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少投资大师再三证明,世界上从来没有股市预测大神,但韭菜们就是“不信,不信,不信!”
凭什么我拼命亏钱,却有人玩命赚钱,他们不是有内幕消息,就是能神准预测!
韭菜顽强的固执,坤鹏论真的不懂!
当然,坤鹏论也不会100%否定世界上就没有货真价实的预言大师,虽然至今还未曾有幸谋面。
历史上也有无数人众里寻他千百度,但怎么慕然回首也不见有人在那灯火阑珊处。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世界99%以上的预言都是胡扯,大部分所谓的预言家与神棍的距离无限接近。
所以,今天坤鹏论就来聊聊预测,聊聊那些假冒伪劣预言家的惯用伎俩。
一、科技不断发展,预测依然和几千年前不相上下
假装知道未来的人总是有市场的。
聆听今天预测家的行为,就像古代国王请人看绵羊的内脏一样疯狂。
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预言,包括我们自己也在不知不觉地进行着预言。
后来,有人专门对7种成熟的预测行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它们分别是:经济学、股票投资、技术研究、人口学、未来学、公司组织研究、气象学。
结果令人大失所望,大量数据、实证以及文字记载等反复证明着一个事实:这7个领域包含了足够多的神学和胡扯。
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几千年过去了,预测业还是一如既往的不靠谱,不过,这根本不影响它依旧兴盛不衰,甚至科技越发达,预测越昌盛,因为,它与时俱进地披上了科学的华丽外衣,传播力更强,更具迷惑性。
如今,预测业已发展为年产值高达几十亿美元的产业,为成千上万人提供着工作,它涉及的职业繁多,从博士密集的科学领域,到普通的白领工作,再到江湖算命先生。
据统计,光是美国预测行业一年就能提供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基本上是错误的。
在对各类著名预言与现实进行有理有据的客观对比后,人们发现,不管是经济学家,还是人口统计学家,还有科学家,各类专家过去的预测成绩普遍不佳。
他们通常都无法预测到影响全球的重大事件,从经济、股市、天气到新技术,甚至就连一些主要的转折点都猜不中。
即使是科学界也一样,在有准确数据可考的近现代史中,专家们几乎完全没能预测到那些曾经改变我们生活的重大突破性技术。
他们错过的创新包括:电力、电话、灯泡、收音机、飞机、电视、雷达、原子能、喷气推动器、手机等。
以上这些重大创新似乎都是突然之间到来的,论起预测能力,专家还不如科幻小说作家。
美国有本杂志曾回顾了1556项技术预测,最终的结论令专家们可以羞愧到无地自容:“非专家和专家做得一样好。”
当然,肯定有人会举出一两个专家预见了一些令人吃惊的大事,但是由瞎猜而中的事和纯粹的偶然性真的难以区分。
概率论表明,如果有成千上万的预言家预言了成千上万的事,必然有人在某个时期会出现一个辉煌的预言。
一般来说,这些凤毛麟角的幸运儿在享受15分钟的声名鹊起后,都会转向提出完全错误的预言,重新跌回平庸大军。
人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令人遗憾的是,专家们在预测方面并没有起色,在某些方面,几乎不比通过分析动物内脏来进行未来重大决策的罗马人或希腊人更高明。
二、为什么人类如此钟爱预言
1.为了“利”人类一直渴望预知未来
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伊萨克·阿西莫夫曾说过:“如果要我说人类普遍感到最不安的事情,那就是未来会怎样。”
渴望了解未来是人类一种深层的心理需求,从人类成为有意识的思想者到现在,所产生的各种哲学、宗教都植根于此。
