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海慜 每经编辑:吴永久
近一段时间,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金额破万亿似乎成了一种常态。截至今日(8月23日)收盘,沪深两市全天的成交金额为1.32万亿元,这是两市成交金额连续第24个交易日破万亿。
据统计,这是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如此长时间两市成交金额连续突破万亿的情形。而从更长的区间来看,近期单日成交额连续破万亿的持续时间在A股历史上可以排在第3位,前两位均发生在2015年。
尽管目前市场交投热度较高,板块热点轮动频现,不过分化的特征仍然较为明显。截至8月22日,沪深两市总共有1500多家公司披露了2021年中报。在接下来一周左右的时间内,A股将进入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发布的高峰。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投资者在此阶段仍然需要提防部分公司中报“业绩雷”的引爆。
两市成交金额连续24日破万亿
截至今日收盘,沪深两市全天的成交金额为1.32万亿元,这是两市成交金额连续第24个交易日破万亿(2021年7月21日至8月23日)。而这也是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如此长时间两市成交金额连续突破万亿的情形。
而从A股的全部历史来看,近期单日成交额连续破万亿的持续时间在A股历史上可以排在第3位。
前两位均发生在2015年,分别为2015年5月8日至7月8日,持续时长为连续43个交易日;2015年3月30日至5月6日,持续时长为连续26个交易日。
上证指数2015年5月8日至7月8日K线图
截图自:Choice数据
不过从这两段时间市场的表现来看,“持续放量”与“放量上涨”不能完全画上等号。例如在2015年5月8日至7月8日,虽然沪深两市成交金额过万亿的交易日长达40多个,但从这段时间市场的表现来看,行情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倒V字走势。
2015年5月8至6月12日上证指数处于上一轮牛市最后的冲击阶段,自此之后指数便快速拐头向下,6月15日至7月8日的区间跌幅达到了32%。
而从此轮市场的持续放量来看,自今年7月21日以来上证指数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放量滞涨。据统计,7月21日至8月23日上证指数小幅下跌了1.7%。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市场的传统人气指标,券商在此轮A股的持续放量过程中的表现却比较疲弱。据统计,7月21日至8月23日,申万证券行业指数(801193)累计小幅上涨了4.7%。
事实上,经过多年来的行业转型和佣金率的持续下调,目前不少券商的第一大收入来源都已不是传统经纪业务,因此成交金额的放量对券商业绩的弹性较以往有所下降。
例如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第一收入来源于投资业务,其次则是经纪业务。据光大证券非银团队统计,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投资/经纪/投行/资管/其他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6%/25%/7%/17%/25%。
小心中报“业绩雷”
据统计,截至8月22日,沪深两市总共有1500多家公司披露了2021年中报。在接下来一周左右的时间内,A股将进入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发布的真正高峰期,将有超过2800家公司密集发布中报。
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尽管已经有不少公司此前已经发布了中报业绩预告,但投资者在此阶段仍然需要提防部分公司中报“业绩雷”的引爆。
例如今日尽管市场整体大涨,创业板指数涨幅甚至达到了3.16%,不过仍然有公司因为踩到了业绩地雷而逆势大跌。比如,国内叉车行业龙头安徽合力今日的跌幅达到了5.7%。导致公司股价出现逆势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上周五收盘后发布的中报业绩表现不佳(以前公司并未发布中报业绩预告)。
据安徽合力中报披露,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46.2%,不过由于钢铁等主要成本的价格在二季度出现了同比大幅上涨,导致今年上半年公司增收不增利。今年上半年,安徽合力实现归母净利润3.78亿元,同比下降了6.1%,而今年一季度公司业绩一度同比大幅增长了141%。
某保险公司研究所负责人今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去年上半年基数比较低,因此今年上半年多数行业的业绩同比都是正增长,相对来说,预计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比较慢的行业主要是一些先行的行业,比如基建、房地产、银行、保险等行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8月22日, A股有2898家公司尚未发布2021年中报,其中有1713家公司尚未发布中报业绩预告。
而这些公司中不乏工商银行、宁德时代、中国平安、比亚迪、五粮液、海天味业、迈瑞医疗、智飞生物、万科A、伊利股份、爱尔眼科、三一重工、海螺水泥等市场影响力较大的行业龙头。如果这些龙头公司未来几天将发布的中报出现低于预期的现象,那么不排除相关公司甚至相关行业或将引爆“业绩雷”。
每日经济新闻
A股成交额突破万亿是怎么回事?
