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宏观经济及个股内部分析报告「重点宏观经济及个股内部分析报告」

$三江购物(SH601116)$​ ​

摘要:

对于A股当中未来最有可能在贸易战受益和上涨的板块及个股如下:

贸易战初期受益的板块及个股:

2、人民币贬值:华纺股份(600448)

贸易战中长期受益板块及个股:

关于中长期受益的板块这里要阐述一下,基建投资是有限的,国产软件、芯片等科技类个股是在整体经济上涨过程当中慢慢的走好,也就是说这一类的都是跟着大环境来走的,可能并不会在经济还未向好的时候就来上一波.包括二胎概念,虽然放开了计划生育,但是二胎概念也是有时间性的,比如在未来至少2年之后才会有爆发期。

导读:就近日持续低迷的国内经济数据及贸易战对未来可能存在的影响,本文通过历史上一些国家曾经遇到的问题做对比,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板块个股机会做详细的预期。

1998年8月28日,亚洲金融风暴,香港力挽狂澜。

当时对中国大陆来说,刚刚回归的香港被投机者攻击,这在政治上是不可接受的。而且,香港的金融危机可能产生蔓延至中国大陆的扩散效应。大敌当前,中央政府只能支持,只能鼓劲,必须成为特区政府最坚实的后盾。

这一天,香港和国际金融大鳄进行了首次对决。一番惊涛骇浪之后,香港获得惨胜。这场对决的硝烟,直到今天也未完全散去。

当年,以索罗斯为代表的金融大鳄,突袭了亚洲,制造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一度风光无限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韩国相继倒下。但在香港,他们遭到了挫败。因为香港的背后,站着中国大陆。

20年过去,新兴国家货币又面临一轮大贬值。土耳其里拉、俄罗斯卢布、印度卢比、人民币,这次翻云覆雨的,已不是散兵游勇,而是美元——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最强大的金融炮弹。

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

1998年香港保卫战是一面镜子,它至少照见了:1,以汇率为代表的金融是多么生死攸关;2,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是多么脆弱;3,西方强大资本的面目是多么狰狞。

这几点到今天并没有变。不同的是,呈现的形式变了。人民币也远比20年前更强大,更灵活。

韭 菜:

乔布斯说,我们不可能在向前看时,分辨出哪些点正在连成线;只有在事件发生后的回顾中,才能发现连成线的若干个点。

现在看来,泰国的崩盘已有太多征兆:上世纪90年代前期,泰国是东南亚的明星国家之一。1990年到1995年,泰国的GDP年均增长率是9.1%,1995年,它的GDP是1680亿美元,是亚洲第七大经济体。

进入1996年,泰国的外债急剧上升至1087亿美元,约占GDP的60%,国家经济发展放缓,外贸滑坡,资产价格下跌……,这样脆弱的泰国,在对冲基金的眼中,可不是什么亚洲小老虎,而是一片绿油油的待割韭菜。

索罗斯们的玩法就是不停地从泰国银行借泰铢,然后在外汇市场上换成美元,如此反复,羊群效应来了。老百姓瞅着风向不对,也跟着抛泰铢,入美元。等到国库没什么美元可供兑换时,泰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提高利率,要么放开汇率。

企业的杠杆化水平已经过高,提高利率,只会恶化企业和银行的金融处境,引发银行挤兑。如果泰铢和美元不再保持稳定汇率,就解决不了一直存在,且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问题。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

泰国政府不是没有挣扎过,后期的数据显示,泰国曾耗资200多亿美元试图影响市场,未果。1997年7月2日,香港回归中国的第二天,泰国银行无奈发出通告:允许与美元挂钩的泰铢汇率浮动。泰铢,卒。

双 杀:

亚洲那会的情况就像得了冬荫功综合征:对那些没有准备的人,它很辣很危险。这场泰国央行几乎耗尽全部国家外汇储备,却惨败于对冲基金军团的战役,曾被后者想复制在香港。

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对冲基金军团在香港的玩法和在泰国时稍有不同,他们采用的是双杀:在货币市场沽空,同时在股票市场也沽空。