了解未来之所以如此令人痴迷,是因为借此人们渴望获得物质利益,或是躲避灾祸,用成语来讲,就是趋利避害。
当然,在和平年代,安全有基本保障时,人们对于未来的执念更多的是利。
比如:知道明天哪只股票会涨,哪只会跌;未来哪种技术将获得商业成功;谁会成为下一个BAT;谁是冉冉升起的马云第二等,这些都可以让人提前布局,从而让成为百万富翁易如反掌。
当然,不管是获利,还是避开灾祸,其实都算是对自己有利(自利)的需求。
那么,归根结底,人类一直渴望预知到未来的根本只有一个字——利。
2.人类天生易轻信
人天生就是善于欺骗的动物,同时也是轻信和易骗的动物。
欺骗狡诈和轻信易骗同时是人性的组成部分,二者都是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康德说,“人性这根曲木,绝然造不出任何笔直的东西。”
哈佛大学哈佛学院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曾说过,“人们首先倾向于相信所见所闻,如果有质疑的话,那也在其次。”
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则认为:“轻信看来是我们做的最多的一项精神活动。”
当然,如果深究人类为什么容易轻信,那将又会另一个不小的话题,坤鹏论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要点。
(1)验证性偏见:这个介绍过多次,就是如果主观上已经有了某种看法或观点时,我们往往倾向于寻找或直接接受那些能够支持原有看法的信息,而忽视那些可能推翻原有看法的证据,疑人偷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相似性捷思:人们总会以为熟悉的就是靠得住的。人对陌生人有天生的戒备,但也最容易上熟人的当。
用老乡、同事、同学、熟人的连带关系套近乎,往往是欺骗和拖入下水的第一步。
(3)便捷思维:这是行为金融学的泰斗——特沃斯基和卡尼曼提出的,他们认为,人有两套推论和判断思维系统,一套是分析和批判的,它慢,另一套是经验和直觉的,它快。
卡尼曼还专门写了本《思考,快与慢》来阐述。
人在信息不充分、不确定的情况下,或是由于没有时间细思慢想,必须快速决断,这时候,人经常只是运用经验和直觉的便捷思维,经验越丰富,直觉可能越可靠,可惜普通人类的经验永远跟不上专家和骗子的节奏。
另外,分辨事件发生的概率是非常困难的,大多数根本就没有概率观念,所以,将预测和可能仅仅是偶然发生的事件相区别也不容易。
总的来说,人们被专家的预言所欺骗是轻而易举的。
3.相信科学是万能的
自从科学主宰人类,主宰世界后,人们越来越相信科学万能,科学的力量可以预测未来。
而科学家们则把世界看作一个由无数自然法则统治的有序场所,这些法则一俟发现,就会被认为能够令科学家通过对历史形态和周期的外推预测未来是什么样子。
这种方法对牛顿来说很管用,一旦发现万有引力的数学规则,他就能够预测天体的运动。
从那以后,科学家们一直在运用同样的思路:更多的法则,更多的形态,更多的预测。
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为决定论,它基于以下信念:
未来事件遵守一些规则和形态,它们决定了这些事件的轨迹。
某著名经济学家这样阐述他的决定论思维:“历史遵循一定的形态,这种形态是可以观察的并可以用来预测未来事件的轨迹。”
但是,科学是分为硬科学和软科学的。
硬科学就像牛顿万有引力规则,是以经过证明的自然法则的等式为基础。
这种等式详细地说明了当前A点的一个现象如何前进到未来的某一B点。
所以,科学家曾利用它精确地预测出了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将与木星撞击。
硬科学是没有半点人性存在的,它就是它,有人和没人都在那儿,从始至终都一样。
数学、物理、化学等,都属于硬科学。
而软科学呢?
