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
回首25年前,有多少中国人守候在电视机前迎接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
其实这一年,除了香港回归这件大事之外,世界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亚洲金融风暴。
当时,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为首投机炒家收割完东南亚和韩国之后,将“收官之战”放在了中国香港。
1998年8月,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特殊时期。内地面临着抗洪救灾的严峻挑战,长江沿岸军民日以继夜地全力抗洪,保安全、保生活、保生产。
也是在8月,中国香港与国际炒家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没有枪炮声的“战争”。
索罗斯带着从东南亚和韩国血淋淋的战利品,信心满满地指挥着他的“金融集团军”向香港推进。
索罗斯根据东南亚连续两年的经济衰退得出结论,得意洋洋地说:香港正处于衰退期,我们的确要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我们也将获得丰厚的利润。
乔治.索罗斯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匈牙利籍的犹太人,1947年17岁的索罗斯离开匈牙利,移居英国,后从事证券和银行业。
1956年,来到华尔街求职。1961年,索罗斯与美国女子(德裔)结婚而成为美国公民。
1969年,他得到了一笔由犹太集团提供的400万美元资金,建立了首个“对冲基金”。1971年,索罗斯与詹姆斯·罗杰斯合伙成立了“索罗斯基金”,1979年,索罗斯在纽约将“索罗斯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
1992年因狙击英镑得手,获利20亿美元,他被《经济学人》称为“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从此成为真正的金融大鳄。在有的人眼中他是神明,但在更多人的眼中他是恶魔。
他旗下的基金都是以套利投机为主要手段,擅长突袭战、闪电战,计划缜密,出手凶狠,这是其投机本性所决定的,一般不打阵地战、持久战。
狼吃羊
1997年东南亚经济已热得离谱,连银行业都在疯狂借入美元,加入投机者行列。泰国金融市场彻底开放,它的外债有95%是短期借款(游资),于是,泰铢成了索罗斯的第一个猎物。
1997年3月,索罗斯动手后,各种套利基金机构纷纷抛售泰铢,美元与泰铢比价最低跌到1:26.7。
泰国动用120亿美元外汇救市,导致炒家交易成本剧增,索罗斯损失3亿美元,但他知道泰国在三板斧之后,就没戏了。
6月下旬,索罗斯再次进攻泰铢,这次泰国顶不住。7月2日,泰铢失守,维系十三年的联系汇率制改成了浮动汇率制,泰铢一路跌到1美元:32.63。
索罗斯卷走了泰国40亿美元,是狙击英镑收益的两倍。
泰铢一倒,就像一只肥羊发出了惨叫,其它肥羊只会四处乱跑,而不是团结应对,狼吃羊也变得更容易。
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跳水,然后是血淋淋的韩国。
但索罗斯的奇袭手段面对日元、人民币、新台币难以奏效,这些打下去都是持久战。于是,索罗斯和小弟们将金银财宝装入麻袋后,就集中力量对付香港。
香港保卫战
索罗斯抛售港币在1997年7月就开始了,他在试探港币有没有可能被突破。
然而,刚刚回归祖国的香港已经有了一个最坚强的后盾–中央人民政府,这跟英国人统治时期有着本质的不同。
索罗斯低估了中央人民政府保卫香港的决心,这是他闪电战被挫败的最主要原因。
索罗斯进攻香港前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而1997年的香港还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仍然坚持“积极不干预”政策(保持资本自由市场)。
1997年10月20日开始,索罗斯“风暴”进入香港,然后是1998年1月、1998年6月,连续三次进攻港汇、港股、恒生指数期货市场。
索罗斯在东南亚一般只攻击目标国的外汇市场,而对香港则是针对外汇市场、股票市场、期货指数,三路出击。
如果香港单单守于外汇,索罗斯则可以在股市和期指里赚翻;如果只守股市,则外汇难保,所以香港金融保卫战的难度远高于东南亚。
