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研究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内容基于公开信息。本文为部分基本面研究内容,如有错漏,请友善交流指正。
公司B董事长等公司高管于11月6日接待8家机构调研,公司在9月30日披露了收购盖瑞特的意向性公告。盖瑞特是一家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全球涡轮增压器龙头,同时也是公司的主要客户之一。盖瑞特90年代被霍尼韦尔收购成为后者旗下的涡轮增压器部门,于2018年下半年从霍尼韦尔剥离,在纽交所独立上市。盖瑞特2019年税后净利3.13亿美元,基础业务强劲。受疫情影响,2020年9月20日盖瑞特向当地法院申请重组,同时国际私募巨头KPS提交了一份价值21亿美元的重组计划,计划显示重组后盖瑞特的财务状况大幅改善,预计重组后总资产达32亿美元,盖瑞特预期这一程序将在2021年年初完成。
目前,公司全资子公司C已与交易对方签署附生效条件的《股权转让协议》及《补充协议》拟收购盖瑞特3.56%的股权,并积极与盖瑞特及其部分买家接触。该事项已于2020年9月28日收到江苏省商务厅颁发的《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和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颁发的《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公司C拟在批文的2年有效期内选择合适的时机执行收购计划。
基于IHS预测,2017年至2021年,全球将诞生超过2.3亿辆装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新车。到2021年,全球涡轮增压业务的行业销售额预计将达到近120亿美元。作为涡轮增压器零部件行业的头部企业,公司新建南厂区项目大幅扩增产能,抢抓市场复苏后的机遇,以实现快速稳健增长。
【盖瑞特是什么来头?】
成立于1936年的盖瑞特(”Garrett Motion Inc”,NYSE: GTX)是涡轮增压器的代名词,盖瑞特最初为飞机提供空气增压装置以应对高空稀薄的空气,随着增强动力和节能减排的需求,盖瑞特制造了全球第一台车用涡轮增压器并安装在了一台萨博车上。目前全世界超过40%的涡轮增压汽车使用了盖瑞特的产品。虽然消费者对盖瑞特并不熟悉,但盖瑞特的产品实实在在的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有汽车集团例如福特集团、PSA(标致、雪铁龙)、大众集团(大众、奥迪、保时捷、宾利等)、戴姆勒、宝马、日产的主要车型。
关盖瑞特破产保护的故事
盖瑞特于90年代被美国综合性的工业巨头霍尼韦尔收购,并在2018年从母公司霍尼韦尔独立分拆上市。但霍尼韦尔怎么舍得将肥肉松口,双方在上市前达成协议,盖瑞特需每年向霍尼韦尔支付与石棉相关的费用(主要用于涡轮增压器隔热),金额为3-4000千万美元且逐年递增。2020年初新冠来袭,全球股市大跌,盖瑞特也不例外,从每股10美元左右跌至最低2.5美元。为减轻新冠疫情的冲击,2020年上半年盖瑞特已经与相关债权人达成协议,一致同意将债务偿还延后数年,短期无偿债压力。
今年九月份,盖瑞特对外声称受疫情影响,公司财务负担沉重,只能寻求财务重组。但公司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年收入、毛利、净利润分别为32.48亿美元, 7.11亿美元,净利润3.13亿美元,业务基础强劲。2020年上半年即使受疫情停工影响,半年报显示公司业务较去年同期下滑30%左右,复工复产后预计全年业绩较去年仅下滑20%,就这样的一家业务及利润表现都可圈可点的公司,很难让人相信真正是因为“疫情”、“财务负担”才选择申请破产保护。
9月20日盖瑞特根据宣布破产保护不久后,公司抛出了一份重组计划。盖瑞特同意私募集团KPS拟斥资21亿美元,收购盖瑞特100%的业务,公司所有经营照旧。其中12亿美元向盖瑞特购买旗下资产,9亿偿还部分债务,整个交易预计2021年初完成,预计重组完成后,盖瑞特2021年净利能达到惊人的3.7亿美元。按照21亿美元的交易对价来看,本次交易的估值仅5.67倍PE,极具性价比。目前交易进入了竞价环节,盖瑞特管理层表示除KPS外,oaktree、Centerbridge等多家私募的重组方案也在考虑中。
