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划:马方业 赵子强 张颖
沪市主板
大消费板块成牛股制造器
回顾2017年的A股市场,市场整体投资风格分化十分明显,以白马蓝筹股为代表的“漂亮50”持续走强,上证50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到25.08%,上证180指数年内累计涨幅也达19.69%,而创业板以及次新股则出现明显调整。在此期间,北上资金、社保基金、险资等各路资金纷纷入场扫货,价值白马股尽显魅力股价纷纷创出历史新高,成为2017年A股市场的最佳“造牛”集中营。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在沪市主板的成份股中,剔除2017年上市的次新股后,有291只个股年内股价实现上涨,占比24.87%。其中,有18只个股年内累计涨幅均在100%以上,江南嘉捷、亚翔集成、方大炭素、隆基股份、新城控股、士兰微、水井坊、山西汾酒、华友钴业和亨通光电等10只个股跻身沪市主板的2017年十大牛股。另外,年内股价实现翻番的个股还有:万华化学、贵州茅台、永辉超市、沱牌舍得、八一钢铁、中国国旅、中国巨石和中国平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8只沪市主板年内股价实现翻番的个股中,上证50指数成份股占3个席位,而上证180指数成份股却占据了12个席位,占比近七成。
通过对上述10只牛股进一步梳理发现,这些个股业绩普遍表现较好,201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公司有8家,占比八成。其中,华友钴业、方大炭素、新城控股、士兰微、隆基股份等个股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均实现翻番。
而除业绩表现普遍较好外,这些个股估值水平也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成为2017年整体震荡行情下市场追捧此类白马股的另一重要原因。上述10只个股最新动态市盈率平均值约为19.35倍,其中,新城控股、方大炭素、隆基股份、亨通光电等4只个股最新动态市盈率不足30倍,均低于A股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36.15倍的估值水平。可以看到,经过2017年股价的大幅上涨后,上述个股估值仍普遍处于合理区间内。
行业特征方面,在上述10只个股中,行业分布较为分散,消费类标的较为集中,食品饮料行业是典型的大消费板块,个股数量达到2只,分别为水井坊、山西汾酒。事实上,2017年累计涨幅超100%的18只个股中,消费类标的占了5个席位,大消费板块成为牛股集中营。
对此,海通证券表示,2017年以“业绩为王”的投资理念转换,A股出现消费股和白马成长行情,主要源于:一是在经济转型期,消费升级正在进行中,需求改善推动消费股业绩好转;二是在震荡市中,机构投资者占比上升,尤其是绝对收益资金占比上升,更注重业绩的确定性、估值和业绩匹配度;三是监管层加强管理,引导市场向价值投资回归。
江南嘉捷
年内累计涨幅294.21%
对于沪市主板今年第一牛股江南嘉捷,年内累计涨幅达到294.21%,最新收盘价为45.97元。具体来看,11月2日晚间,江南嘉捷正式宣布360将会借壳江南嘉捷回归A股。这一重磅消息再次轰动了整个资本市场,参股360概念股一时间炙手可热,雅克科技上演一字涨停7连板,中信国安也演绎3天两板多头行情。而作为借壳主体江南嘉捷则是在11月7日复牌,随后收获18个一字涨停板,累计涨幅达到502.6%。毫无疑问,江南嘉捷成为2017年最成功借壳模范案例,也是沪市主板最牛的股票。
对于该股,华创证券江表示,360借壳江南嘉捷归来启新程。三六零是国内互联网安全龙头,网络安全由C端向企业、社会、国家端拓展探索新增长点;凭借C端安全产品和搜索引擎业务优势地位,可不断强化商业化产品和服务变现能力。三六零承诺2017年-2019年分别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不低于22亿元、29亿元、38亿元。由于本次交易具有不确定性,暂不予以评级。(赵子强 任小雨)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炒股票现在炒哪种题材的比较好?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中国加大了推进“新基建”的决心和投入。
国家发展改革委把“新基建”圈定为信息、融合、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涵盖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
当中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并且拥有一张高效的流转网之后,“新基建”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全局调度,并按供需关系来指导生产、运送与消费,让已有的生产要素与流转网络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新基建”会带动相关领域的技术的发展。
一、“新基建”如何全局配置、调动供需关系与能源?