基本上所有有人参与的学科都可称为软科学,比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它们其实不能算是科学,而应叫学科,它们研究的领域基本都是人是主角,研究的是社会系统之中某一方面人的行为。
很奇怪的是,其中的经济学如今已经跑偏至居然不以研究人为主,专攻研究货币和商业了,都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连本质都没找对的研究,必然差的不是千里,而是十万八千里。
社会系统之复杂不言而喻,包含了大量不可预测的力量,光是其中的人性,就属于高深莫测,根本无法测量,人心叵测。
所以,它们根本就不存在经过证明的自然法则的等式,甚至可以有多个相反的理论同时存在,就像诺贝尔经济学奖,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可以同时获奖。
1913年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评价社会学的那句话:“一门拥有最多方法和最少结果的科学。”
既然没有绝对的等式,那么无论是经济、股市、商品价格、人口,还是其他归属于社会的现象,没有清晰的历史模式能给未来刻下明显的印记。
历史不会自己重复,未来大多是不可知的。
社会科学家可能根据他们的理论进行预测,但这样的理论并非自然法则,经不起科学方法的检验,它们的预测并不比简单预测,甚至是“明天和今天差不多”这样的幼稚预测好多少。
另外,当代科学正在证明对世界的决定论认识是幼稚的,混沌理论和复杂性理论揭示了未来在根本上是不可预测的。
霍金曾在《时间简史》直接指出,预言宇宙的未来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它是一个不稳定的混沌体系。
三、很多预言就是赤裸裸的造谣
许多预测,特别是政治、经济、股市等社会经济类预测,其中的错误惊人,而其背后往往隐藏着预测者不可告人的企图,甚至根本就不是在提供预测,而是蛊惑和传播谣言。
比如:蛊惑民心的人利用预言企图控制民众以达到成为社会主宰的目的,他们往往声称预言是“不可避免的”、是“无情的”。
再比如:最近出现频繁的降准“预言”,其造谣背后隐藏的是股市大鳄想洗劫韭菜的野心。
在人类历史中,确实就有这样的典型案例,在这种错误预言背后闪烁的是对权力的渴望和探求。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伪造预言以证明他的信念的正确性:“因为亚利安德意志民族是优秀的民族,所以它注定要成为统治者。”
19世纪美国创造出一个虚假的预言——“天命”,以证明从墨西哥和印第安人手中夺取大片北美大陆土地的正确性,根据“天命”,上帝授权制度更优越的美国殖民者接管北美大陆的其余土地。
接着,坤鹏论要说说中国古代的谶纬。
正如卡普费雷所说,谣言是最古老的媒体。
古代人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媒体,很难进行大范围的动员和宣传,谶就是他们的宣传工具。
谶是秦汉间的巫师、方士编造的预测吉凶祸福或治乱兴衰的隐语、预言。
谶有谶言、图谶等形式,如“亡秦者胡也”即为秦代的一句谶言。
而记载这些预言的书就叫谶书。
后来中国民间发展为庙宇或道观裹求神问卜,渐渐地更加简化为求签。
有个成语叫一语成谶,它的意思就是,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就是“不幸而言中”(不吉利的事情,诅咒别人似的)。
再再后来谶、纬逐渐合流,合称谶纬,是古代中国官方的儒家神学,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东汉光武帝刘秀就曾以符瑞图谶起兵,即位后崇信谶纬,“宣布图谶于天下”。
于是,儒家谶纬之学就成为了东汉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神圣性,也就形成了汉代思想界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泛滥的特征。
当时用人施政、各种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依谶纬来决定。
对儒家经典的解释,甚至也要向谶纬看齐。
谶纬与经学的结合,推动了汉代经学的神学化。
可以说,谶纬之学主要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谶纬神化刘姓皇权,奉孔子为宗教主,将儒学发展为儒教,具有完整的宗教神学体系,而成为东汉官方意识形态。
由于谶纬本就是人为制作的,可以被一些人利用,造谶散布改朝换代的政治预言,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其中危险,魏晋以后屡加禁止。
在隋炀帝正式禁毁之后,谶纬之书大量散失。
当然,谶纬中也并非全是荒诞的东西,其中还含有许多天文、历数、地理等方面的古代自然科学知识。
我们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就能见到造谶的典型案例:
《陈涉世家》中说: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这里的歌谣和鱼腹中书,就是典型的由时人造作的预言。
再往后,元朝末年又出现类似的事情。
公元1351年,黄河决口,元王朝强征几十万民工挖掘河道,而韩山童、刘福通两人早早谋划,派几百人加入到挖掘河道的队伍中。开始传播一首“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歌谣。
终于当河道挖到山东境内,一个独眼的石人被挖了出来(韩山童、刘福通事先埋入),民工们惊奇的发现石人背后就刻着他们一直传唱的歌谣。
这时候韩山童、刘福通分别以宋朝皇族和大将后裔的身份站了出来,并表示,歌谣和石人是上天给他们的暗示,要他们顺应天道推翻蒙古人的统治。
民工们早就苦元已久,于是纷纷响应加入韩、刘的红巾军。
自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元序曲。
前面说了,在古代,预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传播,那么预言就需要尽可能写得通俗,甚至押韵,方便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中传播开来。
所以,古代中国的预言,多用拆字、谐音、简单算术,使预言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谜语性”,一经点破后又特别容易理解。
提到谶,坤鹏论再说说中国著名的几大谶书,也就是网上倍加推崇的古代预言奇书,它们分别是推背图、烧饼歌、乾坤万年歌、梅花诗、金陵塔、黄蘖诗、马前课。
这些基本都属于后人造作,它们占了古代预言的主要部分。
为什么说是后人编的呢?
