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股市虚假小作文横行散谣上涨辟谣下跌谁来管住操控的手

随着A股市场的活跃,“小作文”也正成为近日股市的搅局者,形式五花八门,且多以图片截屏方式在网上流传,有些则直接以文字方式在网上散播,往往故作神秘在网上发布,以达到吸引跟进传播的效果。

提起类似小作文形式的假消息,每位投资者手中都会“掐着”一大把,例如10月21日的有关“科创板与北交所降开户资金门槛”的假消息,财联社向监管部门求证后,专门进行了辟谣。

发布以虚假消息为主的“小作文”,在各个社交平台散播,进而拉抬股价,吸引跟风资金进入,正成为当前股价炒作的新路径。“买入——小作文散播假消息——吸引跟风资金进入——提前卖出,新套路很是明确。”某财经博主总结称。

与以往只在股吧等介质传播不同,当前发达的网络社交传播,让种种假消息得以迅速扩散,传播能力堪比某些病毒。

注意了股市虚假小作文横行散谣上涨辟谣下跌谁来管住操控的手

这其中,“小作文”的传播方式至少包括四种:一是借国内重要媒体名义,有甚者则直接以路透、彭博等的名义发布;二是借分析师名义发布;三是通过先在海外网站等发布,以“出口转内销”的方式,提升所谓的可信度;四是一些无头无尾无出处的,直接进行网络散播。

“小作文”式的虚假消息成本极低,但影响极大,一是散播者以此谋利,在股市实现收割效果;二是普通投资者跟风炒作,难免追涨而套牢却申诉无门;三是给监管的舆情管控带来新难题,这类“小作文”如杂草般,有极强的传播力,给舆情管控带来难题。

“小作文”因何横行,这是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对于每个市场参与者,也要“以我为主”,遇到传言多些判断,避免成为传播链条上的一员。而传闻始作俑者也要注意了,网络虚假信息传播不会是法外之地。

满天飞的“小作文”成股价推手

“小作文”往往就是小道消息,被动传播者往往对虚假内容难辨真伪,有的是信而传播,有的是在求证过程里扩大了传播。

近期部分“小作文”甚至还被包装成为“大新闻”,例如住建部要大规模建食堂,就是一则虚假的小作文。后经求证,迄今为止,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均没有发布过任何要大规模兴建国营食堂的政策或规划。

被市场高度关注的房地产也出现“小作文”,该虚假消息称称“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讨论通过优先股交易选定的上市开发商来解决房地产行业的问题”,其中还有英文内容,传播颇为“专业”。

注意了股市虚假小作文横行散谣上涨辟谣下跌谁来管住操控的手

通过上述内容的截图发现,该虚假“小作文”曾在公募基金群中广泛传播,有投资者不明就里问道“出处是哪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显示上述小作文的来源“我一个朋友一个小时之前编的,为了测试传播速度”。

值得回顾的还有长春高新案,今年8月,自媒体“华招医药网”“药闻康策”等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导致今年8月18日长春高新股票价格放量大跌。如今回顾,这一波造假显然“缺少经验”,自媒体留痕而被告上法庭。当下的“小作文”方式,操作更加隐蔽,成为了“抓捕”难点。

“小作文”生成套路有哪些?

一份“分赃不均”的微信截图,曝光了“小作文”的一个生成套路。

该截图显示,疑似“小作文”的制作者称,“昨天的监管图有效果了”,截图买家则表示“效果是有,各大群都在传”。

注意了股市虚假小作文横行散谣上涨辟谣下跌谁来管住操控的手

随后二人因“小作文”内容真实性稍差,以及未对此前“小作文”付款而产生纠纷。

注意了股市虚假小作文横行散谣上涨辟谣下跌谁来管住操控的手

“昨天的监管图有效果了”,买家评价称,巧合的是,中通客车确实出了盘中巨幅震荡。

11月3日,早盘9:55中通客车涨停,11:26打开涨停板,早盘涨幅收涨至5.23%,午后持续回落,截至当日收盘,收跌5.49%,日内振幅高达15.47%。

注意了股市虚假小作文横行散谣上涨辟谣下跌谁来管住操控的手

“小作文”成为“大新闻”的事情,也一度成为世界热点。

据观察者网,10月5日,出席发布会的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亲王对路透社记者进行了一通猛烈抨击,不仅拒绝回答路透社的提问,还怒斥后者多次依赖“不正经信源”,并无视官方消息。

