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动力来自,中国经济长期向好

每经特约评论员 陈宪

因新冠疫情反复和国际局势动荡,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一样,面对着高度的不确定性,承受着巨大压力。而且,短期压力还可能诱发中长期风险。尽管形势十分严峻,但是,笔者仍然坚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深入分析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从短期和长期分析的视角,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目前短期承受的压力,主要来自新冠疫情反复冲击对经济和民生的影响;需求收缩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收缩;预期转弱,可能延续较长一段时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有关政策和上述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房地产业深陷困境,成为这一轮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大家都很明白,房地产业再次快速复苏几无可能,能够尽快激活刚性和改善性需求,平滑下行,就是万幸了。

短期而言,经济承压的症结在消费。疫情冲击和预期转弱直接影响了居民消费需求。前三季度总需求三项支出的数据表明,最终消费相当乏力,资本形成相对走软,净出口表现抢眼。前三季度GDP增长3.0%,消费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净出口(出口减进口)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活动尚属正常,经济增长4.8%,这是在去年同期增速达18.3%的基础上实现的,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第二季度,疫情在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区反复,故GDP增速下跌至0.4%,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为负0.9个百分点,成为最大拖累因素。第三季度,GDP增速为3.9%,消费、净出口的拉动分别为2.1、1.1个百分点。大部分机构对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在3%到4%之间,最终消费的贡献在50%左右。

经济短期波动起伏与中长期发展趋势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目前的经济波动,既有特殊的新冠疫情冲击,也有常规的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还有俄乌冲突带来的外部冲击。形势确实错综复杂,难以预测经济运行的走向。经济中长期发展主要取决于增长动力,还将取决于发展环境。

为什么中国经济仍然长期向好?经济学人比较多的看法是,中国经济特有的韧性,亦即抗风险、抗波动的能力比较强;中国具有组织动员资源的体制优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学者研究发现,超大规模经济体在需求和创新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还有一些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勤俭和奋发有为的文化传统,蓄积着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

纵观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笔者认为,以下三个因素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一,自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创新驱动和新兴产业发展。在培育经济长期增长的源头动力方面,中国正走向世界前列。其二,经历了40多年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省域行政区经济正在向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城市群、都市圈经济转变。都市圈和城市群成为新的区域增长极,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和协同发展的效率。其三,从全球范围看,中国政治和社会长期稳定,有着不可多得的发展环境。即便在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仍然持续两位数增长,今年1~8月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6.4%,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经济短期承压与长期向好之间当然存在矛盾,但不存在根本冲突。如上所述,决定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发展的因素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解决短期和长期问题,各有不同的政策措施。而且,在实施这些政策措施的过程中,有着企业家和政治家发挥智慧与能力的巨大空间;宏观经济部门的科学协调与调控,也将有助于化解短期与长期的矛盾;中国经济在持续增长和发展,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条件和资源。

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充分利用长期向好因素,企业家的信心和作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全社会要为创业者和企业家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使他们的智慧、能量充分地迸发出来,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动力来自,中国经济长期向好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动力来自哪里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动力来自以下几点:

1、一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2、二是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

3、三是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

4、四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扩展资料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座谈会,就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四个“没有变”的科学归纳,为我们应对挑战,把握未来确立了信心。

1、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在目前世界上仍属较高增长水平。

同时,伴随着7%经济增长率的是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就业保持在5%左右。

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缓解资源环境和物价上涨压力,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由此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大格局。

2、经济韧性好是因为经过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较为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形成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潜力足是因为我国经济有着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投资前景,在外部环境持续疲软情况下,内需将继续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回旋空间大是由中国人口众多、地域面积广、区域差异大、消费层次多等因素决定的。

3、一是新型经济彰显市场动力,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仍处于加快发展过程之中,并与信息化高度融合,创造出新动力。

二是国家战略增添市场活力,“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推进,将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全面布局,实现区域经济高层次、高起点开放发展。

三是创新驱动激发市场潜力,我国经济正由劳动力、资本、资源三大要素投入,转变为创新驱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4、从三大产业分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分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提升。

由此可见,产业转型、结构优化、层次提升,都将使中国经济持续保持稳中求进的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个“没有变”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动力来自,中国经济长期向好

美媒称中国经济持续向好,这体现在哪些方面?

随着国内的疫情被逐步控制,国内的经济也逐渐有了起色,在全球经济均呈现负增长的大环境下,中国一枝独秀,经济呈现正增长。

具体的增长能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房地产行业回暖

国内自一月疫情爆发以来,经济情况在疫情期间持续走低,然而我们花了很短的时间就抑制住了疫情,随后经济开始停止回落逐步回升。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南方城市房地产行业率先回暖,以南京、深圳为例,三月就已经基本恢复去年同期销量,并且由于房地产的崛起,南京更是成为当时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城市。随着时间推移,北方疫情也逐步得到控制,北方城市楼市也逐渐开始回暖。

而房地产又是我国极为重要的产业,房地产行业的回暖预示着中国经济将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持续增长。

二、国人消费水平较疫情期间增加

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国内消费情况一度呈现出报复性消费的势态。由于疫情期间的封闭式管理,导致无法出门无法消费,因此在疫情结束后,民众一窝蜂涌出家门享受报复性消费的快感,随着越来越多的买方涌入市场,这样一来就带动了很多产业的恢复,进而推动国家市场运转经济复苏。

三、国家制造业开始逐步复苏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制造业更是中国的第一大产业。

因为第二点提到的国人的报复性消费,市场中处于买方市场,供不应求自然会刺激生产,之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投入商品生产,增强供给,从而进一步能够带动上下游的供销商参与到生产制造活动中来,这样一来就能够让中国的市场回到正轨,推动中国经济的复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动力来自,中国经济长期向好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