因为,它们共同特点就是,编造者在其中明显表现出了对自己所处年代的事情更熟悉和关心,在讲前代的事会较为简略,描述眼下事则较为详尽。
他们制造这些谶言的目的,也往往是为了指点当时的紧张局面,或是达到某些政治企图。
其中前代的事发挥的作用就是道具,一是要证明这是前世高人留下,二是迷惑人们,营造其神准的错觉。
有人根据这样的特点,把几大预言奇书的编造年代都给推算出来了。
烧饼歌:清末;
乾坤万年歌:民初
梅花诗:北洋时期
金陵塔:抗战末期
黄蘖诗:民初
马前课:民国建立以后
四、伪预言家的惯用秘技和套路
1.用历史预测未来
很多所谓的预测家并不是依靠科学,而是经常把过去的趋势延伸套用到未来进行预测,隐含的假设是未来将与过去一样。
但事实上,极少情况下,长期趋势能导致我们提前数年得到可靠预报。
毋庸置疑,大部分趋势都遵循S形的增长曲线,会经过三个不同的增长时期:产生、快速成长和成熟,成熟时期增长放慢、停止甚至下降。
不过,因为我们可能从来不知道趋势的这三个时期何时发生,所以基于趋势的预测可能极为不准确。
以周期为基础的预言几乎一定是错误的。
因为很少有现象是受定期的周期控制。
事件和现象可能衰退和充溢,造成周期性改变的假象,但它们并非定期涨落,因此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之间的间隔不随时间推移而保持稳定不变。
人类社会的社会系统呈周期性运行是一个彻底的神话,没有自然法则在推动社会系统的行为,因为人类行为是不可预测的,而且没有自然法则就不会有固定的周期。
2.好好经营自己的声望
人们评价预言的可靠性多是基于对预言家本人可信度的评价。
我们的大脑总是不断寻找简单的线索衡量预言家的可信度,比如:他们职位、他们简历、他们的外形、他们的名声和他们的确信程度。
当媒体直接或间接宣称某一预言具有价值时,人们尤其会深信不疑。
3.坚持预测不能停
要想成为一名著名的预言家,就要经常做预测并且不做记录。
经济学家西奥多·莱维特说过:“做一个预言家很容易,你做25次预测,然后只谈论其中被证明是正确的预测。”
如果你的预测不准确,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经常预测。
坤鹏论甚至认为,当股市预言家的难度更加简单,比如:像巴布森那样,提前两三年就开始预言股市将下跌,那么你的预言早晚会实现,因为股市会时不时地突然下跌。
概率论的大数法则告诉我们,测不准就多测,光靠概率就能保证你能做出看似非常准确的预言而获得大神的称号。
当然,预言大神的荣誉是稍纵即逝的,因为再次猜中的可能性很少。
在任何年份,做出真正惊人的预言只有千分之一的概率,再次猜中的概率则为百万分之一,而连续三次猜中的概率仅十亿分之一。
4.模糊的过去成就以及事后诸葛亮
预言家经常会用过去的成就来凸显自己的预测能力。
坤鹏论特意长期观察了一些所谓神准的预言家的成绩,结果往往是当下他说自己以前曾准确预言过XXXX,而这个XXXX根本无法在其过往的言论中找到实锤。
过去的成就真的很难判断,尤其是涉及那些没有提到何时、如何、何人和何地的模糊预言更是如此。
含糊其辞使预言家在事实发生后有足够的回旋手法声称他们莫须有的成功。