另有博主模拟“小作文”套路。“中午需要一个彭博社黑底橙字传提前下发专项债额度的“小作文”,现在写还来得及”“或者一个路透社传德国总理访华拟大干快上化工厂/汽车零部件厂的小作文,立意思路给到大家了”。

注意了股市虚假小作文横行散谣上涨辟谣下跌谁来管住操控的手

随着“小作文”式的虚假内容被越来越多的市场违法者所熟知,各自为了己方利益,同一个主题出现意思完全相反版本的“小作文”,一方说“第10版诊疗指南会有较大的放松”,另一方说“第10版诊疗指南不会有大的变化,近期不会放开”。

注意了股市虚假小作文横行散谣上涨辟谣下跌谁来管住操控的手谁来管住“小作文”?

有市场人士认为,与A股密切相关的“小作文”之所以被市场相信并广泛传播,反映的是投资者对利好消息的渴望,市场关于政策变化的博弈也在加大。“小作文”随便附上个机构和分析师的名字就成为了一份“内部消息”,往往真假难辨,给市场带来极大危害。

另一方面,“小作文”式的虚假消息成本极低,散播谣言往往无需付出代价,但扰乱的却是整个市场秩序,试想,一个假消息横飞的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如何保证。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真实准确,这是监管对上市公司主体的基本要求,但是“小作文”的暗流涌动,却在影响着正常的市场生态。各类释放监管风向的假消息,也给公平、公正、公开的监管环境带来影响。

“这么搞,是该要整治了。”受访的众多行业人士都持同一态度。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没有主线,逻辑上比较混乱,因而容易被各种噪音干扰,造成市场的非正常波动。投资者不要被这种绪影响,要保持定力,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宏观经济趋势,受各种噪音干扰的投资无法胜出。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一些传闻可能会引发股价短期的波动,期初传闻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那么需要投资者坚持投资的本质,做好公司的股东。

太平洋证券首席投顾郭树华向财联社记者拆解了“小作文”存在的市场环境。

郭树华称,“小作文”的出现,说明市场虽然处于相对较低的安全区域,但投资者认为行情的好转仍需要一些外部的刺激因素来引发。也就是说,市场现在整体处于安全性有余,进攻性不足的状态,那么这种环境容易引发“小作文”假消息炒作的现象。

“但这种不理性的短线上涨行情,容易使得投资者失去正确的判断,造成冲动性操作,反而不利于中长期的市场走势,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耗了做多动能的积蓄,会使得市场的筑底时间变相的延长。”郭树华指出。

本文源自财联社

注意了股市虚假小作文横行散谣上涨辟谣下跌谁来管住操控的手

股票下跌厉害;还能上涨吗?