问道掌门人|车企幕后英雄 揭秘博格华纳
[汽车之家 行业]? 9月中旬,在飞往北京的途中,谈跃生又拿出《THE Opposable MIND》阅读。这本书伴随他许久,让他对生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他认为,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冲突,把冲突化为动力,把困难变成机会,是最顶层管理者的决策思维。而博格华纳的每一次决策几乎都伴随着这种思考方式。
《问道掌门人》由汽车之家重磅打造,是一档聚焦汽车行业知名企业家的高端访谈栏目,由汽车之家联席总裁、副总裁面访汽车行业领军人物,探讨行业共性问题,描绘行业转型方向,讲述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谈跃生,博格华纳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这次来到北京,他除了与汽车之家副总裁石京魁进行深度交流外,还要抽空见见北京公司的老朋友们。
1995年,谈跃生正式加盟博格华纳。当时还在国外的他,并不清楚他投身的,是一个即将腾飞的产业。当他回到中国才清楚意识到,这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
■ 巨人如何成长:抓住并购精髓,确立战略优势
没有企业生来就是强者,百年博格华纳也是如此。
回顾历史,博格华纳的发展,几乎与现代汽车发展史同步。19世纪80年代,博格华纳前身摩斯平衡弹簧公司成立。近些年来,通过一次次对外收购,博格华纳逐步在全球汽车供应链领域,确立起战略优势。
“每一次收购,我们的思路都是从技术整合层面形成战略优势。无论收购发生在哪里,都是这个思路。”谈跃生说。
博格华纳最早的全球性收购发生在1998年至1999年,先后收购了德国kkk及美国Schwitzer公司(均为全球知名老牌涡轮增压器供应商),并整合为全新的博格华纳涡轮增压系统业务,一举确立全球领先地位。
世界上第一台乘用车汽油机VTG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第一台可承受进气温度达1050℃的涡轮增压器,都出自博格华纳之手。十多年前,国内较早一代采用涡轮增压技术的通用1.6T发动机、大众1.8T发动机,采用的也都是博格华纳涡轮增压器。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奔驰48V电子涡轮(eBooster)也是源自博格华纳。
2010年后,博格华纳开启新一轮收购,代表案例是收购瑞典瀚德集团(Haldex)传动系统业务。通过整合瀚德,博格华纳成功占据国内四驱市场大半江山。
此时,已是谈跃生担任博格华纳中国区总裁的第三年。他历任博格华纳北京公司财务总监、总经理、中国区总裁,财务出身的他深谙并购精髓。依托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增长,博格华纳中国区业务在他带领下,年均营收增速高达30%。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均超过1800万辆,中国汽车产业加速走出去,开启全球供应链整合,中航汽车、均胜电子、潍柴集团等国内供应商,加速对海外优质资源的并购,国际零部件资源也彼此相互整合。
今年10月2日,博格华纳再次出手,正式宣布完成对德尔福科技的收购,交易规模超过33亿美元(约229亿人民币)。这无疑是2020年汽车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并购案件。
通过这次收购,博格华纳功率电子产品技术实力进一步增强,业务规模实现扩大,高压逆变器、转换器、车载充电机、电池管理系统均得到提升。
此外,德尔福科技在内燃机方面也拥有丰富产品线,比如高压共轨燃油喷射。博格华纳的思路是提高燃油汽车效率和性能,与这些产品相辅相成。
收购德尔福科技之后,博格华纳在完善排放-热能-涡轮增压系统、摩斯系统、变速器系统、动力驱动系统四大业务单元基础上,又增加了商用车和售后市场业务,覆盖了有关汽车动力和驱动的大部分核心技术,在全球24个国家、99个地区拥有了4.8万名员工,具备晋升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前20强的实力。