也就是说,它们在货币市场抛空港元,迫使香港金管局不得不采用提高利率的老路子,利率抬高,股市势必下跌,恒指期货也会同步下挫,那些提前在股票市场沽空股指期货的国际炒家,就可以汇市股市双双获利。

从1997年10月开始,在索罗斯们小试牛刀三次之后,恒生指数从1997年8月7日的16673点跌到1998年1月的8121点。

我们来看一些数字,就知道香港当时面临的市场状况有多恶劣了。粗略估计,当时参与行动的对冲基金集合了超过 300 亿港元的借款,利息支出每日约为 400 万港元。他们还持有 8 万张沽空合约。根据这些数字,可以推演出:恒生指数每下跌 1000 点,他们就赚得 40 亿港元。如果他们可以在 1000 日内令恒生指数下跌 1000 点,便可盈亏相抵。假如他们能够在100 日内做到,便赚得 36 亿港元。

他们要做的,只是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8 月就是他们认为的理想时机:特区政府宣布香港一季度GDP增速出现负增长,还有诸多人民币贬值、港元与美元就要脱勾的谣言。于是,1998年8月,隆隆炮声再起。

8月5日,对冲基金抛售港元,香港金管局承接了其中大部分,索罗斯们无利而返。

8月6日,战场从汇市转到股市。至8月13日,恒生股指跌到6600多点,拥有大量沽空期指合约的对冲基金斩获不少。

如果这时继续任由国际游资肆意,恒指一泻到两三千点,索罗斯们卷资跑路,香港只会沦为下一个泰国。必须放手一搏,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建议特区政府在股票和期货市场上进行干预。国际上对此的反应几乎是一面倒的批评。最支持香港贯彻自由市场理念的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香港这样做简直是疯了。舆论只是一小部分压力。一旦港府干预,香港扬名国际社会的自由市场声誉定会受损,而且政府动用的是香港的外汇基金,稍有不慎,就会如泰国和对冲基金的肉搏一样,毛都不给你剩一个。戴着镣铐在悬崖边跳舞,并不容易。曾荫权事后回忆,做决定的那个晚上,他哭了一宿。

对 决:

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入市,购入蓝筹股,当天恒生指数上升 564 点,报收 7244 点,国际炒家没太反应过来。此后的两周就是惊心动魄的股票买卖大战。用简单的说法就是,在股市上,索罗斯们拼命卖,特区政府拼命买,比的是谁的钱多。大战真正到来之前,所有一切都是毛毛雨。

8月28日,恒指期货的结算日,这是索罗斯们做空恒指的最后机会。如果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或者继续有所突破,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美元,反之港府前些日子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化为乌有。

开盘前10分钟,成交金额高达50亿港元,半小时后破100亿,上午收市已达400亿,接近1997年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日成交量的历史纪录。下午开市,抛售有增无减,但恒指和期指均维持在7800点以上。下午4点闭市钟响起,恒指、期指、成交额分别锁定为7829点、7851点、790亿,后者创港市单日成交量最高纪录。幸运属于勇敢的人,特区政府打击国际投机者的行动初战告捷。

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限制国际炒家的投机行为。当天,恒生指数站上8000点大关。国际炒家败走香港。此次战役中,香港政府动用100多亿美元,略为惨胜。索罗斯们没有公布此战的损失,坊间传言是亏损约10亿美元。

后 盾:

有人说,仗是香港政府打的,风险是香港政府担的,钱也是香港自己的外储,中央就是动了动嘴,这一场金融风暴,中央没帮上什么忙。但话不能这么说。金融市场就是人性几千倍几万倍的放大,当时市场风声鹤唳,中央政府的态度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摇摆和迟疑,香港市场的前方就是地狱。假设一下,人民币稍微贬值一些,香港民众就会担心港币是不是快要贬值了,立马争着拿港币换美元。全香港就3000亿美元的港币存款,经得起换多久?香港这块肥肉还不速度被环伺的群狼吃干抹尽,不留一点渣?在金融的战场上,最关键的就是信心。

