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看没看到我前两天写的文章?我已经连续两天说3000点就是白菜价,有神秘资金已经抄底,而且是特别大的资金,大于500亿元,不信你去看看我前两天的文章。还有网友私信我,要我推荐板块个股,下面我再简单写点!
今天市场在跌破2950点之后,展开反击,很明显是有大资金在动,而且以券商为主的龙头股在带头反弹。
我已经连续两天,告诉大家别人恐慌我贪婪,上证指数从3400点下跌到2950点的位置,有很多的股票都已经腰斩了,甚至跌到了历史低位,所以明确告诉大家,在未来一段时间,年底前或者更久一些,即使回到这个位置,那也是给你挣钱的机会,机会绝对大于风险。
接下来哪些板块有机会,值得我们关注呢?
军工板块是我一直关注的一个板块,因为军工领域受经济的影响比较小,也不具周期性特点,一些企业每年净利润增长率在20%以上,还有国际国内形势你懂得,特别是其中涉及大飞机概念的个股,未来前景非常好。
再一个是半导体板块,今天半导体板块占据板块涨幅榜前列,今年前三个季度很多半导体企业出现了净利润大幅度增长,是不是行业出现了拐点?大部分个股技术形态又在底部,值得继续观察。
今天A股市场出现了一根底部的反弹中阳线,目前只能确定是反弹阳线,接下来,上证指数还会呈现震荡格局,没有上车的人,仍然有机会,你想不想上车?错过这次上车的机会,会等待很久的。
老刘炒股二十多年,关注我,在大的机会来临或者有大跌风险来临时,可以给你个提醒!
“傻瓜”刘大强迟来的爱情
河西村出事了。
村南头的老马掉河里淹死了。
那天他去闺女家串亲戚,喝了点酒,要走的时候,他闺女看外面的天有点阴,风很大,要下雨的样子,便让自己的男人送老丈人回去,他坚持不让送,“没事,我清醒着呢,这雨下不了,回家的路我都走了几十回了,出不了事!”
像往常一样,他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天擦黑的时候走到了回家必经的那座木桥,谁知不小心掉进河里淹死了。
好在水流并不急,很快,老马的尸体就被在河边洗衣服的村民发现了。
葬礼吹吹打打的办了三天,老马的女儿几次都哭晕了过去。
围观的村民有同情老马的,也有看热闹的。
同情他的人说:“这老马也怪可怜的,一个人把闺女拉扯大,好不容易到了享清福的时候,又淹死了。”
看热闹的人说:“这老马也是活该,平日里酒瘾就大的很,这不,喝出事了吧?”
听他们说的有道理,本来同情他的人也改变了心意,加入了看热闹那一拨,“说的也是,谁让他贪杯呢?”
老马的葬礼办完后,河西村就恢复了平静,人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在那座木桥上来来回回,好像悲剧从没发生过一样。
不过,有一个人这几天没闲着,他就是村北头的光棍刘大强。
说起刘大强,村里人有一箩筐的八卦说不完。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刘大强长的高大强壮,浓眉大眼的,而且他人又勤快能干,对父母还很孝顺。
按理说这样的人不该讨不到媳妇,可事实上刘大强都三十多了,还是光棍一条,村里像他这么大的人,好多孩子都快能娶媳妇了。
刘大强的父母是中年得子,四十多岁才有了这唯一的儿子,所以从小到大对他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好在刘大强健康长大了,而且还长的高高壮壮的,是个干活的好手。
每年到了农忙的时候,他都不让自己的老爹下地,老刘头只用给儿子打打下手,儿子就把活漂漂亮亮的干完了。
而且闲的时候,儿子也会到附近山里采些野菜野果,然后拿到集市上卖来贴补家用,所以老刘头每每说起自己这个长得排场又能干的儿子时,就自豪的很。
按说接下来的路应该很顺畅了,刘大强顺利的娶个媳妇,再给他爹生个大胖孙子,老刘头两口子享受着天伦之乐,安安心心的养老就行了。