1997年8月7日,恒生指数曾创下了16800点高位,索罗斯10月第一波进攻后,港股暴跌至9000点,1998年8月前的两次攻击再度重挫港股,不过,汇市保住了。
8月决战之前,索罗斯通过股市已经劫走了45亿港元,香港汇市压力也很大,股市动荡,连楼市也受到了严重冲击。
一些香港人已经扛不住这场金融危机,跳楼、烧炭的悲剧时有发生。像东堤小筑(Bela Vista Villa),这是一片平房式渡假建筑,位于香港离岛区的长洲中部,当时这里成了金融风暴受害者的自杀“胜地”,媒体标题经常是:
東堤小築一度假屋 一對男女燒炭自殺身亡
東堤小築 港大女研究員被撕票
東堤小築06座地下 夫妇燒炭亡
東堤小築 男子燒炭亡
東堤小築 兩男服藥1亡1危殆
東堤小築 一女子燒炭自殺亡
東堤小築06座渡假屋C1樓A室 女研究員被殺
東堤小築 一名身穿紅衣的女子殺子後吊頸身亡
……
后来,香港媒体对这类自杀报道进行控制,怕引起社会恐慌和效仿。
1998年8月,恒生指数一度跌到6660点 ;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近50%。
而索罗斯收兵的前提之一是要将恒生指数打到5000点,它们甚至扬言:香港就是一台最好的提款机。
香港面临着开埠以来最沉重的经济打击,也是这个全球第四大金融市场最危险的时刻。
这时,国务院派出一个五人小组前往香港(称为“考察团”,团长为时任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司长李晓西),他们先去了东南亚“受灾国”,研究实地研究索罗斯的攻击手法,再去香港一起迎战索罗斯
同时,中国政府坚定宣布人民币不贬值,而且反复讲,金融战背后还有一场舆论战。因为在之前,索罗斯花重金收买了一些中文媒体,不断炮制人民币贬值谣言,企图混淆舆论。
接着中国和日本、东南亚各国(贫下中农诉苦代表)发表央行联合声明:决心共同打击亚洲货币投机力量。
牵头的是中国,助战的是日本,摆明要打持久战。索罗斯如果在香港硬打持久战,他的“一世英名”可能就会毁在这里。
中央的态度是:“只要香港有需要,中央政府会提供储备,帮助对抗投机者。”
索罗斯这时才意识到中国坚决保卫香港金融市场的决心,他在8月5日抛售200多亿港元,发起了总攻。
8月14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政府同时进入股市和期市。
这意味着“积极不干预”政策已经改变,香港将在股票、期指领域全面迎击炒家,托住股市,绝不能让炒家在看跌的期指上收割。
香港政府反击的底气来自于中央的坚决支持,这并不仅仅是五人小组的到来,而且有中资资金大量入市。
8月28日,是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结算日,国际炒家的大批期货单子到期必须出手。
如果这一天股市、汇市能从6600点的最低点继续向上突破,索罗斯将损失惨重。反之港府救市失败,损失更加惨重。
上午10点开盘后,成交额一路上升,无论它们抛售多少,特区政府都照单全收。
下午4点钟声响起,显示屏上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分别锁定在7829 点、7851点和790亿三个数字上,这是激动人心的数字。
香港特区政府当天宣布获得胜利,击退国际炒家。
索罗斯没有想到香港会改变“积极不干预”的政策,最终铩羽而归。
所以,他到今天还在骂骂咧咧,说中国“经济不自由”。
他是瞎了吗,看不到美国政府是如何干预经济和市场的?美国动不动就“国家安全”,中国就没有国家安全?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已经证明,香港的安危就是中国国家安全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祖国作为后盾,香港经济一旦像东南亚那样崩溃,索罗斯真该仰天大笑了,美国人会在乎香港人的死活?
而有一些人却把吃人的恶狼当亲人!把爱护你的亲人当仇人!是谁蒙住了他们的眼睛、耳朵和良知?
25年过去了,香港应当变得成熟,让那些挟洋自重,吃里扒外的败类们没有立足之地。
中国是一个大家庭,国家无私地帮助香港,难道是期望从香港得到多少回报?当然不是,因为有的东西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香港永远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人也永远是中国人!
愿香港明天会更好,与祖国共繁荣!