7月2日,沪深两市股票合计成交额达10828.55亿元,创出近四个月以来新高。另据交易所最新数据,两市融资融资合计余额达1176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25亿元,创出2015年底以来新高。
近期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日均股票交易额、两融余额均有所提升,将促进证券行业业绩整体改善。广发证券陈福预计,今年证券行业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IPO、再融资、债券发行业务量分别同比增长41%、143%、81%。相关公司包括中信建投、中信证券等。
扩展资料
医药、消费和科技这三大主力阵营成绩亮眼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报预喜阵营中,41家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翻倍。其行业集中在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农林牧渔行业,以防疫物资、病毒检测为代表的医药生物行业,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前者受益于去年延续而来的行业高景气度,而后两者作为疫情相关的热点板块,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业绩兑现。
其中,与养猪业务有关的新五丰(600975.SH)、大北农(002385.SZ)两家公司同比增幅均超20倍。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内地最大的活猪出口企业和国内重要的猪肉企业,新五丰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下限将达1.6亿元,对应同比增幅下限达25.62倍,而最高有望达到38.93倍,目前为两市半年报“预增王”。对于业绩大增,新五丰称主要原因为生猪价格上升。
而在医药板块中,直接服务于疫情防控的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子行业,受益于需求端增长,业绩也有所表现。在已预告上半年业绩增长区间的23家医药公司中,有7家预喜公司来自医疗器械领域,剩余16家预喜则来自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其中,由于新冠检测试剂销量突增,硕世生物(688399.SH)仅今年一季度净利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与此同时,电子行业中的红外企业也直接受益于疫情,代表公司如大立科技(002214.SZ)、高德红外(002414.SZ),2家公司半年报业绩预计增长上限分别达463.94%、110%。
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影响下宅经济需求增长,部分大众消费品公司业绩表现也出现了超预期,如克明面业(002661.SZ)、金字火腿(002515.SZ)、海欣食品(002702.SZ)等公司均预计上半年业绩将实现大幅增长。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A股成交额连续两日突破1万亿元
参考资料来源:经济观察报—A股三大主力阵营中报预喜
A股一个月连续成交超万亿,真的极其危险吗?
A股一个月连续成交超万亿,真的极其危险吗?
胡文
8月20日,A股在继续调整的同时,创出一个新的纪录。
当天沪深分别成交5527亿元和6999亿元,两市合计成交1.25万亿元。至此,从7月21日至8月20日一个月内的23个交易日,A股创下了成交额连续23天破万亿的纪录,日成交额均在1.2万亿元~1.5万亿元之间。这不仅刷新了2020年7月连续17天破万亿的纪录,且大有追赶2015年5月至7月间A股连续43个交易日成交额超万亿元的势头。
对此,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说,很多人很兴奋认为是牛市信号。他认为,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因为 历史 证明,后续行情的演绎过程无一例外步入调整,而2015年因为放量时间过长,调整就更加剧烈。
那么,A股一个月连续成交超万亿真的很危险吗?