确实,刘大强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媒婆就把他家的门槛踩断了,可他一直说自己还小,不愿意早结婚。
老刘头向来对儿子有求必应,他想着儿子还年轻,条件又好,等两年也没事,也就没有催他,由他去了
等了两年,刘大强21岁了,他倒是愿意找媳妇了,可是挑了一年多,也没有挑到中意的。
而且,慢慢的说媒的人越来越少了,原因是刘大强和村里一个刚没了男人的寡妇好上了。
闲话最初是村里的胖嫂传的,她看到刘大强巴巴的跑去寡妇那里,帮那寡妇挑水砍柴、勤快的很。
后来河西村的人都知道刘大强看上寡妇了,因为他经常跑去给寡妇干活,甚至连地里的农活都包了。
“说起来,那寡妇确实有几分姿色,看起来娇滴滴的,年纪也不太,走路一扭一扭的,一副狐媚子相,刘大强的魂被她勾了去也在情理之中。”胖嫂说这话时,语气明显酸溜溜的。
有村民开始嘲讽刘大强,“放着好好的黄花大闺女不要,偏偏看上了一个带俩拖油瓶的寡妇。”
不过,有些聪明人看出了门道,“他哪是图人,是图人家钱呢。寡妇的男人在城里工地上干活摔死了,赔了不少钱呢?不然的话,她一个寡妇,为啥村里好几个人没结婚的、丧偶的都在打她主意?”
听他们一分析,村民们都相信刘大强是为了得到寡妇的钱才巴结她的。
这话越传越远,连邻村的人们都知道了。
所以说,本来那些相亲的姑娘见了刘大强后都满意的很,一听说他这档子事就不干了。
老刘头听到那些闲话很生气,他骂那些说闲话的人生儿子是哑巴,生女儿是长舌妇。即便这样,关于他儿子的闲话还是不断传入他耳中。
他是绝不相信自己的宝贝儿子会看上一个寡妇的,但儿子的所作所为,确实说不过去。
后来他严肃的问了儿子,从他嘴里听到否定的意思后,他算是安下心了。这才对嘛,我老刘头的儿子是一定要找个天仙似的黄花大闺女的。
不过,不管村里人怎么传闲话,刘大强还是我行我素,该干嘛干嘛。他爹气的打他骂他,他也不听,就任着他爹打。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一年,村里的人开始揶揄老刘头,干脆让大强娶了寡妇得了,还能得一大笔财呢!
老刘头狠狠的说:“除非我死了!”
他老刘家还不至于落魄到吃软饭的地步,儿子的结婚钱,他前几年就攒够了,就等媳妇过门了。
他心想着这不成,不能让寡妇败坏了儿子的名声。于是他趁儿子去赶集的空档,跑到寡妇门前,把寡妇狠狠的骂了一顿,他骂她是害人的狐狸精,让她以后不要缠着自己的儿子,把寡妇臊的躲在屋里不敢出来。
不过等刘大强回来听说这事后,和他爹吵了一架,还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了。
老刘头气的胸口疼了几天,他没想到一向孝顺的儿子居然为了那个寡妇忤逆自己,于是,尽快给刘大强说一房媳妇的事成了火烧眉毛、一下子都拖不得的事。
这一年他到处央求着别人给儿子说媳妇,条件好的姑娘接受不了寡妇的事,那些歪瓜裂枣,别说儿子了,他自己都看不上。慢慢的,方圆几里的媒婆都知道了刘大强这个媒难说,都不再登门了。
眼看着自己的宝贝儿子从香饽饽变成少有人问津的大龄青年,老刘头心里急坏了。
他发动了所有的力量,降低了自己择媳妇的标准,甚至给媒婆许诺了重金酬谢,可还是没给儿子娶到媳妇,到了后来,甚至连歪瓜裂枣都没有了。
因为刘大强25岁那年,突然断了一只胳膊。
没人知道他的胳膊是怎么断的,村民只知道那天刘大强去山里采野菜,一晚上都没回来,第二天出现的时候就是绑着绷带回来的。
老刘头找了镇上最好的骨科大夫来看,当大夫说他那条胳膊算是废了之后,老刘头承受不住打击晕死过去了。
他醒来后不相信儿子就这样没了一只胳膊,带着儿子又去了县城、省城医院,结果听到的答案都一样。
老刘头这下彻底懵了,待反应过来后,他捶胸顿足的说:“我是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吗,好好的儿子怎么就断了胳膊,这以后可怎么讨媳妇啊?”