坤鹏论记得有个相声段子叫《相面》,专门讽刺算命,其中那句“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极为经典。
这话听上去好像跟兄弟有关,又有点高深莫测,怎么解,全凭算命先生的嘴。
如果你是独子,算命先生就会解释了:你们家几代传下来,到你这里就剩下孤独一枝了。
如果是兄弟俩,算命先生就会说:你们家命里该有三兄弟,咕嘟下去一个,就剩俩了。
如果是兄弟仨呢,那正好是桃园三结义,都在一个枝头上咕嘟着呢。
要是兄弟四个,那三兄弟再咕嘟出来一个,可不就是四个么……
虽然算命先生并不知道陌生人家里有几兄弟,但他能发明出来一种言语上的艺术,撂下一句普遍真理,事后可做若干种解释——就算做不到指哪儿打哪儿,难道还做不到打哪儿指哪儿么。
模糊预言的永恒大师当属16世纪的诺查丹玛斯,他承认自己的预言“只有发生后才能被普遍理解。”
你有没有发现?
不管是中国古代的谶,还是古希腊的神谕,再或者是寺庙里的签语,亦或者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往往都很简洁,看字都知道,偏偏含义模糊不清,甚至故弄玄虚,饱含哲理,没人解读,基本听不懂,解读了,又如梦方醒般恍然大悟。
注意,解读才是这些模糊预言的关键,而且,事前的解读同样扑朔迷离,含糊其辞,事后的解读铿锵有力,字字珠玑。
坤鹏论再说个算命先生的故事:某地久旱不雨。
一农人去问算命先生:“到底何时才会有雨? ”
算命先生递给他一折叠纸条,曰:“此乃天机,不可泄露。至下雨天才能拿出来看,否则泄了天机要遭雷打。 ”
三天后终于下起雨来,农人记起算命先生的话,取出纸条一看,上面写道:“今日有雨。”
农人大惊,曰:“真神人也!
这不就是咱们老话说的事后诸葛亮吗?!
当然,还有更牛的,就是将自己打造得极其神秘,神龙见首不见尾,只发出带有些哲理味道的谶语,但从不解读,就跟佛教的禅宗一样,美其名曰是让你自悟,这样,悟对了,你自然顶礼膜拜,悟不对,你也只能怪自己修行不够,这种把锅甩给对方的招数,还真能俘获不少人的崇拜,因为他们往往会换身马甲,或是安排自己的人,或是死忠粉自愿帮着事后解读和宣传,不对都是不可能的。
再讲个故事。
三个秀才赶考去问算卦先生,先生伸出一个手指,秀才们不解,算卦的说天机不可泄漏,到时自然灵验。
秀才离开后,算卦先生的徒弟问是什么意思,算卦的说,三个人如果只有一个考上,这个一代表考上的,如果有两个考上,一就代表考不上的,如果三个都考上,一就表示一起考上,如果全落榜,一就表示一起落榜。
还有一个当代的实例,美国曾有个号称能预言地震的人表示,他成功预测了1989年的洛杉矶地震。
但是,他当初的预测是这样说的:“1989年10月16日,或前后几天,根据我对天气的预测,将有一两个火山喷发或必定发生的一些大地震。”
你看,他根本就没有明确在哪儿。
尽管1989年10月17日洛杉矶爆发了地震,但他从来没有在预言中提到加利福尼亚,更不要说洛杉矶了。
再说了,这个星球上,每天都有火山喷发和地震,所以他预言中“一些大地震”确有其事。
最后,有人评价道,“他声称的5年来成功预言的记录并不比靠运气强多少。”
这其实就跟一些股市预言家的套路一样,含糊地说,股市很快就会下跌。
但是,很快是哪天?下跌是跌到什么程度?