以能源行业为例。近年来,中国在原油方面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2017年中国开始超越了美国与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而且,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仍然在增长,从2017年的4.2 亿吨上升为2019年的 5.06 亿吨。
汽油是石油炼制的最主要产品之一,产出率约为石油的25%。这意味着1吨原油能产出0.25吨汽油。如此测算,将今天进口的原油全都炼成汽油,也只能生产出1亿吨出头的汽油。这几乎等同于甚至略微超过我们当下的汽油消费量了。依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报告,2019年中国汽油表观消费量(当年产量加上净进口量)约为1.25亿吨。
能源结构面临挑战的同时,中国的汽车消费却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19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超过2.6亿量,千人汽车拥有量为173 。如果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的千人汽车拥有量翻两番,发展到接近日本的水平(千人汽车拥有量是591),那么中国的汽油产量缺口将是巨大的。
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新能源车的落地与推广会得到鼓励。
说到这里,我们也就能理解“特高压”这个看起来和大部分人都不太相关的方向被纳入“新基建”的意义。
特高压是指电压等级在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具有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和效率高等优势。组织建设世界上第一个±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2018年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项目的输送容量是±500千伏直流工程的2、3倍,经济输送距离提高到2-2.5倍,运行可靠性提高了8倍,单位输送距离损耗降低45%,单位容量线路走廊占地减小30%,单位容量造价降低28%。”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场景比较一下特高压与传统汽油资源调度的效率差别。
汽油的消费循环路径如下:因为产能不足,我们主要从国外进口原油,再把原油运到不同的港口,就近炼成汽油,然后运到一定范围内的加油站,售卖给汽油车。如果发展新能源车并用特高压来输电,整个过程就大不相同。不论风力、水力还是太阳能,当它们完成发电且发电的过程被数字化,接下来就可以用特高压将其输送到各个充电站,效率高,损耗低。
此外,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新基建”的发展,所有跟供需、生产状况的信息能够被聚集起来,产业链条里“整体的供需关系”也能被描绘出来,包括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应该去到哪里。作为结果,“新基建”可以像一个调度系统一样,指导供需、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
具体到新能源车市场,特高压改变了能源的形态,让电力的供应与输送更智能化,与此同时,和IOT、数据有关的“新基建”使得实时掌握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段的用电量并及时按需调配成为可能。长远看,它还能解决能源需求和能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二、“新基建”将如何带动关键技术的发展?
探讨了新基建的全局调度能力之后,我们再来看“新基建”如何带动关键技术的发展。
从前两轮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经验来看,虽然这些大的基建投资在当时颇有争议,但是往后看,它们在那个节点发生,对下一波或者下一个10年的增长起到了较大作用。从结果看,当基础设施建成之后,那些与之相关且是经济发展亟需的技术和应用就容易被结合到产业链里。
1990年代我们发展化工行业时,不一定能够完全预料到精细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又或者说中国化工产业对电子电器与汽车行业的带动作用。
2008 年中国加快建设高铁、地铁等基础设施之前,或许没有那么大体量的城际网络交通需求。但是当高铁这类基础设施建成,人们逐渐习惯并依赖这种运输工具。当它运输了足够多的商品和人员,高铁网络的规模化经济效应就得以显现。高铁在中国的起飞,也推动了高压线路、轨道交通技术的进步。
“新基建”可能也会通过类似的方式影响关联技术与关键技术节点的发展。以5G 为例,可以想见,跟5G相关的所有的技术与应用,都会迎来大幅增长。
应用侧,我们看到5G通讯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包括直播、视频会议、交通运营监控、农业物联网等的广泛应用。应用增长背后,相关的数据会随之大规模增长,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技术侧,5G基站会用到基带芯片、FPGA芯片、光通信芯片,5G的发展将给芯片产业带来大量新增需求。
再举一个例子。随着5G基站建设的进一步提速,储能电池行业也迎来发展契机。依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3月底,全国已建成5G基站19.8万个。在新基建浪潮的推动下,三大运营商计划于2020年建50万个5G基站。
为了保证5G通信设备能够稳定使用,宏基站通常会储备3-4 h的储能电量。根据《中国能源报》的报道:“与4G基站相比,5G基站能耗翻倍增长,且呈现小型化、轻型化趋势,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储能系统,对电源系统也提出扩容升级要求。”
未来,基站建设对于储能电池的需求可能比新能源汽车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还大。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71GWh,同比增长9.4%,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3.8GWh,同比增长26.7%。东方证券分析,5G基站对于储能电池总需求高达161GWh,其中2020年新增 14.4GWh。
5G基站对储能的需求会使很多企业受益,其中包括峰瑞资本投资的固态锂电池研发厂商清陶发展,其在2018年建成全国首条固态锂电池产线,目前已经在国内率先实现固态锂电池量产。
三、新基建能够带动的经济体量有多大,这个体量是否能对中国现在的经济体量形成足够的刺激?