从省城回来后,老刘头就病倒了,他不吃不喝,不管儿子怎么劝他、宽慰他,他都听不进去,整个人没了一点生气。
这时,有个以前给刘大强说过媒的媒婆又来给刘大强说媒了,对方是山那边一个村的寡妇,年纪也不太,刚嫁到婆家没多久被丈夫打断腿了,他们家不嫌弃刘大强,说只要把女儿嫁出去就行。
还没等媒婆说完,老刘头突然从床上一撅起来,拿起锄头就要打那媒婆,他气喘吁吁的骂道:“我老刘家就是断子绝孙,也绝不会娶一个瘸腿寡妇!”说完这句话,他就晕倒了。
等他醒来,胖嫂来到他家,好心提醒他,“要不问问寡妇,看她愿不愿意跟大强。”
听完,老刘头眼睛突然亮了,就像干涸的禾苗遇到雨水一样有了生机。
他心想,怎么把她给忘了,虽说是个寡妇,好歹模样还算俊,年纪也不太,如今儿子瘸了腿,她也算配得上儿子了,况且她那俩娃不还有她男人留下的钱养活,也累不住儿子。
而且,眼看着自己都快七十了,孙子的影还没见着,如果就这样死了,自己说什么也不甘心。
想通了之后,他厚着脸皮托胖嫂问了寡妇的意思,得知寡妇愿意的时候,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看来好人还是有好报的,儿子没白对寡妇好!
谁知老刘头跟儿子说的时候,儿子竟然不同意!
“我不能娶她,我不喜欢她,娶了她岂不是害了人家?”
老刘头彻底不明白了,既然不喜欢她,你老往她那里跑,还一个劲的帮她干嘛,害得自己坏了名声、到现在都没讨来媳妇。
“我就是看她一个寡妇年纪轻轻的带俩孩子,怪不容易的,”刘大强说。
“再挑你真要一辈子打光棍了!”
后来不管他爹怎么劝他,甚至跪下求他,村里人也帮着说和,甚至寡妇自己都来表态了,刘大强就是不松口。
没过多久,老刘头就气的一命呜呼了。
村里人都说,看吧,老刘头宝贝的不得了的儿子,原来是个白眼狼,把他爹都活活气死了。
刘大强爹死后,他还去给寡妇帮忙,不过,寡妇见他都是冷着脸。他也不管,该帮还帮。
他妈见抱孙子无望,忧心过度,没过多久,也随他爹去了。
没了爹妈的刘大强日子开始不好过了,以前他只管干体力活,洗衣做饭的事都是他妈干的,现在他妈不在了,他白天下地,晚上回来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服,日子开始过的窝窝囊囊的了。
不过总归是患难见真情,寡妇虽然生刘大强的气,不过见刘大强日子艰难,闲的时候会去给他洗洗衣服,打扫打扫院子,晚上再给他做一顿热乎的饭。
这时村里人又怂恿他,“亏得寡妇不嫌弃你,你们俩在一块得了,相互也好有个照应。”
刘大强还是不干。
村里人开始背地里骂他,就他现在这样,还挑三拣四的,不亏他打光棍!