■ 扎根中国热土:撬开四驱市场,培养关键伙伴
纵观博格华纳全球发展史,中国无疑是一个关键市场。在拓展中国业务的同时,博格华纳也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20年前,博格华纳汽车四驱系统的关键部件分动箱在北京投产,成为后来中国SUV市场爆发的有力推手。
2001年,为扩大手动分动箱产量,博格华纳北京公司,注册成立了北京博格华纳汽车传动器有限公司。当时中国汽车四驱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第一款经济型SUV——长城赛弗,还在紧锣密鼓地秘密研发。
按照欧美企业传统配套模式,没有一两万配套量,供应商不会供应产品。而当时中国车企提出的需求,少的五百套,多的一两千。但谈跃生相信,中国四驱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远超汽车行业整体水平。
凭此信念,谭跃生对于有配套需求的厂商无论需求多寡,都积极合作,其中就包括长城汽车。2005年,当哈弗接过长城赛弗的接力棒,博格华纳开始为哈弗配套,成为哈弗四驱系统供应商。此时除了长城,还有大批中国车企都和博格华纳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
谈跃生介绍,2006年北京工厂分动箱自动化生产线建成之时,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亲自过来交流,2011年北京工厂迁入通州现址。
成己达人,博格华纳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关键时刻,给于了关键支持。这种策略,也使博格华纳在中国SUV市场爆发前,就确立起中国四驱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为进一步完善驱动产品组合,扩大全球客户地域分布,2010年12月,博格华纳完成对瀚德的收购。博格华纳北京公司,也逐渐从普通手动分动箱,向基于前驱、后驱的四驱系统覆盖。2013年,博格华纳NexTrac适时四驱生产线在北京落成,并不断提升国产化率,满足本土乃至出口的市场需求。
今天,在全球四轮驱动市场,博格华纳占比已接近30%,在中国市场高达60%-80%,甚至一度达到90%。哈弗大狗、沃尔沃XC40、一汽-大众T-ROC探歌、领克01、奥迪Q3、上汽大众途观L以及宝沃、奇瑞捷豹路虎四驱车型,都应用了博格华纳的智能扭矩管理器。
■ 技术联合突围:湿式双离合模块投产,推动中国自动变速箱转折
博格华纳对中国汽车的关键推动,不只是四驱系统。在四驱系统站稳之后,博格华纳把目光放在了一个更棘手的问题上——本土自动变速箱产业对进口产品的严重依赖。
2008年,博格华纳成为了“关键先生”。当时,在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牵头下,国内12家整车制造企业,组建中发联投资有限公司,与博格华纳合资生产湿式双离合模块,以突破中国本土自动变速箱产业受到的禁锢。
2008年11月25日,中发联与博格华纳在北京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半年之后,大连合资公司工厂奠基(博格华纳和中发联双方股比为66:34),湿式双离合模块量产进入倒计时。
其实对于是否合资,当年也存在过争议。在合资协议签署前,博格华纳已经拿到了国内整车企业相关采购合同。即使不成立大连合资公司,博格华纳的湿式双离合模块,也能在中国占据一定市场。
“合资到底要不要做,我们也有好多争论,最后我是完全站在中国市场定位上,确定要走这条路,现在实践证明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谈跃生回忆说。
除了博格华纳,国内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合资其实是本土整车企业,在双离合核心技术上依赖外企。谈跃生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回头来看,博格华纳与中国企业十几年合作,最核心的价值不是在中国生产了多少双离合模块,而是在合作过程中,让中国整车企业形成自己的自动变速箱研发能力。
