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首个交易月即将收尾,截至今日(27日),三大指数在一月均出现不同级别的调整,上证指数表现相对强于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行业方面,银行、煤炭行业表现相对亮眼。具体个股上,翠微股份、海辰药业、新华联涨幅居前,其中,翠微股份本月累计录得11板,月初至今涨幅达125.77%。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除去近一年上市新股,1月初至今,两市约11%个股实现月度上涨。其中涨幅前五为翠微股份(125.77%)、海辰药业(114.80%)、新华联(79.29%)、吉翔股份(75.34%)和金财互联(72.58%),且均超70%。
具体看,翠微股份表现最亮眼,而公司之所以受市场关注,或受益于近期数字支付的大浪。熟悉,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海科融通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收取第三方支付交易手续费。此外,18日晚间,公司还发布了2021年业绩预增公告,经初步测算,预计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亿-1.8亿,同比增长72.16%-121.35%。
在数字人民币、业绩预增等信息催化之下,翠微股份无惧市场回调,摘得本月“大牛股”头衔。不过,市场“疯狂”过后终有平息之时,而公司后续的业绩表现,才是重点。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阅读 隐藏边栏
发布日期:2022-01-28 10:18:21 所属分类: 深度
我有个股票要分红了,我需要怎么操作才能得到红利。分红有持股时间限制吗?我买了不到1个月会得到分红吗?
大多数人对于股票分红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很少人能说得透彻。今天就给大家好好的说下股票分红的知识点,好奇股票分红的朋友,认真看完就会明白了!
研究之前,紧跟学姐的节奏,带你们领取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快点阅读一下吧:【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股票分红的意思
(1)股票分红是什么?股票多久分一次红?
股票分红便是上市公司对股东的投资回报,上市公司在经营与投资所得的盈利中,根据股票份额的多少乘以一定的比例,就等于支付给投资者的红利。一般来说,上市公司会采取在半年报或者年报的时候开展分一次红。但是这个时间是不能肯定的,由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来决定,具体参考公司发布的公告。
(2)股票怎么分红?怎么领取?什么时候到账?
股份分红是有两个方式的,送现金和送股票,好比“每10派X元”是表示每十股派x元的现金的意思。“每10转X股”就是在说你买的股票每10股会送你10股股票。
一般来说,分红都是除权除息日当天就可以到账,不过也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具体还得看上市公司是一个怎么样的安排,一般半月之内肯定会到账。像一些大盘股,分红涉及的金额很大,需要的结算时间肯定也会比较多。通常分红送股送现金,都是会自动进行的,投资者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只要可以做到耐心等待就行。
(3)怎么知道有哪些分红的股票?怎么查看自己的股票有没有分红?
要是有股票分红,那么上市公司一定会公布的,行业软件里面也是可以自行查看的。但不少的行情软件没有把分红信息给做得很好,使得许多投资人和投资的黄金期擦身而过。这里有款软件很优秀推荐给你,这个投资日历可以实时提醒你哪些股票解禁、上市、分红等等,对股民们而言,这绝对是一款神器,欢迎点击下方,即可领取!专属沪深两市的投资日历,助你快速了解行情
(4)股票分红需要扣税吗?如何规定?
股票分红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纳税,股票所得红利扣税额度与持有股票的连续时间长短两者关系是直接的。对于前后买入的股票,大家根据“先进先出”的原则,对应核算持股时间的长短。具体的交税标准见下图。
二、股票分红对股价的影响?股价为什么会跌?
分红前股价变化:由于扣税差异存在如此的规定,市场上有些既不打算长持该股票又不想被收税的的投资者,会在分红之前就选择把股票卖出、回笼资金,所以股票在分红之前有出现价格下跌的可能性。但也有部分投资者想取得分红而买入股票,也会产生股票价格上涨的可能性。
分红后股价变化:根据前面的内容,我们知道分红有两种方式,送现金和送股票。他们都可以让股价正常回调,也就是会下跌一些。原因是什么?我们要先知道什么叫做“除权除息”。
“送股票”就会有除权:公司总股本增加是因为送股,在不改变市值的条件下,这就意味着减少了每股代表的实际价值,引起每股价格减少,变成股票中的一种现象:除权。
“送现金”就会有除息:投资者获取了现金红利,公司净资产和每股净资产相应减少,从而使每股代表的实际价值下降,也就使股价更低了,这就是“除息”。
除息除权对于股东有着中性的影响,尽管一定会会导致股价下降,然则客观上股数得到增长、并且能得到现金分红,于是投资者并未赔本。
分红后的除权除息的股价怎么计算呢?有三种情况:
三、股票分红是利好还是利空,可以买吗?