话说那寡妇其实在刘大强刚帮她那一年就对他动了心思,但是怕他们家嫌弃,一直没敢说。
即使后来刘大强胳膊断了,她还是喜欢他,断臂的刘大强还是很能干,而且这两年刘大强帮了他那么多,于情于理,她都不该嫌弃他。
后来他爹也点头了,她高兴坏了,谁知刘大强又不同意。刘大强父母死后,她硬着头皮主动向刘大强求婚,可刘大强还是不点头,这下,她算是彻底死心了,看来自己这辈子注定跟他没缘分。
俩人平日里就像姐弟一样相互照应着,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七年。
就这样刘大强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他们甚至打赌,赌刘大强最后是打光棍还是会结婚。
话说回来,上面说到,老马死后,刘大强就去桥上看了半天,后来他又去看了几次。
刘大强不相信老马是因为喝多而没命的。
老马早年间死了老伴,把闺女养大送出门后,平日里他一个人住。他和刘大强爹关系不错,所以经常来刘大强家里,三个人一块喝酒,所以刘大强知道他的量,也知道他的酒品,他虽然贪杯,但从来没喝迷糊过。
所以刘大强怀疑是这座木桥要了老马的命。
这座木桥有多少年了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在他小时候就有了,经过风吹日晒,桥体早就有些朽了,中间村里修修补补很多次,倒也没出过什么事。
村里人对这座桥是又爱又恨,爱它是因为有了它,村里人去河东干活赶集近了不少路。恨它是因为它是个木桥,只能过人,犁地拉人的车过不了,只能绕很远的路到河下游邻村那里的石桥那里,而且他们每年都要给人家出过桥费。
这一看刘大强看出了名堂,他看见边上有一块桥板那里断掉了大块了,那裂口是新的,应该是老马出事的地方。
刘大强思索了一下,老马死那晚风比较大,他人又比较瘦小,应该是他被风吹的踩到了边缘那块桥板,桥板因为腐朽而断了,所以他就落水了。
想通后他便去找村长了。到的时候村长正在啃一个肥硕的鸡腿,听明白他的来意后,他用袖子抹了抹自己油滋滋的嘴说:“大强,你也不是不知道,咱们这穷乡僻壤的,政府不重视,哪会有多余的钱给咱们造桥啊,这么多年人们也都过了,不能因为死了一个老马,就质疑桥不安全。再说,不是还有下游那座石桥吗,远是远了点,强似没有,是吧?”
从村长家出来后,刘大强又连夜写了一封信,他天一亮就出发到了县城,把信投到了政府门口那个信箱了。可是等了好多天,都没有一点音信。
后来他又写了几封,都石沉大海了。
再后来刘大强又寻思着找乡亲们筹点,再把老爹给自己准备的结婚钱拿出来,剩下的再想想办法,要造一座十米长的水泥桥应该不是不可能的事。
他写了一个名单,这上面都是村里家里有劳力,条件还行的。他照着这个名单挨家挨户的说了造桥的事,结果一分钱都没筹到,大家的理由都一致,没钱!
有人给他出主意,“寡妇手里有钱,你去找她借,看在你俩的情分上,她说不定会借给你。”
刘大强没去,他心里清楚,那是寡妇男人用命换回来的钱,还要养活她们娘仨,他不能要。
没想到,寡妇却自己找上门了。
没几天,村民就看见刘大强带着一个戴眼镜的男人在对着河比划。戴眼镜的男人走后,刘大强又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俩工人,三个人对着一张图纸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村民们看着水泥钢筋一车车的拉进了河西村时都啧啧称奇,没想到刘大强真要造桥了,也想不到寡妇对刘大强那么痴情,把自己男人用命换回来的钱都给了相好的。
他们每天吃过饭都会去桥那里,看刘大强他们三个人,还有一些机器从早忙到晚,而寡妇则一天三顿给他们送饭。
不知不觉过了两个月,在木桥旁边,一座钢筋混凝土造成的桥还真的横跨在了河两岸。
桥修好那天,全村的人都去看了,人们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没想到断胳膊的刘大强还真的造成了一座桥!”
“刘大强都没造过桥,也不知道这桥结实不结实?”