正如我们在前文讨论的,新基建能够让已有的产业链条、流转网络的效率更高。所以,把新基建的一个特定方向,指向产业链条/流通环节的相关环节,两者的连线基本上都将是未来十年里比较大的机会。
除了前面提到的特高压+新能源车,大数据+医疗、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物流……但凡新基建与产业结构当中的一个体量足够大的环节相联系,都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机会。
那么,新基建能够带动的经济体量究竟有多大?这个体量是否能对中国现在的经济体量形成足够的刺激?新基建能够带动的经济体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新基建带动的投资规模,二是新基建帮助产业链或者流通环节提高效率之后,所提升的这部分的经济体量。
首先来看新基建带动的投资规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在今年3月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中预计,到2025年,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积或超17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中国GDP总量(99.08 万亿)的10%到17%。
3月27日,新京报统计了26个省份50万亿的投资版图,发现“新基建”成为各大城市建设热点。仅广东、北京、河南、江西、上海、江苏这六省与直辖市,就有 444 个“新基建”相关项目,占它们公布的投资项目总数的13.7%。其中上海 50个“新基建”项目占其项目总量比重最大,占比为32.9%;江苏63个“新基建”项目占其项目总量的26.2%。
再来看新基建帮助产业链环节提高效率之后,所提升的这部分的经济体量。仅以5G一个领域为例。早在2018年,工信部通信科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就在演讲时表示,在5G时代,最受益的11个行业包括基建、农业、金融、零售、公共安全、公用事业、交通、传媒和游戏健康、制造及汽车行业,而5G带动的产业系数将达到4万亿级。
我们也可以来看看特斯拉的Model 3车型如果国产化率达到100%,将为中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应。根据国联证券发布的研报,Model 3的国产化的供应商主要集中在车身底盘内外饰领域,这部分大约占总成本的20%,而三电(电池、电驱、电控)、汽车电子的成本占比分别为50%、30%。
目前Model 3在官网的三款车型平均售价约为34.5万。特斯拉2020年一季度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为25.5%,粗略地估计,每辆Model 3成本大约为25.7万。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预计年产20万辆 Model 3,那么 Model 3的年生产成本大约为447亿(25.7 万每辆成本乘以20万年产量)。
假如特斯拉Model 3完全国产化,那意味着占成本比大头的人工智能芯片、电机、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也都在中国完成生产。这等同于中国所产的零部件在总成本中的占比大约从20%提高到100%。结果是,Model 3一年大约将会为中国带动357.6亿的经济效应(447亿乘以增加的80%成本占比)。
300多亿只是特斯拉Model 3这一条生产线可能为中国带动的经济效应。毫无疑问,未来新基建将作用于产业链的更多环节,其所带来的产值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综合来看,当新基建完成之后,预计中国会成为全球最高效的供应链网络。因为中国既有全球最大最全的供应链,并且有望成为全球最大单一消费市场,还有低成本高效的物流网络,再加上全局高效地调度流转网络与产业链当中的各个环节,其他国家较难与中国具备相同的优势。
炒股票现在炒哪种题材的比较好?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中国加大了推进“新基建”的决心和投入。
国家发展改革委把“新基建”圈定为信息、融合、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涵盖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
当中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并且拥有一张高效的流转网之后,“新基建”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全局调度,并按供需关系来指导生产、运送与消费,让已有的生产要素与流转网络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新基建”会带动相关领域的技术的发展。
一、“新基建”如何全局配置、调动供需关系与能源?