事实上长期来说,分红对股价来说更多的是偏中性的,不允许以此来作为买卖凭据,评断一家上市公司的好坏是否分红并不是唯一根据。
由于股票分红的影响时间较短的,持续的行情走势还是要借鉴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基本面杰出的公司, 总体趋势一般说来都处于上涨,短期涨跌不影响长期趋势。
假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成长能力等你不会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进行诊股,你会获得专业的投顾为你进行专业的分析,你看中的股票值不值得买:【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好不好?
应答时间:2021-08-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最牛中概股暴涨1100%!超万亿外资却在争夺A股的核心资产
回望中国资本市场过去30年,是一段逐步深化改革和不断扩大开放的 历史 。从发行B股有限开放,到建立QFII制度吸纳外资参与A股交易,再到沪港通、深港通的相继落地,最终实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
3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既“请进来”也“走出去”,在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浪潮中经风雨、见世面,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正加快与世界的互联互通。
随着A股对外开放进程提速,A股的核心资产正在成为外资“疯抢”的对象,截至12月22日,2020年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已高达11845亿元,超出2019年全年的9934亿元,再创新高。
第一只B股诞生
回望之初,20世纪90年代,中国资本市场初具雏形,处于国民经济转型浪潮中的中国企业尝到上市融资的甜头。大批企业亟需发展生产和扩大市场影响,与正在寻求中国市场投资机会的境外资金不谋而合。对外开放,是这一时期中国资本市场的内在动能。
首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此前透露:“我们吸引外资,过去是发债券这种形式,资本进入,股份制的形式,股票的形式,这个是客观需求,外资有要求,企业也有要求,因为我们自有的,国内的资本量不够用 ,投资上不去,那个时候缺钱,就提出这种形式,上海、深圳都提出来了。后来我们就做了试验,就两个市场,两个价格,两种货币,就搞个A股、B股。”
1992年2月,第一只B股上海电真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正是这天,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这扇门就是由有着来自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230名“股东老板”的电真空B股所开启,也谱写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新 历史 。
当年2月21日上午9点30分,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号大厅旁的贵宾厅内,一群西装革履的海外证券专家挤在窗前。随着一个锣声的敲响,电子行情屏上显示着发行价每股70.8717美元的电真空B股开盘价为每股71美元。
一位香港的投资者成为幸运儿,其委托的券商“红马甲”抢先以72美元成交的10股B股,成为中国 历史 上第一单成交的B股。电真空B发行认购相当火爆,3天内即被抢购一空。
B股的上市在中国香港和国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B股的发行和上市交易使得中国与国际市场更接近,使得更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信心。
但对于中国内地企业而言,要想真正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这还只是迈了半步。因为上市公司和企业都在境内,只有投资者是境外的。
青岛啤酒成H股第一股
B股的诞生,为境外投资者打开了投资中国内地企业的通道,但内地企业要不要走出去?如何走出去?对于90年代新生的中国资本市场却是个争议性的话题。
首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争论当然有了,为什么好企业拿到外面去上市?不在国内上啊?它就是有一个问题,国内没那么大市场,吸收不了。再一个问题,资金量的问题,再有一个问题,国有企业改成股份制国际上市,是国有企业股份化的一个非常好的道路,学习国际经验,用国际规格改造国有企业,这是改革的创举。再一个,扩大中国的影响,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产品,在国际上扩大影响。”
实际上,1990年开始,监管层就已经开始研究国有企业改组后去中国香港上市的问题。当年6月香港联交所组织30多位专家,成立了中国研究小组,专门研究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的有关问题。
刘鸿儒后来在镜头中透露:“在香港上市是香港先提出来的,国务院派我带着小组专门向香港去做调查,写过意见,最后才定下来的。组织一个联合小组,香港内地联合小组,研究国有企业到香港,改成股份公司到香港和国际上市问题,我们在联合小组干了一年,研究各种问题,主要是法律问题,研究完了之后,才上市的。这是国际化的一条必由之路,越走越宽。”
1993年7月15日,“000168”出现在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的屏幕上,青岛啤酒成为内地第一家到香港上市的企业。这只谐音“一路发”的股票,最终获得110倍的超额认购。
“从香港联交所成立那天起,所有公司上市都是开香槟酒庆祝,唯独青岛啤酒上市这一天,开的是青岛啤酒!”刘鸿儒在著书回顾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时这样写道。这个小小的细节,反映出香港对内地首只在港上市股票的重视。
自青岛啤酒成为第一家国企获准在香港上市至今,几近20余年光景,在此期间,陆陆续续已有290家国企登陆香港市场,总募资额达近1.88万亿港元。
赴港上市,开辟了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通道。1994年后,这条路越走越宽,中国内地企业开始出现在美国、新加坡、伦敦等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上。
外资“买爆”A股
如果说H股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企业真正进入国际资本市场,那么,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则加快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步伐。
