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而言,想要掌握赚钱的秘诀从而实现财富自由,学习成功人士的发家之道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大家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的道理。关于一个人的成功,是否只能用钱多钱少来衡量,我相信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心中的答案也不一样,但我们抛开理想回归现实,在这个社会没有钱,的确是寸步难行。
前不久,胡润研究院和《福布斯》杂志分别更新了旗下的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的数据,我们对最新版的数据进行梳理和比对后,结合目前股市的最新行情和企业应收状况,整理出了一批成功企业家们的创业故事和简单资料,以供大家作为榜样参考、学习。
东鹏饮料——林木勤家族
林木勤
林木勤,1964年出生,现在已经57岁,中国国籍,是广东汕尾市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硕士。1984年7月至1988年4月,在深圳市建材工业集团做一名普通技术员,1988年,在深圳奥林天然饮料有限公司成为一名部门经理,开始接触饮料市场,在奥林工作9年后,他来到当时还是国企的东鹏实业担任副总经理一职。2003年,林木勤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饮料小厂子,就是现在拥有东鹏特饮等多种畅销饮料品牌的东鹏饮料集团的前身。东鹏饮料当时的年营业收入不足2000万元,而国内饮料行业早已是一片红海,想要杀出一条路可谓是难中之难,好在林木勤并不是饮料行业的新手,在接手之后,林木勤带领东鹏特饮拼下“中国瓶装能量第一品牌”,林木勤家族目前的财富达到了485.2亿元。
高瓴资本首席执行官——张磊
张磊
张磊,1972年出生,现在已经49岁了,是河南驻马店市人,现在常居在深圳、香港两地,1990年,张磊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后又去到美国耶鲁大学求学,拿到了耶鲁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及国际关系硕士学位。2005年回国创办高瓴资本,现任高瓴资本首席执行官,同时担任未来论坛创始理事、西湖大学校董、中国人民大学校董等社会职务,曾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位投资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中国海归70年70人等荣誉。2021年4月,以30亿美元财富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008名。张磊先生目前最新的身价约359.3亿元,是河南籍企业家第四大富豪。
福星集团董事长——谭少群
谭少群
谭少群,1968年出生,现在已经52岁,是孝感汉川人,博士学历,持有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策划师职称,福星集团创始人谭功炎是谭少群的爸爸,现在担任着福星集团董事长,他同时还担任了湖北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武汉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还曾获武汉五四青年奖章、湖北省科技创业领军人物等荣誉,谭少群先生目前身价约72.3亿元,是孝感的第二大富豪。
高瓴资本张磊身价:不仅有钱还是高考状元
张磊,2005年创立高瓴资本集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至今以是亚洲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包括大学捐赠基金、养老基金、财富基金以及家族基金等投资项目。相信各位网友都对高瓴资本张磊这位成功人士到底有多少钱很感兴趣,下面我就给大家来挖掘一下详细资料,惊奇的发现,张磊不仅是一位百亿 富豪 ,更是一位高考状元,果然成功不是偶然。
高瓴资本张磊身价
根据《胡润中国富豪榜全名单top2000》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以170亿元排名179名,相比去年榜单下降了84名。
高瓴资本集团张磊个人资料
出生年月:1972年出生于河南驻马店市
妻子:马翠芳
教育经历:
1990年河南文科高考状元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
1998年耶鲁大学留学
工作经历:
耶鲁大学投资办公室
全球新兴市场投资基金
2005年,张磊作为创始人创建高瓴资本
,担任未来论坛创始理事,并倡议设立未来科学大奖。
,担任B20中国就业工作组联合主席。
6月,荣膺美国耶鲁大学校董事会董事。
,担任B20德国就业和教育工作组联合主席。
从河南高考状元到腾讯、京东背后的男人,高瓴张磊到底有多牛?