熊市中肯定会有反弹的但是反弹结束了还会继续探底的。] 熊市继续着熊的步伐,一切配合机构出货股评的鼓噪声在熊掌下一片狼迹,所谓的反转不过是机构再次给个人投资者编织的一幅美丽的梦而已,既然是编织的,当机构出货目的真正实现后,梦就该醒了.破1800后大盘已经连续9个交易日在均线下横盘运行了,虽然和前期连续下跌比比较缓和了,但是又在重复以前熊市的老套路了,如果后市继续被均线压制横行无法放量突破(当然需要很多有利因素来支持),那习惯性的大跌小心再次来到,昨天美国大选结果出来了,美国带动全球股市上涨,但是该消息不具备实质性作用奥巴马上台也还得面对布什留下来的烂摊子,救市资金还是一样的杯水车薪,金融危机还会继续下去,最新消息美国社保基金亏空缺口高达1300亿美圆,而据统计该数值将达到3040亿美圆,那8500亿的救市资金都还没着落,这金融危机下的新的帐单又来了,美国的经济风暴无法避免,而且还有加重的危险(持续时间估计3年甚至以上),而国内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还是A股的顽疾,它们带来的抛压,带来的资金面的长期空头压制多头无法避免,熊市也就无法避免,固执的看多者反复的抄底行动带来的只是机构的反复出货熊市时间延长而已,而且现在机构也撕掉了价值投资的遮羞布,天天超短线操作,把散户玩弄于股掌之中今天涨停说不定明天就跌停了,资金游动过快,对行情的持续性并不好。 而中国交通运输部门“酝酿”5万亿的投资计划也刺激了昨天的高开高走,请看清楚是酝酿这两个字,前期机构也传出消息财政部要酝酿3万亿资金救市但是第二天财政部就辟谣了导致头天追涨的短线资金全部被套,而这个消息不排除也是机构放出来的配合做短线甚至出货的套子。 证监会前主力周道炯表示民间还有20多万亿的资金可以进入股市救市,看来政府已经在盘算着在怎么把这些资金吸进来接大小非的筹码了,既然政府已经在盘算从民间套钱了,那大小非政府较长时间内还是没有解决的希望了。政府决意让市场和民间资金来消化大小非的烂帐。 而基金最新报表显示除了一家新发基金还没建仓外,其余股票和指数型基金全部亏损,只是亏损多少而已,这已经表明了未来的趋势,机构在大小非的抛压下只有边打边撤退的份,炒短线减少损失也是被避无奈,只要机构继续撤退未来大盘新低无法避免。机构的仓位越低,未来的走势可能越不好看,这次印花税行情机构出货接近千亿,散户被套资金也是近1500亿,血的教训再次放在投资者面前,在导致大跌的大小非没解决前凭主观愿望希望迎来反转行情本来就是个不顾现实的梦,机构在巨大的大小非面前都选择逃命的时候,个人投资者凭什么去迎接反转行情?大小非还不解决下个目标暂时是1500了, 永远站在大多数疯狂投资者的对面可能也是理智之举!在大多数人疯狂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的时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没有坏处。而中长线趋势投资者这次大盘如果看低到1500附近时可以开始分阶段选择股票小幅度建仓了,3季报显示部分业绩好的次新股成为这次机构重点建仓和加仓的品种,而未来大盘从单边下跌阶段进入震荡横盘阶段后,这类次新股可能成为引发大盘反弹的排头兵,可以开始筛选股票做功课了,仓位维持轻仓,保留主动权就行了. 可交换债:稳市又一"定心丸"? 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一样,也具备赎回、回售的条款,以及向下修正转换价的可能性。可交换债业务的推出,让“大小非”股东多了一种市值管理、债务融资的工具。对投资者而言,则多了一种新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 从发行股东角度看,在市场逐步企稳转好的前提下,所持股票在交换期可以溢价出售,价格将比目前市场价高出20%至30%,可以获得当前融资,解决迫在眉睫的资金困境。从投资者角度看,如果市场转好上涨,投资者拥有的换股期权将转化为实利,从而分享股价上升的收益。但是该政策都是在一个假设前提下才会有作用,也就是市场逐步企稳转好的前提下价格将比目前市场价高出20%至30%,但是现在是牛市吗?谁愿意去在下跌市中赌股市将长期上涨??又让散户去消化吗?而且该政策还存在很多不好解决的问题,大规模发行也面临一些障碍。一方面,换股价格难以确定;另一方面,大规模发行可能会影响到大股东的控股权,大股东会愿意吗? 