以能源行业为例。近年来,中国在原油方面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2017年中国开始超越了美国与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而且,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仍然在增长,从2017年的4.2 亿吨上升为2019年的 5.06 亿吨。
汽油是石油炼制的最主要产品之一,产出率约为石油的25%。这意味着1吨原油能产出0.25吨汽油。如此测算,将今天进口的原油全都炼成汽油,也只能生产出1亿吨出头的汽油。这几乎等同于甚至略微超过我们当下的汽油消费量了。依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报告,2019年中国汽油表观消费量(当年产量加上净进口量)约为1.25亿吨。
能源结构面临挑战的同时,中国的汽车消费却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19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超过2.6亿量,千人汽车拥有量为173 。如果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的千人汽车拥有量翻两番,发展到接近日本的水平(千人汽车拥有量是591),那么中国的汽油产量缺口将是巨大的。
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新能源车的落地与推广会得到鼓励。
说到这里,我们也就能理解“特高压”这个看起来和大部分人都不太相关的方向被纳入“新基建”的意义。
特高压是指电压等级在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具有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和效率高等优势。组织建设世界上第一个±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2018年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项目的输送容量是±500千伏直流工程的2、3倍,经济输送距离提高到2-2.5倍,运行可靠性提高了8倍,单位输送距离损耗降低45%,单位容量线路走廊占地减小30%,单位容量造价降低28%。”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场景比较一下特高压与传统汽油资源调度的效率差别。
汽油的消费循环路径如下:因为产能不足,我们主要从国外进口原油,再把原油运到不同的港口,就近炼成汽油,然后运到一定范围内的加油站,售卖给汽油车。如果发展新能源车并用特高压来输电,整个过程就大不相同。不论风力、水力还是太阳能,当它们完成发电且发电的过程被数字化,接下来就可以用特高压将其输送到各个充电站,效率高,损耗低。
此外,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新基建”的发展,所有跟供需、生产状况的信息能够被聚集起来,产业链条里“整体的供需关系”也能被描绘出来,包括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应该去到哪里。作为结果,“新基建”可以像一个调度系统一样,指导供需、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
具体到新能源车市场,特高压改变了能源的形态,让电力的供应与输送更智能化,与此同时,和IOT、数据有关的“新基建”使得实时掌握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段的用电量并及时按需调配成为可能。长远看,它还能解决能源需求和能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二、“新基建”将如何带动关键技术的发展?
探讨了新基建的全局调度能力之后,我们再来看“新基建”如何带动关键技术的发展。
从前两轮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经验来看,虽然这些大的基建投资在当时颇有争议,但是往后看,它们在那个节点发生,对下一波或者下一个10年的增长起到了较大作用。从结果看,当基础设施建成之后,那些与之相关且是经济发展亟需的技术和应用就容易被结合到产业链里。
1990年代我们发展化工行业时,不一定能够完全预料到精细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又或者说中国化工产业对电子电器与汽车行业的带动作用。
2008 年中国加快建设高铁、地铁等基础设施之前,或许没有那么大体量的城际网络交通需求。但是当高铁这类基础设施建成,人们逐渐习惯并依赖这种运输工具。当它运输了足够多的商品和人员,高铁网络的规模化经济效应就得以显现。高铁在中国的起飞,也推动了高压线路、轨道交通技术的进步。
“新基建”可能也会通过类似的方式影响关联技术与关键技术节点的发展。以5G 为例,可以想见,跟5G相关的所有的技术与应用,都会迎来大幅增长。
应用侧,我们看到5G通讯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包括直播、视频会议、交通运营监控、农业物联网等的广泛应用。应用增长背后,相关的数据会随之大规模增长,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技术侧,5G基站会用到基带芯片、FPGA芯片、光通信芯片,5G的发展将给芯片产业带来大量新增需求。
再举一个例子。随着5G基站建设的进一步提速,储能电池行业也迎来发展契机。依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3月底,全国已建成5G基站19.8万个。在新基建浪潮的推动下,三大运营商计划于2020年建50万个5G基站。
为了保证5G通信设备能够稳定使用,宏基站通常会储备3-4 h的储能电量。根据《中国能源报》的报道:“与4G基站相比,5G基站能耗翻倍增长,且呈现小型化、轻型化趋势,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储能系统,对电源系统也提出扩容升级要求。”
未来,基站建设对于储能电池的需求可能比新能源汽车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还大。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71GWh,同比增长9.4%,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3.8GWh,同比增长26.7%。东方证券分析,5G基站对于储能电池总需求高达161GWh,其中2020年新增 14.4GWh。
5G基站对储能的需求会使很多企业受益,其中包括峰瑞资本投资的固态锂电池研发厂商清陶发展,其在2018年建成全国首条固态锂电池产线,目前已经在国内率先实现固态锂电池量产。
三、新基建能够带动的经济体量有多大,这个体量是否能对中国现在的经济体量形成足够的刺激?
