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三足鼎立北京证交所中国版的纳斯达克来了」

最近政策的车速快得让人害怕。

01

北京证交所即将面世

华尔街有棵树,是棵梧桐树;北京有棵树,是棵柿子树。

两棵树,见证了地球两端,两大资本市场的起点:224前华尔街的那棵梧桐树门前,24名股票经纪人的决议,促进了这个世界上最大交易所的诞生。

而那棵位于北京灵境胡同的柿子树,已然成为了历史的尘埃,1989年那些曾经常常在树底下讨论证券交易所成立事宜的热血年轻,也慢慢被人们遗忘。

要建而未建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停留在那个时代的执念。

然而,随着北京金融实力的飞跃,成立证券交易所的话题又被重新提起。

5年前,2016年7月,海通证券新三板与结构融资部总经理鲁公路在某论坛上预测,新三板可能在5年之内会改成“北京证券交易所”。

5年后的今天,回过头看这番言论,直接封神!

北京证券交易所真的要落地了!

前两天都在说,中国现在劲爆点的政策全是晚上发布,看完电视洗个澡,世界可能就变了样。

昨晚,和往日一样平凡的夜晚,一则消息像暗夜里的一道闪电,平地上的一声惊雷,把资本界搞炸了。

习大大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中宣布:

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这无疑是今年金融界最大的消息。

服贸会上的信号已经再明显不过了:新三板要搞改革!北京要设立证交所!要用金融手段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国家要把房地产这座大山搬开,搬开后还要保证经济高速增长,怎么办?就得多支持创新型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

02

新三板与北京证交所

1971年2月8日,美国纳斯达克成立,用来解决中小企业上市的问题。20年后,纳斯达克超越了200年历史的纽交所,并诞生了涨幅成百上千倍的微软、谷歌、星巴克、英特尔、脸书、苹果等优质公司,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国内的“新三板”和美国的纳斯达克,在特征和设立意义上,其实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其特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

中国的资本市场经历了26年的时间,现在发展的还不是很成熟。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目前只有4000多家的企业。

但是你看整个中国的企业有上千万,大多数企业想通过上市来融资异常困难,门槛也很高,于是推出了新三板。

全中国有5000多万家中小企业,新三板还只挂了8000多家,未来容量达到4-6万家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目标,离主板很远,但离新三板很近,也给企业多了一条路,多了一个选择。

新三板定位,目前来看已经定位比较明确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石,属于场内市场,还是全国性的,主要服务于中小微型企业。

成立北交所毫无疑问是和新三板做配套的。其意义在于,提供给小微型企业一个融资渠道。

这就不得不提到目前政策的两条主线——内循环与共同富裕。

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国家统计局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中型企业占2.4%,小型企业30.37%,微型企业占66.93%。

这些中小企业创造了中国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且多以制造业与服务业为主。

中小企业虽然作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但长期以来存在融资困难的情况,限制了企业发展,也让不少企业因为融资困难,无法度过周转危机而倒闭。

要实现内循环,必须要给予中小企业充分的支持,以保障内部供应链与需求链的稳定。

中小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现在共同富裕被重新提起,要达到这一目标,显然不可能通过直接发钱来实现,要的就是切实提高中下层人民的收入水平。那么从这一角度来看,为中小企业丰富资本供应渠道,实际上也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配套措施。

有了北交所这个明确的目标和定位,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从而更精准地解决科技型创业型成长性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03

为什么是北京?

随着“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开业,以后内地就是三大交易所,将形成“三足鼎立”格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沪指、深成指、京指。

为什么中国的第三个交易所会设在北京?

其实这不难理解。三板市场起源于2001年“股权代办转让系统”,最早承接两网公司和退市公司,称为“老三板”。

而新三板上市是指中小企业在北京中关村挂牌上市。

它是多层资本市场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国务院给它的定位是:

除了沪深两市之外第三家全国性的一个证券交易场所。

与证券交易所之间,仅仅多一个“场”字,实际上就是一个交易所。所以,新三板改名字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新的交易所设在北京也是遵循就近原则。

随着,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正式落地,中概股赴美上市的准入门槛和难度将大大提高。大量的中概股公司在美国退市、摘牌,并转而在香港或国内上市,可能是个长期的趋势。

近两年,阿里巴巴、百度和京东等约13家在美上市中国企业在香港进行了第二上市,未来可能也会回流到内地,确实有必要新设立一个证券交易所,来承接更多的资本回流。

新的交易所设立的城市必须要有较强的国际关联度。中国前十大国际航班旅客吞吐量的机场所在地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杭州、昆明、青岛、厦门、南京。北京在对外关联度方面也具备极大优势。

并且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足够强劲的经济实力以及南北经济分化下北方弱势的政策倾斜,落在北京也就理所应当。

唯一的利空,可能是雄安。北交所落地后,北京的经济粘性、产业粘性将进一步增强,成为除了自然条件以外,全方位、无死角的城市。

作为非首都功能的纾解目的地,雄安承接北京的转移会更难,而北京的那些非首都功能更加不愿意转移到雄安去,无疑增加了“千年大计”的项目难度。

其实,在北京之外,还有个备用选项,也是一直以来呼声比较高的城市——广州。

广州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达的交通网络、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密切的国际交流,作为商贸之都、“第三世界首都”,国际交流十分频繁。

广州也是中国唯一一个靠着制造业和货物商贸硬生生挤进一线城市的,中小企业总量非常之多,制造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产业链十分完备,就是这么多年发展有个最大的短板迟迟没补上,那便是金融业。这可能和广州人天生务实的性格有关,不爱搞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但如果新交易所能够落在广州,那是真的如虎添翼,与广州的经济基础契合度非常高。

不过也可能正因为广州在金融方面先天不足,没有北京一开始搞了新三板的优势。同时,如果再多出个广交所,那大湾区将坐拥广州、深圳、香港三个证券交易所;区域间差距恐怕会进一步拉大,国家本着协调平衡发展的原则必然不会这么干。

04

结语

自1988年“北京设立证券交易所”的提议首次提出,历经沪深交易所成立、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壮大,到如今明确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

历时33年的“靴子”终于落地。也许是赶上了共同富裕的风口,亦或是北方急需要一个交易所来平衡南北之间的资本流动差距。

窃以为,北交所的雄心应当不至于服务中小微型企业,最终目标可能会锁定在诸如苹果、特斯拉这类大型跨国公司身上。

引入外资企业和中概股在北交所上市,或许是资本市场新一波的高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北京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三足鼎立北京证交所中国版的纳斯达克来了」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