他一直以来都给人以低调、神秘的印象。你可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你一定用过他投的产品。
BAT三大巨头中,他投资了两家:百度、腾讯。除此之外,十几年间,他还投资了京东、美团、滴滴、格力、美的、携程、去哪儿、蔚来 汽车 、摩拜单车、蓝月亮等800多家企业,在业界被称为“没人敢不给面子的人”。
作为中国“价值投资”领域教父级人物,他一直坚守长期价值投资,买入并长期持有公司股份,要做正和 游戏 ,拒绝零和 游戏 。
如今的他,早已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投资人之一。更重要的是,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电商格局。他就是高瓴资本张磊。
1972年,张磊出生在河南驻马店市一个“双职工家庭”,父亲是外贸局干部,母亲是律师。虽然称不上富贵,但也算是中产家庭。
小时候,由于父母都很忙,没时间管教张磊,造就了他从小非常独立自主的性格,并且鬼点子多。
张磊在七岁的时候就展露出经营天赋。当时,他家住在火车站附近,放暑假时,就在车站旁摆上小椅子,把自己的连环画书出租给候车的人看,赚了一些钱。
上小学时,张磊成绩很差,由于靠近少林寺,他满脑子想着“仗剑走天涯”,一心想要“投奔”嵩山,差点连初中都没有考上。小学考初中的最低录取分是140分,张磊考了141分,刚好多1分。
虽然不喜欢学校里的功课,他却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他认为别人知道的书里都有;但书里有的,别人未必知道。从书中看到的世界,比现实世界要大得多。
从学渣到学霸,除了多读书带给了张磊人生智慧的启迪之外,他还受到一个人的影响,这个人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施一公是河南人,和张磊是半个老乡。张磊看了施一公写的文章后,很受启发,觉得人生不能虚度,要做出一点成绩。
于是,在上高二的时候,张磊开始发奋学习。
能做到学习和挣钱两不误,张磊不得不让人佩服。
高中时,张磊发动同学们从家里拿来书到火车站摆地摊,搞流动借书站。高三暑假,当别人都在享受第一个没有假期作业的暑假时,张磊却在扩大他的租书生意,大量购进杂志后再转手倒卖,后来又开始卖矿泉水、方便面以及湖南腊肠。
1990年,18岁的张磊以当地高考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就读。当离开家乡去北京时,他已净赚了800元人民币,足够支付自己的学费了!要知道,当时公务员的月薪才100元。
在人大就读期间,是张磊求知若渴的四年,也是积累人脉资源的四年。“现在我交的很多很好的朋友还都是当年在人大读书的时候认识的。他们当中,现在有的是朋友,有的是关系很深的合作伙伴,有的还一起从事一些公益性事业。”张磊回忆道。
1994年毕业后,张磊希望进入一家央企工作,并如愿以偿地入了五矿集团。
在五矿,张磊要经常坐车火车,去全国各地的收购矿山资产,这培养了他对 社会 的洞察能力。
由于长期做这份工作,感觉未来的发展有限,于是想出国留学。
1998年,张磊去美国耶鲁大学继续深造。耶鲁之行不仅改变了张磊的命运,更改变了许多当时渴望发展却苦于没有巨大投资的“刘强东们”。这是后话。
刚刚来到耶鲁大学的张磊,新鲜劲儿还没有过去,就因囊中羞涩面临了严重的财 务危机。
当时之所以选择耶鲁大学,就是因为了解到耶鲁大学是唯一能够提供奖学金的。而且,耶鲁是一所有着三百多年 历史 的世界顶级名校,培养出无数名人,其中美国总统就有5位。
据说耶鲁老师之间经常开的玩笑是:“一不小心,你就会教出一个总统来。”
不过到了耶鲁后,张磊才知道自己得到的只是一年期奖学金,而整个研究生阶段为期三年,后面的学费要自己掏,急需要找到工作。
就像很多焦虑而迷茫的年轻人一样,张磊投出了无数的简历,最终都石沉大海,他经历了无数的面试,最后都没了回音。每次都是满怀憧憬去,垂头丧气回。
然而, 人生有“生生不息”的绝望,也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当他一次次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学校时,完全没有想到,机会竟然就在自己出发的地方等他。