香港没有财政赤字,外国人手里也没有香港的主权债务,香港需要担心的只是香港人是否还支持港元。

“如果在特定情况下,万一特区需要中央帮助,只要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保护它的联系汇率制度。”朱镕基还说过,人民币绝对不会贬值。因为如果贬值,港币和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就会受到极大的压力。这些话的分量都是杠杠的。彼时,中国还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增长率下降、国内需求不振、失业增多,还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当时,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主要经济体的货币都贬值都30%、40%,甚至50%。如果人民币贬值,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惊讶。只是,索罗斯们太不了解中国。鱼要关心水质,不管它在哪个鱼缸里。分析中国市场,经济规律很重要,文化和历史更重要。经济和政治分不了家,政治活动直接决定着经济信心从何而来。对中国大陆来说,刚刚回归的香港被投机者攻击,这在政治上是不可接受的。而且,香港的金融危机可能产生蔓延至中国大陆的扩散效应。大敌当前,中央政府只能支持,只能鼓劲,必须成为特区政府最坚实的后盾。朱镕基事后称:“香港是靠自己成功地维持了联系汇率制度,但是没有中央政府这个强大的后盾,它要应对这个局面就困难得很。”

接下来看看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广场协议:

20世纪60年底末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正为“滞胀”所困扰。1980 年,美国的通胀率为13.5%,失业率为7%,经济增长率为-0.2%。与之对应的财政赤字却高达738亿美元,贸易赤字也高达150亿美元 。为了克服“滞胀”,里根政府以减税为核心,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同时美联储则在沃尔克的带领下,正实施着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沃尔克通过提高利率的办法来抑制通货膨胀。

这一政策的结果是美国出现高达两位数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场利率,短期实际利率从1954年—1978年间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年—1984年间的3%—5% 。

沃尔克的货币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投资者,大量资金流入美国市场,导致美元升值。1979年至1985年2月,美元对其他10个发达国家货币的多边汇率上升了73%。

美元升值进一步扩大了美国的贸易赤字。1980-1984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130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从 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巨大的贸易差额在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为 1298亿美元;美国对外债务为1114亿美元 。

为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美国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本币贬值,并以此来改善美国当时糟糕的国际收支状况。1985年9月22日,美国政府召集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到纽约广场饭店开会,讨论五国政府如何联手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

在美国政府的强硬态度下,协议获得签订。其后,上述五国开始联手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20%。在这之后,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最低曾跌到1美元兑120日元。同时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帐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市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 。

升值萧条:

因为日本的经济主要是靠输出拉动的,而随着日元急剧升值,日本商品出口开始放缓,日本经济形势开始恶化。

1986年至1987年,正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从复苏走向高涨阶段,但日本经济却出现了萧条,历史上称之为“日元升值萧条”。就当时而言,日本是二战后唯一因货币升值而出现萧条的国家。从二战后到80年代初,日本经济增长率大大高于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但是,自此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放慢。

日本对策:

为了摆脱日元升值造成的经济困境,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以此来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地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此来作为反萧条的对策。

1987年5月,日本政府决定减税1万亿日元,同时追加5万亿日元的公共事业投资,同年7月又补增2万亿日元财政开支。与此同时,从1986年1月起,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低利率,将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到1987年的2.5% ,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过剩资金。

与此同时,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也进入了高涨阶段,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投机行为。日本政府在这时点上,采取积极地财政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无异于火上浇油。对此,整个日本,一方面是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金,一方面投资渠道有限,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这些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结果是,这些钱都一股脑的流向了以房地产和股票为代表的资本市场。

到1987年秋,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的繁荣景象,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问题,美、英、法、联邦德国等主要经济体都相继提高了利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银行也预备予以加息的。可恰在此时——1987年10月 19日,美国发生了称为黑色星期一的大股灾。虽然很快在政府以降息等手段的干预下,市场重新恢复了上涨,但美国政府却认为日本在这个时点上不应加息。因为欧美政府担心,市场还很脆弱,如果日本在这个时点上一加息,必然会导致那些套息资金,不仅不会流回欧美,反倒会再次从欧美流入日本。从而,再次引起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卢浮宫协议。

事实上,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不愿意加息,他们所担心的是,如果一旦加息,可能使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日本,进而推高日元减少其商品的出口,再次因为升值而引发1986年式的经济衰退。并且,当时日本正在搞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想将其由出口导向型逐步转变为内需型经济体。而在当时日本财经官员甚至学界看来,要想扩大内需,其关键就在于以低利率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以此来减少储蓄。(看到这里是不是和现在的中国很像?)