上世纪90年代末,博格华纳就联合大众集团,开发可大批量投产的双离合技术,2003年在奥迪TT和大众高尔夫R32上首次亮相。而双离合技术的机械结构,适合国内车企快速投产和应用。“我们不但要把产品开发拿到中国,还要在中国培养开发人才,形成中国本土研发能力。”谈跃生强调。
谈跃生把中国市场本土化分为五个层级。L1是本地建厂组装生产、L2是本地供应商配套、L3是产品本地适应性开发、L4是为本地市场开发全新产品、L5是业务领导层在中国。博格华纳正向L5方向努力。未来三年,博格华纳每一个事业部,都会有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的新产品上市。
博格华纳全新的中国技术中心也正在扩建,预计明年开始运营。谈跃生希望,将这个中心打造成中国制造业领域最高端、最顶尖的技术中心。下一个二十年,中国将是全球汽车市场最重要的创新来源之地和发展动力源泉。越早实现“本土化”,越深入扎根中国市场,对博格华纳的发展越有利。
■ 直面电动化未来:确立先发优势,实现稳健转型
虽然在燃油车时代取得了成功,但如今博格华纳也面临着电动化挑战。
2016年,“新四化”提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成为各大车企新战略。博格华纳也在这一年提出,要成为致力于提供内燃机、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C-H-E)驱动系统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
“分析、争论、讨论、争议,围绕C-H-E这个战略,我们内部讨论了至少一年多。”谈跃生说。
最终,博格华纳没有选择直接全面转向电动化。这种决策是基于对行业趋势和企业生存的客观认知。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博格华纳需要向电动化转型,但也不得不考虑市场风险,不可能放弃在内燃机和传统驱动领域已经取得的成绩。在电动车电池成本还未大幅降低时,混动也是重要的技术路径。
中国即将落地的新版双积分政策,鼓励低油耗乘用车积分优惠核算,这意味着混合动力技术得到政策鼓励。这证明博格华纳选择内燃机、混合动力、纯电动业务共存,在战略上的正确性。而且在电动化业务上,博格华纳也已经确立先发优势。
特斯拉、福特最早一代纯电动车减速箱,用的就是博格华纳eGearDrive电子驱动变速桥。这个系列产品,也成为日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关键零部件。2015年,eGearDrive系列产品在博格华纳北京公司投产,至今累计出货量达30万台。
当然,单一个减速箱,还不足以使博格华纳成为电动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谈跃生认为,真正开启博格华纳电动化攻略的标志,是对雷米电机的收购。
“2015年我们收购了雷米,雷米电机在功率密度和效率方面全球领先,我们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谈跃生说。收购完成后,博格华纳减速箱与雷米电机集成的eDM二合一电驱动产品问世。
目前,博格华纳eDM/iDM(iDM为驱动电机、减速箱、电控系统三合一)电驱动模块逐渐投放全球市场。eDM电驱动在北京工厂累计出货约8万台,iDM电驱动未来也将在中国投产。长城、理想、一汽等企业,都采用了博格华纳电驱动产品。
在博格华纳北京工厂第二车间,N60生产线正在调试,专门生产为北汽高端电动车品牌ARCFOX极狐配套的电子驱动变速桥,未来该生产线也可以拓展生产eDM/iDM电驱动模块。面对数十年后,将全面电动化的汽车市场,博格华纳还在摩拳擦掌,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依然会有博格华纳浓重的一笔。
编辑总结:
在半天对话之后,谈跃生总结道,“在目前的职业生涯中,我是一名幸运儿”。他认可博格华纳尊重、包容的企业文化,能让老员工保持激情,让新员工发挥价值。他也坚信C-H-E选择的正确性,今天变幻莫测的汽车市场需要企业坚定长期战略目标,同时保护短期经营行为,灵活平衡的经营之道值得本土企业学习。(文/汽车之家 刘宏龙)
疫情带来并购窗口期 中国企业迎出海好时机(上篇)
中国企业在全球汽车领域的新一轮海外并购窗口期正在到来!