正如我们在前文讨论的,新基建能够让已有的产业链条、流转网络的效率更高。所以,把新基建的一个特定方向,指向产业链条/流通环节的相关环节,两者的连线基本上都将是未来十年里比较大的机会。
除了前面提到的特高压+新能源车,大数据+医疗、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物流……但凡新基建与产业结构当中的一个体量足够大的环节相联系,都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机会。
那么,新基建能够带动的经济体量究竟有多大?这个体量是否能对中国现在的经济体量形成足够的刺激?新基建能够带动的经济体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新基建带动的投资规模,二是新基建帮助产业链或者流通环节提高效率之后,所提升的这部分的经济体量。
首先来看新基建带动的投资规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在今年3月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中预计,到2025年,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积或超17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中国GDP总量(99.08 万亿)的10%到17%。
3月27日,新京报统计了26个省份50万亿的投资版图,发现“新基建”成为各大城市建设热点。仅广东、北京、河南、江西、上海、江苏这六省与直辖市,就有 444 个“新基建”相关项目,占它们公布的投资项目总数的13.7%。其中上海 50个“新基建”项目占其项目总量比重最大,占比为32.9%;江苏63个“新基建”项目占其项目总量的26.2%。
再来看新基建帮助产业链环节提高效率之后,所提升的这部分的经济体量。仅以5G一个领域为例。早在2018年,工信部通信科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就在演讲时表示,在5G时代,最受益的11个行业包括基建、农业、金融、零售、公共安全、公用事业、交通、传媒和游戏健康、制造及汽车行业,而5G带动的产业系数将达到4万亿级。
我们也可以来看看特斯拉的Model 3车型如果国产化率达到100%,将为中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应。根据国联证券发布的研报,Model 3的国产化的供应商主要集中在车身底盘内外饰领域,这部分大约占总成本的20%,而三电(电池、电驱、电控)、汽车电子的成本占比分别为50%、30%。
目前Model 3在官网的三款车型平均售价约为34.5万。特斯拉2020年一季度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为25.5%,粗略地估计,每辆Model 3成本大约为25.7万。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预计年产20万辆 Model 3,那么 Model 3的年生产成本大约为447亿(25.7 万每辆成本乘以20万年产量)。
假如特斯拉Model 3完全国产化,那意味着占成本比大头的人工智能芯片、电机、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也都在中国完成生产。这等同于中国所产的零部件在总成本中的占比大约从20%提高到100%。结果是,Model 3一年大约将会为中国带动357.6亿的经济效应(447亿乘以增加的80%成本占比)。
300多亿只是特斯拉Model 3这一条生产线可能为中国带动的经济效应。毫无疑问,未来新基建将作用于产业链的更多环节,其所带来的产值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综合来看,当新基建完成之后,预计中国会成为全球最高效的供应链网络。因为中国既有全球最大最全的供应链,并且有望成为全球最大单一消费市场,还有低成本高效的物流网络,再加上全局高效地调度流转网络与产业链当中的各个环节,其他国家较难与中国具备相同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