对于“小非”而言,可交换债的发行门槛稍显严格。证监会要求发行可交换债的股东最近一期末的净资产额不少于3亿元,且最近3年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这使得“小非”不太可能成为发行主体。 既然小非不具备资格,大非又会因为股权受损,大非会主动伸脖子挨宰吗?那该政策真的能够解决大小非问题吗?文字游戏是政府最喜欢玩的,其实把字眼看清楚了什么也不是。 首先救市就需要钱来救而这最基本的东西做为世界第一富裕的国家美国却出现了很尴尬的事欠的外债数十万亿没法还完的情况下经济又出了问题(次贷危机涉及的负债额超过3万亿美圆,后续陆续有企业破产累加负债值无法避免)美国是除中国以外的唯一一个可以靠强大的内需度过经济危机的国家但是这次正好出问题的是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所以这和上次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不可同一而语如果这次危机在美国捉襟见肘的救市资金下扩大成全球金融危机,那可以毫不避讳的说美国可能经历超过5年的经济衰退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在中国肯定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的冲击只是开始而已,中国扩大内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缓. 客户向证券公司借资金买证券叫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叫融券.该消息初期对入市资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走上正轨后(可能在3年以上),规模才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而且通过国外市场显示,融资融券发展到相对平衡后有助涨助跌的左右,但不会改变大趋势,如果在牛市中该消息是利好,因为会放大上涨的势头,而在熊市中该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为下跌趋势也可能被放大,该政策是把双仞剑,在不同的趋势中作用正好相反,由于该制度涉及业务担保品、保证金强制规定、强行平仓制度、结算风险基金、信用等级制度等,必须要注意因杠杆投资带来的远超过以前的投资风险。 当然作为想出货的机构,就算是利空,机构、股票和媒体也会忽悠个人投资者一直看多该利好政策,并认为该政策是实质性的利好,当然他们只想让个人投资者这么认为,他们心理很清楚,该政策可能几年内对股市都不会产生什么利好,甚至可能因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厉害,而借所谓的利好出货,个人投资资金接盘的意愿更大,说到底和印花税政策一样的是掩护机构出货的遮羞布。 9月“大非”减持数量为1.47亿股,小非”9月的解禁数量为1.58亿元,但减持数量却高达3.05亿股,说明此前解禁未卖出的“大小非”纷纷选择在9月出逃。救市行情成出逃良机.而10月份的资金进出统计大资金还是以出逃为主对比这几个月的股市走势,能清晰得出一个规律:行情好,走势稳,大小非跑得就越多;反之,则减持少。 如果导致这次熊市的大小非问题真的如国家通过新华社评论所暗示的让时间来解决,那解禁高峰期后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调整到位.主力出货的行情没底.底是机构大规模建仓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建议稳健对安全要求较高的投资者不介入,持币为主轻仓观望. 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直接导致了资金面的失衡,空方长期压制多方,而在这个长期趋势中资金面被空方占据,行情自然是长期震荡走低.这就是股票为什么老跌的真正原因.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朋友