正是基于这两种原因,日本银行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维持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变。

泡沫堆成的平成景气:

而正是这种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日本经济体系,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长期的超低利率又将这些资金推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以日经指数衡量的股价,从1986 年1月的约13 000日元上涨到1989 年末的约39 000日元,上涨了大约3 倍。同期的地价也上涨了约3 倍 。

当初,日本金融机构对资本市场泡沫的危害认识不足,也没有能够及时地对当时的资本市场现状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估,还纷纷争先恐后地给各企业特别是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发放贷款,形成了股票和房地产不断升值、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恶性循环,泡沫越吹越大。

20世纪80 年代中期,无论是股票资产额还是土地资产额,都仅仅只有GDP 的一半左右。但是,由于股价与地价的暴涨,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该比率迅速升高。以东京都的住宅用地的市价为例,在1986年末,该数额尚未超过GDP ,但到了1987 年年底,就迅速增加到了GDP 的1.5倍。也就是说,仅在1986 年与1987 年的一年中,就增加了相当于一个GDP量。在股市方面也是如此,在1988年末,股票总资产额还没用超过GDP量,但一年后,也就是1989年年底,该数额也达到了GDP的1.5倍 。对此,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感慨道“无论如何,我们很难认为这还是正常的增长。”他认为当时的日本经济是典型的泡沫经济。

繁荣终结:

泡沫总是要崩溃的。20 世纪9O 年代,被认为会持续不断上涨的股价和地价终于出现了逆转。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所谓泡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首先是1989 年末创下最高记录的股价,进入90 年代后开始大幅度下跌。1990年12 月,平均股价回落到24 000日元左右,创下了一年中下跌40%的记录。1991 年股价相对稳定,但是到了1992年股价再次暴跌,8月中旬,日经指数平均降到了14 000日元附近。与年初相比,下跌幅度超出了30%。其后,随着综合经济对策的实施,虽然稍有回复,但在1992 年的10 月,依然低于17 000日元的水平 。

事实上地价下跌的更为恐怖,由于外国投资者对日本企业的产品品质和全球市场占有率依旧保持着高度信心,在大跌过后,外国投资者的参与,事实上遏制了日本股价的进一步下滑。但是在那些没有外国投资者参与,或者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参与的市场,情况则大相径庭。直到1990年为止,仍处于高价稳定状态的东京圈地价,从1991年也开始迅猛下跌。根据1992 年都道府县的地价调查,从1991年7月到l992年7月的一年间,住宅用地的价格,东京都下跌15.1%、大阪府下跌23.8%,而东京市下跌27.5% 。而日本高尔夫俱乐部会员权和六大主要城市商业不动产价格从泡沫高峰期到位于谷底的2003年和2004年,分别暴跌了95%和87%,使得它们的现值只有当初的1/10 。

从广场协议到升值萧条再到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三十年史

根据野村证券的辜朝明匡算的结果显示,1990年地产与股票价格的下跌,仅这两类资产就造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1 500万亿日元的损失,这个数位相当于日本全部个人金融资产的总和。最终损失还不止于此,从1990年到2003年,由于企业需求下降造成的损失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20%,也就是说,由于资产价格暴跌,导致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0%的企业需求烟消云散 。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看完以上的内容,是不是发觉尤其是日本和现在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很像?但日本和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日本的经济主要是靠出口拉动的,因此当本币汇率升值之后,对经济则是重创。当然中国现在也的确不能大水漫灌的刺激经济,否则在美国经济持续走好,美元持续走强的背景之下,人民币汇率会大幅贬值,这个后果就像目前的土耳其,之前的泰国一样。所以只能让人民币处在合理的位置,只要不大幅升值,在可控范围内贬值是可以起到很好效果的。

