有益的方面。

另外,TMT行业本身的产业周期开始扩张。

过去一个多月以来有一个概念叫聊天机器人,就是ChatGPT。

而在2022年8月份,当时也有一个产品是下象棋的机械臂,叫元萝卜,售价1999。

这说明以前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是政府定制化的需求以及采购。

但现在随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芯片成本的下降、算法的优化、这些科技的产品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就像2012年底2013年初,当时的智能手机普及,里面有很多应用出来,比如微信、滴滴等等。

现在也是因为硬件、软件慢慢成熟之后,这些产品慢慢进入到应用期。

所以整个TMT基本面的改善,不是单纯的政策支持,还有产业周期的厚积薄发。

对应到计算机、电子、通信,我们预计这一类行业的利润增长速度,在2023年都能够在20-30%附近。

而这些行业的估值水平跟过去10年相比,已经处在一个相对的低位。

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对这类行业的配置比例也不高,既然估值不贵,大家配的不多,就不拥挤,一旦势能起来,它的爆发力就比较强。

所以基于基本面和估值这些因素相结合,这一块我们最看好的。

新能源的产业周期没有结束,风电和储能的装机增长会比较快

此外,新能源从大的产业角度来讲,过去三年很火,2023年整个产业周期肯定没结束,我们的双碳目标还在,能源安全的要求也没变。

但从增速来讲,因为前面的增速很高,后面的增速肯定会放慢,这是基数效应导致的。

这里面有一些结构性的增速还是会很高。

比如说电动车的销量增速会变慢,但是电动车当中的智能化程度在上升,也就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会变得更快一点。

这一块也跟TMT相关的,因为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最后用的是TMT,所以这一块的增长会快一点。

还有光伏,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增长速度变慢,但风电和储能的装机增长会比较快,这一类也有结构性的高增长存在。

2023年消费行业的趋势开始变好,最看好医疗器械

我们还比较看好消费。

2023年消费的增长开始恢复,按照疫情之前的全国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正常情况下每年增长8-10%,有些消费行业可能会有十几二十的增长,会更快。

而目前消费类行业的估值水平都回到低位,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对于消费的配置比例也不高,也在低位。

消费类行业在疫情的影响之下,风险释放的相对比较充分。

所以2023年消费行业的趋势开始变好。

当然,消费数据的改善有一个过程,但最终会回归正常。

在消费内部,我们更加看好偏刚需的必需消费品。

这里面包括医药,我们把医药作为广义的消费,二十大报告里也讲了,要加大对医疗体系的支持投入。

这里面我们最看好的就是医疗器械,因为如果加大投入,医疗器械的需求会增长。

其实医疗器械也可以理解成类TMT,它属于硬科技,也属于一些先进设备,所以这一块的增长速度会更快一点。

此外,其他的消费品里,食品、国产服饰,这些跟中等收入或者是中低收入人群相关的消费我们更看好一些。

因为中低收入人群在2022年受到疫情的冲击,影响最大,所以他们的消费支出在2022年受损最明显。

2023年经济恢复,这部分的收入改善也会更明显,消费支出的变化边际上也会更明显。

而且从二十大报告来看,最终要支持共同富裕,降低经济系数,所以政策也会对于中低收入人群的支持会更多。

这种基本消费品,我们估计它的增长会更快一点。

总结

最后总结概括一下。

从宏观自上而下来看,2023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周期有望进入一个温和复苏阶段,GDP的增长应该能回到5%,甚至更高一点,上市公司利润增长能够恢复到10%-15%,两位数的正增长。

A股由于估值已经很低了,跌的时间也很长了,利润的回升会带来一些增量资金。

所以,股票市场基本面和资金面都会好转,股市结束下行周期进入一个上行周期。

结构上我们还是顺着基本面,利润增长更快的,以TMT为代表这类行业我们更看好。

此外,新能源有结构性的机会,消费里更加看好一些基本的消费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荀玉根最新预判后市将由成长带领价值上涨最看好的行业是TMT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