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持续蔓延,受此影响,众多欧美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纷纷陷入停产停业状态,营收剧减,现金流承压严重。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股市震荡严重,导致大量优质企业市值快速下降。对于资本充足的部分中国企业而言,是出手进行优质资产收购、实现全球化业务布局的大好时机。
P1疫情暴击海外车市?全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承压严重
进入4月,欧美地区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对汽车行业的负面影响也在进一步扩大。其中汽车供应链领域,诸多企业因需求大幅下降,停工潮愈演愈烈,短期复工无望,正遭受巨大的现金流压力。近日,已经有多家知名零部件企业被曝现金流只够支撑几个月,不得不进行人员优化。另有部分优质企业因此股价连续下跌,市值大幅缩水。
例如盖瑞特,全球涡轮增压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股价已跌至2018年10月上市以来最低点,其市值按美东时间4月6日收盘价——2.99美元计算,仅为2.2亿美元,而在高峰时期,盖瑞特的股价曾一度达到了19.71美元。
▲?盖瑞特股价变动情况,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盖瑞特属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类企业。此前国内爆发疫情时,盖瑞特已经遭受过一轮冲击,该公司位于武汉的工厂自2020年1月23日停止运营,直至3月16日才开始逐步有序复工复产,上海工厂也因劳动力限制打乱了生产节奏。鉴于此2月底,盖瑞特在其2019年业绩报告中指出,由于国工厂生产的零部件短缺,预计将导致订单大幅缩水,即使武汉工厂重新开放,仍可能迫使公司继续削减业务。
不仅如此,盖瑞特还表示由于其在中国的某些供应商和客户也受到了同样影响,令盖瑞特在采购必要材料以满足生产要求和满足预定的发货方面困难重重,其欧洲和北美的工厂也将受到波及,最终对公司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3月盖瑞特国内业务刚有所好转,其主要目标市场欧美地区又遭沦陷,可谓雪上加霜。据财报显示,2019年盖瑞特约56%的收入来自欧洲,15%的收入来自北美,28%的收入来自亚洲。其中福特作为盖瑞特最大的客户,过去三年对其销售额的贡献占比分别为14%、13%和12%。如今福特亦同样面临疫情困境与需求大幅下滑的双重困境。
供应链另外一家龙头企业天纳克,目前也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其股价已跌至近十年来最低水平。截至美东时间4月6日收盘,天纳克股价仅为2.85美元,这使其市值大幅缩水至2.3亿美元,而在高峰时期天纳克每股的价格曾达到了68.71美元。
▲?天纳克股价变动情况,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事实上,除了股市受挫,近几年天纳克在业绩表现上也不甚令人满意。尽管过去几年天纳克的营收在逐年增加,但净利润却在持续下降,且跌幅不断扩大,到2019年净亏损已达3.14亿美元。天纳克指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低迷可能导致轻型车和商用车产量进一步下降,再加上其他目标市场面临的潜在风险,可能会对其业务、财务状况等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 2014年-2019年天纳克业绩变动情况,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为缓解经营困境,天纳克实施了一项为期两年的成本削减计划,预计每年可节省约2亿美元的运营成本。此外,2019年底天纳克还对公司进行了拆分,两家新公司中专注于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的公司保留“天纳克”的名称,专注于售后市场及驾乘性能技术的公司名称为“DRiV”,即德雷威。按照天纳克此前的计划,这一拆分计划将在今年年中前完成,但目前来看有些困难。天纳克指出,如果公司未能按期完成拆分,后期业务、财务状况等都可能受到重大的不利影响,不仅A类普通股的市场价格可能会大幅下跌,还会影响到与客户、供应商和员工的关系,甚至不排除一些客户、供应商或战略伙伴与其终止业务关系。
▲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维宁尔Veoneer是另外一家值得重点关注的公司。维宁尔是家瑞典公司,提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自2018年从奥托立夫剥离独立上市后,仅风光了短短两个月,就遭遇股价大幅跳水,并在随后持续下跌。据最新数据,截至美东时间4月6日收盘,Veoneer的股价只有7.4美元,其市值因此大幅缩水至8.2亿美元左右。而在2018年第三季度刚刚上市时,Veoneer的股价曾一度达到了57.93美元。
▲?Veoneer业绩变动情况,图片来源:富途牛牛