注意了股市虚假小作文横行散谣上涨辟谣下跌谁来管住操控的手

股市风险的探析

  股市风险探析
  观察中国股市风险,需要从结构上来把握,对风险的实际分布状态进行有效度量。可惜的是在本轮大跌之前,特别是当上证综指上摸4000点之后,各种恐高的声音再次响起。其中担忧风险激增,要求政府出面干预的人有两大理由:一是股指涨得太快、太高;二是新股民太多、太盲目、太冲动,甚至有媒体把民工入市也当作股市过热的证据来调侃。这难道是判断风险的依据?股市风险固然可以从指数上看出一二,但那只是表象,在这表象后面更为重要的是市场各利益相关方的信息风险,是信息不对称、信息缺损与信息操纵风险。
  中国股市本轮近20%的暴跌,经过十来天的反弹整理,似乎就这么过去了。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我们现在还只是看到数百家公司股票连续跌停、市值损失上万亿元,如果我们还简单地认为,这是股票交易印花税惹的祸,或者真假“洋鬼子”忽悠出来的毛病,甚至还在暗自庆幸这是对新股民的一次很好的风险教育,而不作系统、深入、贴近实际的思考,那就有点不知教训,甚至白付学费了。从各类市场参与者在这场风波前后的表现,以及管理层与媒体的作为看,潜藏在中国股市中的内在与外在缺陷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那么这个市场的中长期风险就要比眼前的短期风险更大,更危险,也更有害了。
  首先看内在风险。从结构上看,除了系统性风险外,在资本市场上最直接的风险是来自投资品自身的信息风险,也就是由投资品的信息残缺、延宕、非对称传布,或信息虚假、欺诈、操弄等造成的风险。以股票为例,股票作为投资品,其风险主要有公司治理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而所有这些风险都表现为公司信息及信息披露风险。尤其是那些与经营情况和盈利预期直接相关的信息,以违规或违法的方式在市场上做选择性传播,更是导致市场异动与投资者行为异常的直接原因。比如,近期杭萧钢构(19.59,-0.45,-2.25%)股价异动就典型地反映了这种信息非对称传播的危害。
  除此之外,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股权分置问题虽然在短期内在股权制度上有了重大变革,并由此引发了市场由熊转牛的突变,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行为偏好,尤其是只注重自己那部分利益的习性,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彻底改变。大股东无视全体股东的长远利益与公司前途,在充分享有股权分置改革以前的那些特殊股权利益之后,又得到了本次股改带来的利益变现机会,这种一次性制度红利很可能扭曲大股东的行为,造成普遍的公司治理短期化恶果,比如大股东会尽可能地把短期业绩做好,或者制造利好题材,以配合大小非高价减持等等,若是这样一种结局,那么这样的股权分置改革将是可悲的,而中国股市的中长期风险也就可想而知了。
  从市场层面看,相对于其他风险,市场操作风险也许是最容易被投资者所感受的。因为随着股指的涨跌,股价的波动,操作风险也跟着起伏。如果我们撇开其他因素,单就市场操作来讲,通常有三大风险会直接呈现在所有投资人面前:一是估值风险,二是资金流量与流向信息风险,三是投资者博弈风险。从实际操作尤其是短线操作看,由于市场是凭实力说话的,因此拥有资金话语权的主力机构永远是市场的主导者,而中小散户多半都是群羊效应中的尾随者,根本无法与主力抗衡,因而市场操作风险主要取决于主力机构。
  比如,前两年上证综指只有1000多点,主力对当时的市场不认可,股市照样走熊。而现在的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股市却已判若两人。可见对市场的估值,主要取决于主力的赢利预期。在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对股市打压越低,吸筹越多,日后赢利才越高。而市场的这种估值风险,不仅表现在大盘上,更直接地表现为主力对个股与板块的操控上。这是其一。其二,对市场操作影响更大的是有关资金流量与流向的信息也受控于主力。因为主力资金不仅会影响股价,而且能隐蔽地把握与操弄资金流量与流向。这便构成了资金信息的不对称风险。另外,再从博弈关系看,市场上尽管散户很多,但能够动用各种交易手段来影响股价的,主要还是主力。所以只有主力机构才是市场的麻烦制造者,才是市场风险的策源地。而主力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关系着市场的中短期交易风险。
  除了这两种内在风险之外,还有一种比较隐晦的风险,那就是中介与资讯服务风险。这是由券商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残缺与隐晦的不公正而造成的投资风险。这种风险通常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对服务对象实施差别化服务。比如,对主力资金提供各种买卖便利,而对中小散户则缺乏包括理财指导与风险提示等在内的起码的市场服务;还有一种是对资讯产品实施差别化供给。比如,一些中介机构将其调研报告分不同时间和详略文本,向不同对象发布,造成信息不对称,进而为不同对象的买卖时点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这种非对称性信息服务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散户的影响与伤害往往更大、更直接,并由此构成了对股市的短期扰动。