总结:对应以上的内容,针对目前的贸易战,笔者总结出来未来中国可能会做得动作:

1、避免人民币大幅升值,略微的贬值,并控制在合理的区间。

2、不大水漫灌式的定向宽松,并在一定的时间节点上提高利率,这主要反映在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和逆回购利率上。

3、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在贸易顺差持续缩小之后,可能还是会扩大内需来确保GDP保6%,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低于6%的水平,那么房地产泡沫就容易被刺破,地方债等系统性风险也会爆发。当然这个扩大内需也不会像之前2008年那样大力度的搞。

就目前国内金融趋势和贸易战的影响,寻找到了一些具有潜在投资价值的个股:

一、贸易战初期受益的板块及个股:

从贸易战角度出发,随着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一方面,贸易战导致进口关税上升,从而推升玉米进口到岸价,进而催化国内玉米价格;另一方面,国内玉米进口量减少将加剧国内玉米供给收紧的格局,催化玉米价格加速上涨。

根据USDA (USDA是指美国农业部有机认证)最新的预测,2018年预计我国玉米进口量将达到500万吨,较往年进一步缩窄;同时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我国玉米进口到岸价从今年上半年1684元/吨的均价上涨至目前的1780.91元/吨。

预计18/19销售年度玉米价格稳步上行

玉米方面不管国内还是国际玉米均处于产不足需的状态,根据我们的调研,虽然今年玉米种子面积小幅增长,但是玉米面积增长幅度仍不足以弥补产需缺口,因此,虽然整体产需缺口将大幅缩小,但玉米价格仍将稳步抬升。

同时,临储政策取消后,国内玉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联动增强,而由于贸易战影响,玉米进口到岸价不断提升也推升玉米价格回升。

2、人民币贬值:华纺股份(600448)

二、贸易战中长期受益板块及个股:

关于中长期受益的板块这里要阐述一下,基建投资是有限的,国产软件、芯片等科技类个股是在整体经济上涨过程当中慢慢的走好,也就是说这一类的都是跟着大环境来走的,可能并不会在经济还未向好的时候就来上一波.包括二胎概念,虽然放开了计划生育,但是二胎概念也是有时间性的,比如在未来至少2年之后才会有爆发期。

那么我们需要仔细想想:当贸易战和经济持续低迷的时候,国家又不可能大水漫灌的搞经济、拉股市等等,那么大家都不敢去消费对吧,所以平时你们买东西都只能买生活必需品,紧缩到个人的消费也是如此,所以并不是搞内需提振消费,这个消费类就一定能够涨。大宗商品和资源股目前受到美元的影响,估计短期也难有表现。能上涨的只有生活必需品。比如现在的盒马鲜生超市生鲜类的,就会在目前经济持续低迷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逆势走高。记住: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不敢大肆消费,只有生活必须品和食物才是你必须要买的。所以到时候什么都不好做,唯独这个可以。这个及时核心的逻辑思维。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三江购物按产评分生鲜和食品占绝大多数份额。并且此票最新解禁是在2021年8月30.

8月31日晚间消息,三江购物(601116)发布公告称,杭州阿里巴巴泽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票约1.37亿股,认购金额14.66亿元,股票自本次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

此前杭州阿里巴巴泽泰持股比例为9.33%,本次发行完成后,持股比例上升至32%,仍为第二大股东。

技术面来看目前该股在非常低的底部位置,而且最近股性开始活跃起来,如下图所示:

法律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读者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股市或其他投资领域的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订阅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END…