业绩方面,Veoneer独立后的表现也一直不乐观。据其2019年财报显示,去年Veoneer营业收入仅实现了19.02亿美元,相较于2018年的22.28亿美元,同比下滑14.63%,跌幅较前两年进一步扩大;净亏损5亿美元,相较于2018年同期的2.760亿美元,大幅下滑81.16%。按此前Veoneer的预测,2020年公司有望迎来增长,这在现在看来恐怕是非常困难了。
此外,库博标准、美国车桥、中汽系统、摩丁制造等细分领域领先的龙头企业,也都在股市遭遇滑铁卢,市值大幅缩水。未来一段时间,若疫情仍无好转,这些企业的市值无疑会继续承压,不排除部分企业对旗下业务板块进行拆分或剥离处理。在某些细分领域具备技术实力的优质企业,出售意愿增加,成为优质的收购标的。
目前,上文中提及的摩丁制造已于去年5月份宣布出售其汽车业务,以优化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已有数家中国企业参与收购谈判。
P2供应链全球化布局迫在眉睫?中国企业应抓住时机“出海”
回看近几年全球汽车供应链的发展历程,中国企业并购跨国零部件企业的案例时有发生。例如均胜电子对德国普瑞、IMA、Quin、德国TS、美国百利得、高田等的一系列收购,银轮股份对美国热动力公司TDI、德国普锐部分股权的收购,威轼创对博世马勒涡轮增压系统有限公司的收购,宏发股份对海拉集团全球范围所有继电器业务的收购,三安光电对威帕克的收购等,都是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
据普华永道报告显示,自2015年以来,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已达成约2,15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其中仅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2015年至2018年间,每年就完成了大约10宗国际并购交易,平均总金额达50亿美元。如果再加上其他中国企业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跨界并购,如宁波银亿对美国ARC、邦奇的收购,郑煤机对博世电机业务的收购等,上述交易规模更大。
过去几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主要是围绕拓展国际客户、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获取核心技术、拓宽产品线等来展开。而眼下中国企业出海,也是由于这次疫情的爆发,需要考虑通过合适的并购来进一步深化供应链的全球布局,提升企业未来的抗风险能力,根据各个目标市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业务。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众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的生产运营工作都无法正常开展,特别是聚焦于单一或者少数区域市场的零部件企业,因国内外多个主要汽车市场都摁下了暂停键,遭受的负面影响尤为巨大。
比较之下,那些全球业务布局相对均衡的企业,疫情发生时可以通过调配不同区域的生产资源来满足客户需求,损失相对可控。例如早前国内疫情高峰期,日资企业伟福科技宣布将其在武汉工厂的部分产能转移至菲律宾工厂,罗姆半导体则欲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行替代生产就是很好的例子。从这一点上来讲,此次疫情的爆发,加速了供应链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步伐,尤其是在重点市场进行深度本土化。
近日,欧盟中国商会(CCCEU)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挑战重重,近六成中资企业依旧欲增加在欧盟的投资。同时调查还指出,回顾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历程,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三年正是海外并购真正形成规模的关键期。按此推测,此次疫情的爆发或可带来新一轮的并购机遇。
不过,海外并购真正实施起来,并非易事,除并购复杂性之外,交易本身也会面临各项监管。以此次疫情为例,为防止本国企业因疫情被外资收购,目前多国政府正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本国企业保护。如美国被曝正在考虑阻击中国对半导体和5G无线通信等美国认为敏感的科技行业的投资,包括动用国家紧急情况专用法律。德国则计划采取对策,防止国际投资者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德国公司进行恶意收购。还有澳大利亚,在本地疫情加重和股市暴跌之际,同样对外国资本收购制定了更严格的临时审查规定,包括把针对所有外国投资的交易金额审查门槛降至零,以防止海外资本“乘虚收购”。
因此,中国企业在开展对外资零部件企业的并购之前,还需做足功课,以防范不必要的风险。具体怎么做,下期我们将结合一家典型企业样本进行细化分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