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涨三周之后,本周A股终于出现调整,沪指和深指分别下跌1.22%和1.8%,成交也由前两周日均约1万亿元降至8000亿元左右。
从行业板块看,56个行业中除了酒店餐饮、酿酒、医药、旅游等少数行业指数上涨外,近40个行业指数下跌;近5000只个股中仅1000来只上涨,近4000只下跌。
这一周国内疫情反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经济数据显示,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出口等指标增速均出现回落;特别是11月消费下降5.9%(历史上从未有过),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下降8.7%、进口下降10.6%,均超出预期。预计12月也很难有根本性好转。
消息面上,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回顾历史,2003年8月,房地产业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地位,在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中,正式获得确认。此后房地产业迎来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期。
而近年来,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已很少被提及,还在金融去杠杆、楼市调控、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多重打击下深度下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100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营收下降4成多,盈利下降近7成。不仅影响地方经济的增长,多家房企信用“暴雷”甚至危及金融稳定。
确实,高层公开表态“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近年来比较罕见的。这既同上文提及的房地产业的深度下行有关,也与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中,对于住房消费的支持相吻合。
笔者特别注意到“纲要”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的两段话:
一段是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之后,强调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另一段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经常居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
这里既提到了原有的城市居民自住需求,也提到了“流入人口”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什么叫“全面融入”?当然必须有住处,而现有的2-3亿农民工,长期在城市打工却无固定居住地。如果真能将这2-3亿人,哪怕是其中一部分人的居住问题通过租售结合解决了,而且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向他们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这不正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房地产市场又会迎来新的机遇了吗?
房地产的背后是金融,特别是银行。
股市发展30多年来,银行股始终是权重股,房地产大发展的时候,上市银行年盈利增长都在20-30%甚至更高,之后到10%左右,而今到了个位数,有的还被房地产“暴雷”所拖累出现负增长。如果真能如“纲要”提到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中国的银行股估值,没有理由低到只有3-4倍,破净至0.3-0.4,以至创下全球股市之低。
自从金融支持房地产,一个月内“三箭”齐发全部落地,房地产业已经和正在获得万亿融资。A股中的房地产行业指数(880482) 已从10月底的1049点,最高涨至1416点,涨幅达35%,目前约回撤6%。与此同时,银行业指数(880471)则从1693 最高涨至 1909,涨幅为12.7%,目前回撤约1%。
比较而言,银行指数涨幅小回撤也少,而银行板块的龙头股招商银行则已从26元多涨至近37元,涨幅超过40%;招行H股涨幅更达67%,并且其股价42.5港元(折合人民币37.82元)已超过A股。其他如宁波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成都银行等涨幅也都在20%上下。加之银行股多为高股息股,随着年底临近,分红即将到来,这是不是意味着银行股有可能蓄势待发呢?
这段时期,酒店餐饮、酿酒、旅游、医药等板块涨幅不错。但除医药外,权重都不大,而医药股走强同疫情高发、居民争相买药有关,恐难以持久。股市真要震荡向上,看来还得靠银行股发力。反之,则可能震荡向下。
本文源自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