股市本来就是起起伏伏,即使是牛市,也经常会有5%左右的大跌出现。
偏偏这样的预言真有人信!
有些预言家还会篡改以前的历史来证明自己的预言准确。
比如2017年的某次预言没准,但类似事件在2018年发生了,于是,他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声称,2018年发生的事件正如我在2017年的准确预测那样。
如果是2016年曾发生过类似事件,2017年、2018年都没有,那他则会将自己的预测时间篡改到2015年或更早,并煞有介事地表示,我曾经成功地在2015年预测了2016年某件事的发生。
5.加点巴纳姆效应
人在吸收信息中常常会被个人信念和先入之见所蒙蔽,倾向于相信和自己信念相符的预言。
比如:慢性悲观主义者更可能相信发布负面预言的经济学家。
这一现象在心理学被称为巴纳姆效应,又叫福勒效应,或是星相效应。
它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著名美国马戏团艺人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命名。
福勒的实验是对学生进行一项人格测验,然后学生对测验结果与本身特质的契合度评分,0分最低,5分最高。
事实上,所有学生得到的个人分析都是下面这样一模一样的报告: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虽然人格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尚未就你的长处发挥。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许多时候,你严重的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限时感到不满。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但你认为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负是不切实际的。”
结果,学生的平均分是4.26,而以上这段文字是福勒直接从星座与人格关系的描述中搜集的。
后来,这些语句也以巴纳姆命名,称为巴纳姆语句。
接着,福勒又做了另一个测验,学生们用的是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随后研究者对报告进行了评价。
研究者们先写下了学生们个性的正确评估,但却给了学生们两份评估,其中一份是正确的评估和一份是假造的,也就是使用一些模糊的泛泛而谈的评估。
之后,学生们被询问他们相信哪一份评估报告最能够切合自身,有超过一半的学生(59%)选择了那份假的评估报告。
巴纳姆效应认为,每个人都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含糊不清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人们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正如巴纳姆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巴纳姆的名字将福勒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所以,不管是算命还是预言,只要加点巴纳姆效应,就会快速提升品质,让更多人信服。
6.神准的股神大哥是如何造出来的
这是真实的骗局,甚至一些正规的机构也会采用类似套路欺骗客户,从而生生造出一个个股市预测之神。
第一周发10000条短信,股神大哥预言某只股票的涨跌,其中5000条说某只股票涨, 5000条说它会跌。
第二周股神大哥向其中说对的5000人再发一短信,其中2500条说某只股票涨,2500条说它会跌。
第三周他再向说对的2500人发短信,其中1250条说某只股票会涨,1250条说它会跌。
最后有1250人,发现这位股神大哥连续3次说对某只股票的涨跌,简直只剩崇拜了。
其中有500人真的把钱交给他投资了。
一条短信区区几分钱,营销成本极低,再加上大数法则的加持,收获总是不错。
当然,如果赚钱是要分成的。
股神大哥拿到钱后会给这500个不同的账户各买一只股票,尽量让股票各不相同。
一段时间过后,股票有的涨,有的跌。
如果一个人的账户买了一只涨的股票,他对股神大哥会更加信赖,甚至还会追加投资。
假如碰到一个大牛市,大部分时间里,大部分股票上涨概率大大超过下跌。
实践证明,股神大哥的这种模式极其有钱途。
这下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牛市股神横行,为什么那么多广告电话要帮你免费荐股了吧!
这种套路不仅限于短信,从古至今,骗子总是各种新生事物的敏捷实践者,互联网时代,用社群骗比短信更加猖獗。
如今短信的套路已经不灵了,因为运营商那边禁掉了,微信也不断打击关停荐股群,骗子(某些机构)开始回归电话营销、线下会议等传统模式。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