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下旬,A股在多方因素综合影响下出现“倒春寒”,随着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披露窗口的开启,3月市场行情将作何表现,备受市场瞩目。
此外,其他龙头券商对于当下市场的多空判断也不尽相同。国泰君安证券在2月26日发布的报告中,也提示投资者市场接下来更有可能出现的组合,是国内经济和政策的预期变化趋缓,外部地缘风险和扰动趋于上升,投资者风险承担的意愿和偏好下降,进而带来市场难以长时间维持在一个狭窄的震荡区间,股票价格波动和调整的压力将重新提升。
“虽然中期市场机会仍大于风险,但前期A股市场估值修复已持续3个月左右,当前A股震荡整理、宽基指数走势相对平稳的特征,可能仍将延续一段时间。”中金公司2月26日发布的报告称。
申万宏源证券则与中信证券判断相近,对A股接下来的多空看法较为积极。申万宏源研究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2月23日指出,接下来伴随着经济数据验证有亮点和政策有力,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可能提前发酵,因此春季行情还有价值占优的阶段。
中信证券判断全面修复行情的第二波即将开启
展望后市,中信证券表示,年初以来,经济实现快速恢复,市场经历外资和内资接力,各主要指数涨幅明显。3月份和二季度,随着经济快速恢复仍将持续,政策预期仍会上修。
“目前经济恢复正在途中,而信心的传导需要时间,因此复苏仍在早期,远未到担心政策力度和持续性的时候。”中信证券指出。
中信证券进一步指出,外围扰动方面,海外流动性和地缘扰动已迅速提前反映在定价中,后续边际影响开始减弱。“美联储加息预期在强劲的就业和通胀数据披露后上修,市场迅速完成重定价。”
因此,中信证券判断,预计增量资金将逐步形成共识并集中入场,全面修复行情的第二波即将开启。
“年初以来市场依次经历外资回补和活跃内资接力,预计后续主旋律是增量资金入场。目前大小风格分化程度已经达到阶段性高位,中大盘成长成为新洼地。”中信证券称。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春季行情已进入较难赚钱的鱼尾阶段
对于A股的后市行情,陈果的研判则相对较谨慎,认为从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本轮春季行情正进入难赚钱的鱼尾阶段。
陈果表示海外紧缩担忧在上升。近期美元、美债的持续走强,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先前人民币连续升值的趋势,外资连续14周的净买入数据也中断。
“尽管国内复苏是更为主要的矛盾,但海外高利率环境的维持带来的资产价格的波动也可能会对A股形成扰动。”陈果称。
“未来一段时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锐减、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市场对城投债风险担忧上升。二是对各地债务状况进行摸底,市场有预期或将引发部分风险暴露。”陈果指出。
陈果进一步指出,三是在融资平台产业化转型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域的复杂性和实操过程中的博弈和摩擦,不排除出现小规模的信用事件和城投债市场波动风险,这可能通过影响理财产品净值导致赎回等方式向A股市场传导。“不过,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政策层或将及时出手稳定预期,对A股大概率仅是短暂扰动。”
机构多空看法不一
除了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外,近期其他几家龙头券商对于A股后市的研判方向也存在分歧。与中信建投证券看法较为相像的,包括国泰君安证券、中金公司等。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近期,上证指数在3300点附近反复拉锯,久攻不下,沪深两市成交也出现下降。整体来看,下一阶段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或将上升,预期回报与潜在风险已不再足够吸引。股指如要在当前点位拉升,需更强劲的需求和更有力的经济政策。
“接下来,市场更有可能出现的组合,是国内经济和政策的预期变化趋缓,外部地缘风险和扰动趋于上升,投资者风险承担的意愿和偏好下降,带来市场难以长时间维持在一个狭窄的震荡区间,股票价格波动和调整的压力将重新提升。”国泰君安证券称。
中金公司则指出,虽然中期来看,A股整体估值有所修复但仍处历史中低位,随着投资者对经济信心正逐步改善,当前位置也不必过于谨慎,未来伴随基本面实质性复苏得到更多数据验证,市场有望重拾升势,中期市场机会仍大于风险。
“但是,由于前期A股市场估值修复已持续3个月左右,部分宽基指数处于前期成交密集区间,结合当前内外部宏观环境,且伴随上市公司2022年报的逐步披露,当前A股震荡整理、宽基指数走势相对平稳的特征,可能仍将延续一段时间。”中金公司进一步指出。
申万宏源证券对市场的短期看法,与中信证券一样更偏积极。
傅静涛表示,年初以来,A股在春季行情中指数再上台阶,结构上则呈现“消费搭台,成长唱戏”的格局。形成这一局面的逻辑,是中国经济复苏、美国经济衰退、美联储转向宽松等观点得到初步验证并形成了共识,这是指数上台阶的主要驱动力。
“展望后市,短期来看,由于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是居民购买力释放,其中居民高储蓄中蕴含着高需求潜力,而居民信心恢复的节奏并不慢。伴随着经济数据验证有亮点和政策有力,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可能提前发酵,因此春季行情还有价值占优的阶段。”傅静涛解释说。
傅静涛指出,2022年底,中国居民剔除了买房支出后的储蓄率高达14.9%,为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因此2023年无需调用存量储蓄,只要在新增收入上降低储蓄的比例,居民消费和买房支出就有望出现明显改善。若居民储蓄率回到13.3%,就可以支持住房销售面积4%的增长和7.7%的社零增长。
“综合来看,短期数据验证有亮点、政策布局有力、高储蓄提供经济改善外推空间等,是中国经济复苏预期可能提前发酵的基础,由此带来的价值和周期行情,是春季行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傅静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