张磊在《价值》一书中写到,与大卫·史文森初次相见是在课堂上,但近距离的会面却是在耶鲁投资办公室。
在耶鲁投资办公室的面试室,张磊的恩师大卫·史文森教授给了他一个弥足珍贵的机会——跟着他实习。大卫·史文森是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首席投资官,在全球投资界,他是和巴菲特齐名的投资 人,不仅理论功底深厚,而且还培养了很多投资界的人才。
而在此之前,张磊从未真正接触过投资。
大卫问了张磊很多关于投资的问题,张磊对多数问题都诚实地回答“我不知道”。后来,张磊曾问过大卫,为什么会接受一个对很多问题都回答“I don’t know”的小白?大卫说,很多时候,坦诚都是最为重要的品质。
张磊后来回忆说,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事业的坐标系,选择进入了投资行业。
在耶鲁投资办公室实习时,张磊被派去木材行业做行业研究,几周后回来,张磊拿出了一份行业深度报告,足足有2.5厘米厚,相当于一本书的厚度。
这份报告中,体现张磊不少读到的见解,其扎实的分析能力与态度,与大卫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不谋而合。
大卫在张磊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投资潜质,对他刮目相看,传授了自己的毕生所学,并介绍他认识了许多华尔街的金融界大佬。
在那段宝贵的实习期内,大卫回答了张磊提出的数百个关于投资的基本问题。
1999年,自认为羽翼丰满的张磊,决定回国发展。
2000年,张磊创办了中华创业网,主要业务就是帮助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融资。那时候,张磊坚信中国的雅虎和亚马逊5年之内就会诞生,而中华创业网正是那一场革命的催化剂。此后,张磊组织了上百场投融资对接会,并与张朝阳、马云、马化腾等人结下了哥们儿友谊。
仅仅6个月过后,中华创业网就开始赢利,会员企业超过13000多家,投资机构超过200多家,遍布北京、上海、香港、旧金山等20多个城市,一度被海外媒体评为中国最有影响的投资品牌。黄金年代,高调至极,他和公司的名字一起出现在《纽约时报》的头版和一众媒体上。
然而,2001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张磊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而告终。那一年,28岁的张磊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大起大落。
此后,张磊从大众眼中消失了,他重新回到了耶鲁校友基金会。后来,他又辗转到全球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并担任纽交所驻中国首席代表。
2005年,互联网行业的魔幻之年。
当时,行业内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李彦宏身上。8月5日,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当天股价从27美元飙到120美元,敲钟现场,李彦宏喜极而泣。
百度的腾飞也鼓舞了一批有志青年的斗志,于是,2005年诞生了许多互联网公司:去哪儿网、58同城、 汽车 之家等等。
张磊意识到了中国即将雄起——“整个国家焕发勃勃生机,每个人都能发大财,国内涌现了众多朝气蓬勃的创业者与高 科技 创业公司。”
于是, 32岁的张磊拿着耶鲁导师的3千万美元戎马归来,创立了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 )。高瓴资本,字面上取“高屋建瓴”之意,一出道气势就有了。
据说这3000万美金,是大卫·史文森为了支持爱徒,从耶鲁投资基金拨出了2000万美元给他作为启动基金,随后又追加了1000万美金。不得不说,大卫真是张磊的贵人!