“是啊,我看还是木桥靠谱,旧是旧了点,好歹走了几十年没坏,说明还结实着呢。”
看出了大家的怀疑,刘大强将自己家的牛套上车来来回回走了好几次,村民这时候才相信村里真的有自己的水泥桥了,大家高兴着欢呼着涌到桥上,摸摸这儿摸摸那儿兴奋的不得了。
桥正式使用那天,村长还当众讲了话,他说感谢刘大强为村里做的贡献,村里的子孙后代都会记住他的,他还给刘大强发了一个写着活雷锋的锦旗。
水泥桥通后一个月,有一个好看的姑娘到了河西村,她找到了刘大强。
不久后,刘大强和那姑娘结婚了。
如他爹所想的那样,他娶了个天仙似的黄花大闺女,俩人恩恩爱爱的,把村里那些人看的眼热的。
他们想不通,这么好看的姑娘为什么愿意嫁给断胳膊的刘大强。
不过后来慢慢的,村民从刘大强媳妇那里知道原因了,原来刘大强的胳膊就是因为她摔断的。
那一年刘大强去山上采野菜,快到山顶的时候,他见有好几个男人在追一个姑娘,那姑娘看起来怕极了。眼看就要追上了,刘大强也没多想,拉着姑娘就跑。不知不觉天黑了,刘大强没看清路,一下子踩空摔到山崖下去了。
追的那帮人见出了人命,也不管那姑娘了,都撒丫子跑了。姑娘见恩人掉下山崖,哭哭涕涕的等到天亮,到山崖下面找恩人了。
说来也是好人有好报,刘大强掉下山崖后,先是掉到了一棵树上,然后才摔下去,有了树的缓冲所以他并没有丧命。
等姑娘找到刘大强后,刘大强也醒了,他想扶住地站起来,却发现自己的一只胳膊断了。
姑娘哭着要送他回家,刘大强并没有急着回去,而是让姑娘把她送到了镇里的一个熟人那里,那个人是个大夫。他看了刘大强的胳膊,叹了口气说刘大强这个胳膊算是废了。
听完医生的话,姑娘哭的更厉害了,刘大强安慰好她,又问了她事情经过。
原来姑娘叫乔小翠,是三十里外乔家村的人,她上面有一个哥哥,因为家里太穷,一直讨不到媳妇,她爹便打起了她的主意,要把她嫁给镇上卖猪肉的独眼,好换一笔丰厚的彩礼给他哥娶老婆。
那独眼听说以前在县城混过黑社会,向来心狠手辣,他结过一次婚,他上一个老婆就是被他打死的。
他看小翠长的俊,就去她家提亲,还承诺了她爹一笔丰厚的彩礼,她爹就满口答应下来了。小翠自然是不干的,她爹怕她跑,就把她关在家里,等着结婚那天。
而且怕她反抗,到了结婚那天她爹居然喂她吃了安眠药,等她醒来的时候就已经在洞房了。
可能是独眼没想到小翠会醒那么早,所以看的并不紧,她趁着看门的人去厕所的空档跑了,没想到没跑多远就被发现了。
她为了不被抓住,一直拼命的跑,跑了有多远她都不知道,直到遇到刘大强。
听完小翠的遭遇,刘大强问大夫借了钱塞给小翠,让她去省城先找个活干,避避风头。
小翠本来为他的断胳膊就自责不已了,没想到刘大强居然还为她着想,当下就要给刘大强磕头,刘大强拦住了她。
后来就是村民们看到刘大强断着胳膊回来了。
再说追小翠的那帮人,他们本来只想抓回小翠,没想到却闹出一条人命。回去后独眼把他们狠狠骂了一顿,又给了他们每个人一笔封口费,让他们对小翠父亲说,小翠跑了找不到了。
小翠父亲听说女儿跑了后,不情愿的把彩礼退了回去。
没过多久,独眼就结婚了,很快又生了儿子。
话说小翠用刘大强给的钱到了省城后,先是找了一个饭店服务员的工作,因为她人勤快,心又善良,干了一年后,饭店老板把她推荐给了常去他们饭店吃饭的一个当官的领导当保姆。
那个领导的母亲快八十了,瘫在床上有些年了,一直找不到顺心的保姆,他很是头疼。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自从得知领导的烦恼后,为了巴结他,饭店老板就一直在替他留意着。小翠去他们饭店后,他观察了她一年,见她淳朴善良,这才把她推荐给了领导。
小翠去后,也不负众望,把领导的母亲照顾的干干净净、妥妥帖帖的,老太太喜欢她就像喜欢自己亲孙女一样。
干了几年后,小翠心里念叨着救命恩人,却又不敢回家。老太太听说她的情况后,让儿子派人去了他们镇上,得知独眼已经结婚后,她便安心的把老太太伺候到了闭眼那一刻。
老太太去后,本来那个领导要给她找个好工作的,但是小翠心系恩人,便回绝了。走之前,领导多给了她一个月的工资,还承诺有难处尽管找他。
离开领导家后,她并没有直接回家,那个把她卖了的爹,她是不想认了,就让他认为自己死在外面了。
好在在饭店干活的时候,她认识了一个要好小姐妹,是她们一个县的,她回家后便投奔她去了。
当初走的太匆忙,她居然忘了问恩人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住哪里。她后来找到了当初那个大夫那里,没想到大夫已经搬到县城了。没办法,她就凭着断臂这个线索,在那座山的周围,一个村一个村的打听。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她打听到了。当她听说刘大强三十多了,因为断了胳膊一直讨不来媳妇的时候,心里自责极了,后来她又红着脸跟刘大强说自己愿意嫁给他。
起初刘大强是不愿意的,小翠长那么俊,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她,不想耽误人家。
后来小翠说自己不仅仅是因为报恩,她也喜欢善良的刘大强时,刘大强才点头同意。
刘大强结婚那天全村人都来给他道贺了,人们这次是真心的为他高兴,刘大强终于结婚了。
还有寡妇,她也真心为刘大强高兴,那天她喝了很多酒,拍着刘大强肩膀说,“老天爷总算开眼了,让我兄弟善有善报,我兄弟就该娶小翠这样的好姑娘!”