一、
2014年12月5日,A股成交额 历史 上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当天成交额为10495亿元,沪指报收于2937.65点。此后,A股迎来了一轮牛市,两市成交额最高达到2万亿元。6月12日,沪指创出5178最高点,之后掉头向下。
那么,2014年底A股上市公司是多少家呢?沪深两市一共是2588家。一年后的2015年12月,A股上市公司总数上升为2806家,总市值为53.13万亿。2020年7月,总数为3700家。2020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总数为4140家,总市值79.72万亿元,同比增长34%。到今年8月20日,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534家,相比于2015年底增加61.5%,总市值增加59%。
两厢对比就十分明显,同样是成交超万亿,但2020年和2021年的含金量远远逊色于2015年。今年到目前为止,无论是超万亿的成交天数,还是绝对成交量,都没有超过2015年,更没有同步达到总市值或上市公司总数的同比增幅。这就回答了:为什么2015年牛市中A股可以鸡犬升天、全面普涨,2020年则变成“各种茅”的轮番上涨,2021年只是走出了以“宁组合”为代表的结构性行情。有限的资金量,决定了A股不可能像撒胡椒面一样,而只能选择在新能源、半导体、碳中和等代表着未来发展前景的主要赛道。这是市场自行所作的最优化选择。
显然,相对于A股4534家上市公司,一天万亿成交量就显得稀松平常。另一个维度是,以8月20日为例,相对于A股超过84.48万亿的总市值,一天1.25万亿的成交意味着1.47%的换手率,以及上证PE15.48的合理位置,显示市场运行总体上仍在理性和正常的范围之内。
三、
反过来回望,2015年当时连续万亿成交量就显得很不正常了。更重要的是,现在的股民谈起2015年牛市往往是一副艳羡的模样,对于当年因为“政策牛”“舆论牛”和“杠杠牛”推动形成的牛市最终导致的股灾反而是一笔带过了。
2015年牛市本质上是“政策牛”和“舆论牛”推动之下的“人造杠杠牛市”。事后发现,当年的场内资金达到了相当规模,场外配资更是到了疯狂的地步。一些靠包装和炒作的个股上涨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都屡见不鲜。但是,这些假象都是靠杠杆资金推动的,政策面一旦有风吹草动,这些杠杠资金就不计成本出逃,使得A股一泻千里一地鸡毛,加上股指期货做空机制的漏洞,导致A股不断出现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的奇观,市场机制几近失灵。最后只得由政府出手救市,以稳定市场。这种人造牛市的恶劣后果,一直延续到2016年初A股数次发生“熔断”。2015股灾对于A股的重创,之后需要数年时间才得以加以修复。正是在2015年股灾之后,防范金融风险被提到了异常重要的位置,一些漏洞得以修补,制度性建设逐步完善。
从最近两年A股走势看,制度性建设的成果得以显现,股指基本上维持了箱体运行的格局,上证指数上在2600点至3600点之间波动。人为的“政策牛”和“舆论牛“不见踪影,相反市场对此保持了一定的警惕,显示出市场运行更加成熟。与此同时,市场成交十分活跃,个股和板块行情不断涌现。8月20日当天,尽管指数下跌,但沪深两市涨停(涵盖新股及ST类)依然达到了60家。而在7月21日至8月20日期间,两市交易日涨停家数基本都在50家以上,尽管板块轮动较快,但依然有一定的赚钱效应。 这就是说,尽管都成交超过万亿,但2021年与2015年有着本质不同,投资者必须看到这一点。
四、
北上资金的持续流入被认为是A股连续一个月成交超过万亿的一大支持因素。今年以来,年内北上资金净流入超过2500亿元。此外,今年公募和私募基金发行十分火爆,同样助推了资金流入。当然,这也反映出,在疫情和国际经贸形势依然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在楼市调控难以放松的背景下,A股成为各种避险资金不错的选择。
A股连续一个月成交超过万亿,是国内金融货币政策保持稳定的直观体现。中国人民银行在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 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前瞻性、有效性,既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稳字当头,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显然,在上述理念和政策指导之下,只要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预计A股成交超万亿的天数可望继续保持,且未来这很可能是一个平常态,毕竟中国经济规模以及A股总市值已经摆在那里,市场参与各方需对此保持平常心。 一个稳定、良性发展的资本市场,将为国内企业直接融资和科创事业提供更大支撑,中国电信的平稳上市就是例证。
A股连续成交超过万亿,最近走势却十分疲软,尤其是7月23至25日和8月17日以来的两次大跌杀伤力较大,使得部分股民对A股前景产生了疑虑。 个人认为,鉴于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这一总体目标之下,整个经济乃至 社会 将由效率优先转为更加注重公平,国家对房地产、互联网平台、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A股的波动上,乃至茅台都会因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召开白酒市场秩序监管座谈会的通知》导致新一轮下跌,这都是十分正常的。但从宏观和长远看来,投资A股,同样需要牢记“国之大者”:所以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有利于提升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主航道和长期赛道,都是值得长期关注和投资的。
制图:徐庆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理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