重点宏观经济及个股内部分析报告「重点宏观经济及个股内部分析报告」

从宏观,行业和公司基本面三个层次对个股的投资价值做出分析,写出完整的个股投资分析报告

1 从宏观上,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结构转型,由国企带领混合制,中小企业OTO等转型,也就是目前处于转型中,并未实现正式的转型成功,就相关个股来说,显然创业板更具有未来投资价值,唯一的缺陷就是低点的寻找。
2 从行业上来看,目前公认热门行业就是影视行业和彩票行业,前者聚集的资金泡沫可以从一个新人艺人一炮成名后的升价翻倍上看到,但往往持续泡沫的行业,除了另类的持续力(比如房地产,因曾被例入新兴产业),很难真正能够持久,也就并不具备靠谱投资性。反到是彩票行业,收世界杯等互联网彩票的普及,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受到宏观经济影响也较小。
3 公司基本面上,从1季度A股上市公司年报当中可以看到,普遍没有惊喜的利润,有增长的就不错了,但是在增长的背后,我们更应该主要看的是哪些公司具有潜力而不是仅仅一个季度的业绩报告,从我的观察当中看到,国企要快速完成转型难度较大,反而创业板很多公司因规模限制反而带来了因管理模式较为贴切可能的巨大未来可能性,所以如果大盘进入稳定期,创业板的公司最具有投资价值。

重点宏观经济及个股内部分析报告「重点宏观经济及个股内部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怎么写

2016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2016 年将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探底的第一年, 也是近期最艰难的一年。 各类宏观经济指标将进一步回落,微观运行机制将出现进一步变异。这将给中国进行实质性的存量调整、全面的供给侧改革以及更大幅度的需求性扩展带来契机,从而为
2017 年经济周期的逆转,为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常态化打下基础。在世界经济周期、中国房地产周期、中国的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政治经济周期以
及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将在 2016 年出现深度下滑,本轮周期的第二个底部可能在 3-4 季度开始出现。
仍有诸多问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并将一起决定着本轮中国经济下行的底部
以及底部下行的深度和持续的长度。 2016 年不仅要面对探底的不确定性, 同时还将面临两大类风险:一是微观主体行为整体性变异带来的宏观经济内生性加速下滑的风险 ; 二是各种“衰退式泡沫”带来的各种冲击和系统性风险。
一、国际宏观经济分析
2016 年世界经济难以摆脱 2015 年的低迷状态。
(1)美国货币政策的常态化、 中国进口需求的进一步回落、 国际大宗商品的持续下滑以及全球制造业前期错配带来的深层次问题的显化, 都决定了 2016 年新兴经济体的动荡将超越以往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各类波动。
(2)各类地缘政治的超预期冲击可能导致欧洲经济复苏的夭折。
(3)全球投资收缩和贸易收缩并没有结束, 世界宏观经济不仅缺乏统一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缺乏经济反弹的增长基础和中期繁荣的基本面支撑。
(4)是世界危机的传递规律决定了本轮危机从金融到实体、 从中心到外围的传递并没有结束,新兴经济体的资产负债表调整刚刚开始。因此,世界经济不仅面临
总体性的持续低迷,同时还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这决定了中国不仅将面临世界贸易收缩带来的持续冲击,同时还面临全球资本异动带来的冲击。中国经济难以在世界经济探底之前成功实现周期逆转。
(5)债务周期是决定本轮中国经济周期的最直接力量。 2015 年 6-7 月的大股灾加速了中国债务率的上扬, 2016 年中国 IPO 的全面重启、 地方债务的加速置换以及不良资产的剥离和处置将直接决定中国债务周期运行的状况。债务困局不打破,
吸金黑洞不消除,中国宏观经济中高速的良性运行机制就难以出现。
二、国内宏观经济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动力,在低迷中有繁荣,在疲
软中有新气象,在旧动力衰竭中有新动力,在不断探底的进程中开始铸造下一轮中
高速增长的基础。经过 2015-2016 年全面培育新的增长源和新的动力机制,中国宏
观经济预计将在 2017 年出现有效稳定的反弹, 并逐步步入中高速的稳态增长轨道之
中。这将给中国进行实质性的存量调整、全面的供给侧改革以及更大幅度的需求性
扩展带来契机,从而为 2017 年经济周期的逆转, 为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常态化打下基
础。
(1)2016 年需求侧发力,带动产业投资反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重点宏观经济及个股内部分析报告「重点宏观经济及个股内部分析报告」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