寡妇后来也嫁了,对象是小翠小姐妹的哥哥,也是丧偶。小翠结婚那天他也来了,小翠当场就为他们俩说了媒,没多久俩人就结婚了。
还有寡妇和刘大强修桥的钱政府也补给他们了,这多亏了小翠,她听说了刘大强修桥的事后,便给省城里的老东家写了信反应了这个事。
那个领导本来就是个大官,这件事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他让秘书打了个电话,县长立马就把钱送来了。
经过这三件事后,村里很多人都说刘大强是个傻子,啥事都想着别人了,不过好在傻人有傻福,也算有个好结局了。
也有一两个明白人说,傻到一定程度就是聪明,刘大强能着呢,他这是在为自己、为后代积福呢。
刘大强结婚那天,他带着媳妇去给爹妈上了坟。儿子满月那天,他又带着媳妇儿子去给爹妈上坟了,他相信,爹妈泉下有知可以瞑目了!
三国时期的赵云在真实的史料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们常说少不读三国,我理解的意思是三国多计谋、多城府、多阴险、多手段,大概少年人纯真无暇读完后难免影响心理健康,所以才有这么一说。三国里面的确懂得韬略的太多了多的一如昨夜星辰,不过也有一些老实人,赵云大概算是一个。
赵云两次救阿斗,是其人生的重要一笔,“~~~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陈寿同志说“先主弃妻子南走”很值得玩味,颇有狼狈逃窜舍弃老婆孩子的意思,我真怀疑这样的人居然被老罗称为仁义之主;我印象《演义》好象没正面说这个事,只说老刘怎么不顾个人安危,一个劲的说“让同志们先走,让同志们先走”。
可能有意维护老刘的形象吧。第二次是在老刘和孙权因荆州问题发生矛盾、老刘的老婆带着阿斗准备回娘家时,“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预将后主带还吴,云与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三国志赵云传引云别传》)。对此壮举,拥赵的多有称誉。其实真正值得称道的除去忠诚外,还有一些意思。想想看,以后老刘万一当了皇帝,那孙夫人就是皇后了,皇后垂帘的事还少?远的不说,就他们汉朝不是还有个著名的嘛。得罪领导是大事,得罪领导夫人事更大。但赵云就不怕得罪,所以我说他老实。(这里的老实绝对是褒义词)
还有一层意思,夫人见赵云夺取阿斗,怒曰:“量汝只是帐下一武夫,安敢管我家事!”。夫人对赵云的轻蔑程度估计不低。“量汝”、“安敢”这样的词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夫人见飞就明显态度不一样了,什么“叔叔”什么“我情愿投江而死”之类的,显得底气不足。当然飞和老刘是结拜关系,喊叔是对的。问题是赵云曾经救过阿斗,当日老刘“接过阿斗后,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真是做秀高手。老刘起码知道两点,自己胳臂长(双手过膝)儿子穿的厚实,估计摔不出毛病。
但无论如何夫人应该听说过,至少不至于用词如此尖刻罢。如果赵云当时确属老刘手下的重要人物,夫人恐怕不敢这样了。说明赵云彼时仍没有被十分重用。下一层意思就出来了,“士为知己者死”,一个没被重用的人搁一般人没准就会想“这是你家事,我又不是你结义兄弟,管我毛事,我连自个还管不了里。走你走了!”。但赵云就不这么想,老实的十分可爱可敬。