  股市的内在风险还有很多,表现形式也五花八门,但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作为市场参与者,由于各自的利益诉求不同,在博弈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所处的位置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市场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而由此触发的市场风险也有很大差别。从主导性看,首先是上市公司,其次是各类机构,最后才是散户。而散户由于其投资偏好千差万别,不可能形成一股影响市场的合力,因此拿散户说事,其实是一种误导。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结果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以强凌弱,用竭泽而渔的方式进行财富掠夺,最后造成市场生态整体恶化,酿成巨大风险;还有一种是共生共荣,形成有合理投资预期的市场生态。就目前而言,特别要警惕的是前一种结果,那是一种危险的游戏,需要从制度上加以制止。
  除了内在风险,在观察股市风险构成时,还有两个外在因素,也会对股市造成局部系统性伤害,一个是舆论误导风险,还有一个是监管不当风险。
  舆论误导风险主要是由媒体或其他机构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当而引发的市场风险。这种风险有些可能是由于不懂市场经济规律或不能公正地对待不同市场主体而造成的;有些却有可能是出于商业利益而故意操弄的。比如,将财经报道娱乐化,为吸引“眼球”,故意将极小概率事件极力放大、甚至不惜歪曲事实真相,以博取耸人听闻的效果;又如,有些传媒热衷于煽情,追“名人”、“洋人”,放“狠话”、“怪话”,操弄话语权,以谋求卖点;再如,有些证券机构及其代言人出于商业考虑,在不同时点对股市作诱导性评价,等等。
  凡此种种,舆论误导风险,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占有舆论优势的利益相关方,为了一己的利益而影响舆论导向,在财经信息传播的系统、完整、对称、均衡性上有违“三公”原则,由此误导公众,并酿成人为的市场风险。其结果一是造成市场短期波动加大、效率降低,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减弱;二对投资者来说,则意味着投资成本上升、投资判断力降低,操作失误增加。在以信息为主导的虚拟市场中,这是一种容易酿成局部性系统风险的人为隐患。
  至于监管风险,也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监管不到位风险,比如对影响市场的主导性力量,如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对各类机构合法合规经营的监管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市场的基础和整体质量,对券商等中介机构在对散户服务特别是风险提示方面的督导是否到位,也直接影响市场心态直至社会舆论;还有一个是监管不当风险,包括政策措施内容不当和出台时机不当的风险,也将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
  观察中国股市风险,需要从结构上来把握,对风险的实际分布状态进行有效度量。可惜的是在本轮大跌之前,特别是当上证综指上摸4000点之后,各种恐高的声音再次响起。其中担忧风险激增,要求政府出面干预的人有两大理由:一是股指涨得太快、太高;二是新股民太多、太盲目、太冲动,甚至有媒体把民工入市也当作股市过热的证据来调侃。这难道是我们判断风险的依据?
  更为奇怪的是,发出这种声音的居然有不少是吃过洋面包的专业人士与财经媒体,比如有媒体称,中国股民正在抢乘泰坦尼克号这艘冰海沉船,等等。这种用极具煽情色彩的语言不做量化分析的报道出自专业媒体,实在匪夷所思。
  如果说股指背离基本面,涨得太快太过,有价值回归的要求、有市场调整的风险,这好理解;如果有些新股民缺乏必要的投资理财知识与风险防范意识,需要时时加以提醒和告知,这也好理解。但是如果我们仅凭指数高低或股民开户多少来判断股市风险,那也太简单、太教条、太离谱了。
  股市风险固然可以从指数上看出一二,但那只是表象,在这表象后面更为重要的是市场各利益相关方的信息风险,是信息不对称、信息缺损与信息操纵风险。而对于股市风险信息的误导,本身又是一大可笑又可悲的人为风险。
  从宏观基本面和上市公司与证券市场的各项近期指标看,短期内都有喜人的业绩,也就是说短期内并没有哪些重大因素能够改变股指持续向上的牛市格局,令人担心的则是上述中长期缺陷如果得不到治理,有可能酿成市场未来风险。这是中国股市目前的基本状况。因此,唯股指是论,仅凭指数高低来评论股市风险大小,是非常粗糙的做法。
  但愿本轮大跌付出的代价能够让我们看到这一点。在对股市风险的评价中,能够拿出有充分说服力的事实与量化指标来,而不是一叶障目,或者为了别有用心的商业目的,在那里忽悠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注意了股市虚假小作文横行散谣上涨辟谣下跌谁来管住操控的手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