97香港金融保卫战功臣有哪些人
为香港特区政府、曾荫权等。
香港金融保卫战为经济实力的较量。截至1997年12月底,香港的外汇储备为928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大,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1998年8月下旬,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对国际炒家予以反击,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
1998年8月28日,香港全天成交额达到790亿元港币,创下当时的记录。香港政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收盘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索罗斯在此一役损失惨重。
扩展资料:
香港金融保卫战的相关情况:
1、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
2、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市场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3、国际金融机构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发行的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总金额约为300亿美元,年利息为11%。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将这些港元掉期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8年是以谁为代表的人冲击香港金融市场?结果如何?最好说经过,详细点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回眸 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引发了二战后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巨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兵临城下 将至壕边 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市场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对冲基金在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冲击时,往往受制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的传统作法———提高短期贷款利率。而事实已经证明,在前3次冲击(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中,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措施便是提高短期贷款利率,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刚也因此被戏称为“任一招”。 利率的上升会提高投机的成本。在这次炒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炒家没有进行即期拆借活动,而是预先屯集了大量的港元。这些港元来自多方面,但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一些国际金融机构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发行的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总金额约为300亿美元,年利息为11%。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将这些港元掉期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这些港元成为对冲基金攻击香港金融市场的低成本筹码,使投机者具备了在汇市进行套利的有利条件。而对冲基金又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大量的远期美元以平衡风险。据说索罗斯旗下的基金就持有总金额约400亿美元的买入合约,到期日为1999年2月。 声东击西 兴风作浪 自1997年10月以来,国际炒家4次在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前3次均获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炒家再次通过对冲基金接连不断地狙击港币,以期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等国际投机者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1998年6、7月,当恒生指数攀升至8000点高位的时候,对冲基金大举沽空恒指,建立了大量的恒指空仓头寸。对冲基金之所以建立恒指空仓,是因为它们预计港股在受到冲击后恒生指数必然会大幅下跌。而恒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每点50港元,也就是说,若建的是空仓,恒生指数每下跌一个点,就可以给做空者带来50港元的利润。 众所周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开启了香港的新时代。但是,对国际炒家而言,这正好为他们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香港的未来何去何从,香港的经济、社会会发生什么变故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令局外人生疑,香港人也是心中没谱。而恒生指数代表香港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香港经济、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只要能动摇恒生指数,就能打击人们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恒生指数大幅下挫,很可能引起广大投资者盲目恐慌,从而到达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 妖言惑众 浑水摸鱼 国际投机者在证券市场上大手笔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压恒生指数,使恒生指数从1万点大幅度跌至8000点,并直指6000点。在山雨欲来的时候,证券市场利空消息满天飞。1998年8月初,投机者大肆宣扬人民币将贬值10%,其中,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中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人民币左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想借此来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其目的仍是为了其狙击港元创造心理条件,其手段真可谓无所不用。 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炒家们趁机大肆造谣,扬言“港币即将与美元脱钩,贬值40%”,“恒指将跌至4000点”云云。其目的无非是扰乱人心,制造混乱状态,然后趁机浑水摸鱼。8月13日,恒生指数一度下跌300点,跌穿6600点关口。 在压低恒生指数的同时,国际炒家在恒指期货市场积累大量淡仓。恒生指数每跌1点,每张淡仓合约即可赚50港币。