2002年11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正式推出QFII试点。2003年7月份,瑞银买入宝钢股份、上港集箱、外运发展、中兴通讯等4只股票,正式拉开QFII投资A股的帷幕。
QFII制度落地后,又陆续实施QDII、RQFII等制度,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QFII、RQFII投资总额度限制在一次次松绑。
2002年,QFII总额度为100亿美元。2012年,QFII总额度升至800亿美元,2019年则再度提升至3000亿美元。2020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
时任光大控股总裁陈爽表示:“我进入到光大控股,是在2004年,当时我们觉得,中国作为在一个发展的轨道上面,人民币资产正好是进入到上升的轨道,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者要进入到中国,我们就抓住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就发展我们海外的基金管理业务。”
经过18年多的发展,QFII等从无到有,一步步壮大,多年来,给A股带来巨额的增量资金。
据央行网站披露,截至2019年末,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RQFII、陆股通合计持有A股市值高达2.1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4.35%,正在成为参与A股的重要力量之一。
2020年1月21日,深交所官网信息显示,截至1月20日收盘,外资(QFII/RQFII/深股通投资者)合计持有美的集团(000333)总股数达19.54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达到28%,触及外资禁买比例线。美的集团也因此成为2020年第一只被外资“买爆”的个股以及A股史上第3只被外资“买爆”的个股。
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钱于军对全景网表示,“早年可能偏向于更多的是利用外资来做我们的事,现在逐步的有外资积极想参与中国的成长,不仅仅金融资本,而且战略投资人、企业,国外都纷纷来中国直接投资,展业都在这儿。总有一天人民币会自由兑换,而且中国的资本市场会成为全世界不仅最大的,可能是最强的。”
“最牛”中概股今年涨超1000%
进入21世纪,境外资本投资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途径日益多样化,同时,中国内地高 科技 企业也掀起了海外上市的浪潮。受“知识经济”、“新经济”概念推动,以互联网、电子上午为特色的企业成为这一时期海外上市的主角。
2014年,21家中国 科技 公司在境外上市,微博、京东、迅雷、阿里巴巴等纷纷登陆美股。随后,海外资本市场则出现了更多中国 科技 巨头的身影。
回忆起在美国上市的情景,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曾在镜头前说:“原来觉得中国公司就跟中国制造的这种货物商品一样,应该是属于便宜的代名词。百度股票定价的时候,人家就天然的认为说你是一个中国公司,所以我们参照美国同类公司给你打一个折,就是你的定价。”
“所以我在定价的时候就跟他们讲,你不能这样看,因为我们比美国公司更具有成长性,所以不应该打折,反而应该比他更贵,我对这个公司有信心。”李彦宏如是说。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达265家,市值合计21827亿美元(约14.28万亿元),占美股总市值比例约4%。
中概股也不断在创造 历史 。在11月份中期的成交额排名前十的股票中,前所未有的出现了5只中概股。成交量暴涨意味着,中概股在美国备受追捧,其中成交额最高的蔚来 汽车 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1117%。
近日,多家华尔街巨头持仓曝光,其中包含桥水基金在内的多家机构在今年三季度大举加仓明星中概股。达利欧更是多次唱多中国。
北上资金、南下资金成投资“风向标”
对外开放,让国际资本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国企业。然而2014年以前,无论是QFII、RQFII,还是QDII,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都是单向且分割的。
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启动,才第一次实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随后的深港通与沪伦通继续加码双向开放,相继实现了深交所市场与港交所市场以及上交所市场与伦交所市场的互联互通。
随着沪深港通的逐步开放,北上资金、南下资金也逐渐成为投资的“风向标”。
中银证券日前指出,从配置偏好看,目前北上资金偏好消费医药,南下资金偏好 科技 医疗。从资金属性看,北上资金近期由以“配置盘”为主导的资金属性向“交易盘”属性倾斜,南下资金属性仍以“配置盘”为主。
北上资金也一度被誉为“聪明资金”。今年以来,北向资金浮盈快速增长,12月份终于迈过1万亿元大关,创造了新的纪录,最新浮盈高达10168.18亿元。
目前,北上资金与南下资金已分别成为A股与港股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是资金面观察最为重要的数据之一。
3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从试点引入境外投资者开始,从尝试开放、到有限开放、再到对世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互联互通,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多维度的开放格局,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
30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要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中国资本市场,必须加强与各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合作,以开放促改革。
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始终保持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未来的中国资本市场,一定能够发展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