再来说说这个孙夫人。和小孙结婚前,老刘连个藏身地都没里,叫老曹当野狗一样撵着。老婆都死掉了。有个疑问,虽说当时老刘尚未称王,不过成天带着一帮人在街上混,也算个名人罢。想嫁他的应该很多,为什么好久没找女人,生理需求是怎么解决的?和小孙结婚老刘肯定兴奋的不得了。按我们河南话说,年过半百又找个大闺女,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久旱逢甘霖的味道想必大家都明白。所以老刘婚罢回去走到刘郎浦时,赵云说现在已到我们的地盘主公不须忧虑了。老刘的反应是“听罢,蓦地里想起在吴繁华之事,不觉凄然泪下”。
我感觉这里的“繁华”恐怕不仅仅是吃的香穿的花罢,可能主要是其他事。回去后,虽说庙小,老刘肯定是对小孙比较宽容,加上小孙在家也是宝,所以常常会耍个小脾气,老刘要忙着去川骗人,谁来管这个难缠户?老刘颠来倒去,把这个坏差使给了老实的赵云。“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
此时先主夫人以权妹骄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老刘觉得自己对夫人没办法,关张也不敢怎么多嘴,只有将这得罪人的事给赵云了。不接受,老刘肯定不行。接受了不管着点出个事老刘还是批评,管吧将来枕头风刮着肯定是刺骨的疼。无论如何吃亏的都是他。赵云就是老实,硬是接下了。想想吧,人家都在前方扩张地盘取得政绩,自己却留在家里看管这个鬼不缠!赵云受的苦少不到那去,还说不出口。小孙回吴后,赵云总算解放了,立马跑到四川继续为老刘卖命。
老刘和老曹会猎,赵云被包围,突围后,依靠胆大,吓着了老曹。“云入营,更开大门,偃旗息鼓。公(操)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擂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坠汉水中死者甚多。”(空城记没见记载,可能由此转嫁。诸葛真占了赵云的光)这说的不多。到了《演义》中,老罗极尽秒笔之能事,那一部分是我最喜的章节之一。赵云因此得到老刘的表扬,“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话评价的可够高,但老刘就是不给赵云实际待遇。庞统给个县令嫌低,于是撂挑子不干事,成天喝酒,人们一说很快就提拔了。赵云一生干那么多事,职务一提不到应有的位置,也没见谁说几句话。丞相这时不吭声了。老刘要报仇,诸葛都不敢发言,那么多所谓的谏官也沉默了。赵云实话实说了。“云谏曰:国贼是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听听这话,老刘当日假设叫赵云去守荆州,估计会很好的贯彻诸葛说的联吴抗操的方针路线的。不会像老关,“吴兵来,以兵拒之;魏吴都来,分并拒之。”真是个吹家。老刘不听赵云的苦谏,当然也没带他。老刘失利后,去救他的还是赵云,“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但老刘也没说什么好听话,赵云还是一声不吭。老刘死后,诸葛还说过“先帝在时,常称子龙之德什么什么的。”对一个有德有胆有见识的人就是不提拔。真有点不得其解。
纵观赵云一生,无论收到什么委屈,总是默默的承受。赵云的老实并不是鲁迅说的老实是无能的代名词,而是一种替领导分忧但又不计名利,做事但不张扬,不虚夸,不伸手,不跑官不要官,随其自然但求无愧。这恐怕也是很多人喜欢他的原因。我感觉《演义》既然敢于颠覆陈寿同志的所谓正史,把赵云置于黄魏之前,也不是喝醉了信笔开河的。所以很多朋友说陈寿同志对赵云的评价或者说当时老刘对赵云的使用基本是客观的,那么我就不理解为什么到了《演义》中有了如此强烈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