而在8月14日的前19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就下跌2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10多万港币,收益之高令人震惊! 洞察其奸 港府迎战 国际炒家在泰国、马来西亚的胡作非为,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可谓来者不善。所以,在分析、研究亚洲其他市场形势后,为了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香港政府决定调巨资迎战这些疯狂的国际炒家。 这是一场以金钱、智慧和魄力为武器的你死我活的金融大战。无论是挑战者,还是应战者,都深知其成败所蕴含的利益与风险。 如前所述,早在1998年7、8月间,投机者就大肆宣扬人民币将大幅贬值,以致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元人民币的水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声东击西”的招数,旨在借此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目的仍是为狙击港元创造条件。除了妖言惑众外,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 出其不意 首战告捷 1998年8月5日,炒家们一天之内抛售200多亿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反过去被动做法,运用香港财政储备如数吸纳,将汇市稳定在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水平上,银行同业市场拆借利息也仅略有上升。 1998年8月6日,炒家又抛售了200多亿港元,金融管理局再出新招———不仅照单全收,而且将所吸纳的港元存入香港银行体系———从而起到了稳定银行同业拆借利息的作用,防止了因为拆息率一旦提高,股市下跌在所难免。 8月7日,因已公布中期业绩的一些蓝筹股业绩不佳,导致股市大幅下跌,令恒生指数全日下跌212点,跌幅为3%。在此后的7日至13日这几个交易日中,香港政府继续采用吸纳港元的办法,以稳定同业拆息并进而达到稳定股市的目的。但由于炒家在股票市场上大肆做空,恒生指数最终还是跌到了6600点附近的低位。 8月13日,恒指被打压到了6660点后,港府组织港资、内地资金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投机炒家要打压指数以配合做空期指,港府则要守住指数,迫使投机者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约无法于8月底之前如数套现。港府入市后大量买入国际炒家抛空的8月股指期货合约,将期指由入市前的6610点推高到24日的7820点,高于投资炒家7500点的平均建仓价位,取得初步胜利。当日收市后,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 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参与股市和期市交易。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进行直接对抗。港府向香港的中银、获多利、和升等多家证券行指示,大手吸纳恒生指数蓝筹股,表示不惜成本,务求将8月期指抬高600点。香港政府一反以往“积极不干预”政策,给投机者造成了始料不及的沉重打击。 代行中央银行职权的金融管理局,直接入市干预期货股票市场,这在全球开放型资本市场上尚属首次。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令市场为之一惊。 接着,投机炒家鼓动如簧之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攻击港府的舆论大战。与此同时,炒家们并不愿意俯首称臣,他们又一次玩起了“声东击西”的鬼把戏———于8月16日迫使俄罗斯宣布放弃保卫卢布的行动,造成8月17日美欧股市全面大跌,以期“围魏救赵”冲击恒生指数。然而,使他们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恒生指数有惊无险,在收市时只微跌13点。 攻城略地 乘胜追击 初战得手,并不意味对手会弃城投降,因为离期指合约的交割还有时日,港府明白恶战还在后头。果然,从8月25日开始直至28日,双方展开了转仓战,港府的目的是迫使国际炒家为投机付出高额代价。 8月27日和28日,投机炒家在股票现货市场倾巢出动,企图将指数打下去。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时,经过几天惊心动魄的大战,在期货市场上将8月合约价格推高到7990点,结算价为7851点,比入市前高1200点。8月27日、28日,港府将所有卖单照单全收,结果27日交易金额达200亿港币,28日交易金额达790亿港币,创下香港市场最高交易纪录。 但投机炒家并不善罢甘休,他们认为港府已经投入了约1000亿港元巨资,资金压力与舆论压力使其不可能长期支撑下去,因而决定将卖空的股指期货合约由8月转仓至9月,想与港府打持久战。从8月25日开始,投机炒家在8月合约平仓的同时,大量卖空9月合约。与此同时,港府在8月合约平仓获利的基础上乘胜追击,使9月合约的价格比8月合约的结算价高出650点。 这样,投机炒家每转仓一张合约要付出3万多港币的代价。投资炒家在8月合约的争夺中,完全败走麦城。 生死决战“8·28” 1998年8月28日,是香港恒生指数期货8月合约的结算日,也是香港政府打击以对冲基金为主体的国际游资操控香港金融市场的第10个交易日。 双方经过前几个交易日的激烈搏杀后,迎来了首次决战。 上午10点整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到上午收市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日成交量历史最高纪录。 下午开市后,抛售有增无减,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随着下午4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最终分别锁定在7829点、7851点、790亿上。 1998年8月28日,对于众多国际炒家来说,是一个心痛的日子。这是香港政府自1998年8月14日入市干预以来的最高潮,也是香港政府针对炒家们惯用的汇市、股市、期市的主体性投机策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取得的重大胜利。香港政府将恒生指数从8月13日收盘的6660点推高到28日的7829点报收,并迫使炒家们在高价位结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货。在此之前,炒家们下注了大量8月份期指空仓。这样一来,即使它们转仓,成本亦很高,一旦平仓,则巨额亏损不可避免。 乘胜追击获全胜 “8·28”之战,港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对国际炒家来说,期指转仓是可行性选择,更可能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因此,对香港特区政府来说,“8·28”之战也只能算是阶段性胜利。港府决定,在9月份继续推高股指期货价格,迫使投机资本亏损离场。 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投机大受限制。当日恒生指数飙升588点,以8076点报收。加上日元升值、东南亚金融市场趋稳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机炒家的资金、换汇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败退离场:9月8日,9月合约价格升到8220点。8月底转仓的期指合约要平仓退场,每张合约又要亏损4万港币。至此,国际炒家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自入市以来,香港政府动用了100多亿美元,消耗了外汇基金约13%,金额大大超过了1993年“英镑保卫战”中,英国政府动用77亿美元与国际投机者对垒的规模,堪称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