张磊人生中第一笔真正的投资和QQ有关。
2005年,腾讯只是一家刚刚在香港上市的小企业,市值只有十几亿美元,主要用户是“三低”——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即时通信市场的老大还是MSN。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腾讯绝对算不上是一家好公司。但张磊却将公司仅有的3000万美元All In了腾讯。
人们不知道的是,在投资腾讯之前,张磊曾跑到义乌商品城调研,每个摊主的名片都印有QQ号,当地招商办也有自己的QQ号,这恐怕是张磊All In腾讯的直接原因。
有人说张磊这样投资腾讯未免太过冒险,而身为股神巴菲特忠实粉丝的张磊,却一直坚持长期价值投资信念: “ 社会 早晚会奖励不断疯狂创造长期价值的企业家。”
后来,这笔投资让他获得了超过200倍的回报。
但真正让高瓴拿到顶级投资圈的门票并一战成名的,是投资京东。
2010年,京东正在筹建物流和配送体系,刘强东将营收和2009年新融资的2100万美元中的大部分都用于成立控投物流子公司、购买新的仓储场所等物流体系的建设,可以说,正是急用钱,又一时无法看到收益的投入期。
这种重资产的经营模式,并不被资本市场所看好,始终凑不齐投资款。
时年,37岁的刘强东找到大一岁的人大校友张磊,希望高瓴资本能给京东投点资。
当了解了京东的基本情况后,张磊问刘强东需要多少资金?刘强东犹豫再三,从牙缝里挤出7500万美元这个数字,他以为,张磊很难投资这么多。出人意料的是,张磊坚定地说,要么投资3亿美金,要么一分钱不投。
这是当时国内早期互联网企业的投资中,单笔投资量最大的交易之一,高瓴也一度被人取笑“人傻钱多”。
但是张磊看到了京东背后的强大发展潜力。
京东在他眼中,恰似当年的亚马逊,而贝索斯的遗憾正是亚马逊成立时美国已经有了UPS这类的物流巨头,因此丧失了做供应链整合 的机会。而在中国,京东不存在这样的对手,因此面临更好的 历史 机遇。 对于当时的京东而言,不烧足够的钱在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上,根本看不出来核心竞 争力。
正是高瓴的3亿美元大手笔投资,为刘强东争取了足够长的周期,京东才得以顺利确立B2C电子商务领域内不可撼动的领先优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威慑了新的资本投向该领域的竞争公司,强化了京东的绝对领袖地位。
当时对高瓴资本来说,3亿美金也是一笔巨款,如果投资失败,将全军覆没。张磊的这种反人性的投资,让他在投资界被贴上了“另类”的标签。然而,他又赢了。
2014年5月,京东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上升至260亿美元。京东的这笔投资让高瓴大赚12倍多,高达38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张磊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电商格局。
2014年腾讯电商和京东合并,腾讯成为京东的第一大股东,这起大变局的幕后推手正是张磊。
如今,高瓴资本基金规模从最初的3000万美元,已经飙升至600亿美元,十五年的时间,增长了2000倍,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65%。高瓴也已连续多年成为亚洲的最大基金。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不断升级,高瓴的投资领域也走向了多元化之路。
不仅投资了腾讯、京东、美团、去哪儿、摩拜等互联网公司,而且还持有美的、格力、福耀玻璃、蓝月亮、百丽等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的股票。
2017年,高瓴资本最大的一笔投资就是控股“一代鞋王”百丽。百丽本来是一家卖鞋子的传统企业,高瓴收购后一顿操作猛如虎,进行各种转型和资本运作。
2019年,百丽被高瓴分拆出一块运动类资产滔搏单独上市,市值远超百丽私有化时的估值,高瓴又是大赚一笔。大约也是在百丽之后,高瓴开始在中国的投资圈封神。
2019年,高瓴资本正式接手格力集团出让的格力电器15%的股权,成为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
后来,高瓴投资蓝月亮时,又把京东拉进来合作,不仅通过京东的后台数据进行消费者分析,帮助蓝月亮研发新产品,而且还帮蓝月亮解决了线上销售和供应链管理的问题。
资本市场瞬息万变,而张磊一直坚持“重仓中国”的理念,从未改变。关于张磊的故事还在继续,他过往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也值得我们回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