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香港的电视台,内地观众最熟悉的莫过于一家独大的TVB(无线电视)和几年前已经倒闭的ATV(亚洲电视)了。但2014年邵逸夫爵士离世后TVB总是走下坡路,今年,无线一家独大的历史或将被改写。
今天,据港媒报道,HKTV(香港电视)的股价创逾十年高位,最高升31.26%至6.97元,收市报6.7元,升26.18%,成交金额5.85亿元。该股市值更超越TVB,港视市值现为54.99亿元,TVB(电视广播)则是53.44亿元。
据香港电视HKTV公布数据显示,网购平台及门市业务之订单总商品交易额及订单数量持续上升。
集团表示,业务量的增加可能因为2019年的增长动力效应而来,加上在目前情况下,香港人对前往人多的地方欲望减弱,因而将购物需要改变至网上购物平台包括HKTVmall,并增加于网上平台购物的频率。
王维基的身家也跟着涨了10亿。
另外,HKTVmall也在Facebook发文指,现时要大量人手应付需求,包括全职派货员、合约派货员、送货司机、仓务员/包装员、以及店务主管、店务助理等。
看到港视股价飙升,不少香港网友纷纷留言:“市场经济,TVB要寿终正寝啦。”
还有网友表示:“TVB很快成为第二间ATV,“恭喜hktv进步,恭喜tvb退步,有请小凤姐。””
早在80年代,香港除了TVB还有多家电视台,但到了90年代基本就变成了TVB一家独大,2016年,唯一能跟TVB叫板的ATV也正式停播。
十年前,王维基在香港电视圈开疆辟土时,挖了不少TVB艺人跳槽,但因为邵逸夫方逸华的影响,王维基对TVB并没有构成太大威胁,甚至外界有很多声音都在质疑他的能力。
几年过去,在王维基的领导下HKTV的市值已经超越TVB。亚视倒闭,港视崛起。不知TVB以后会怎么迎战这个对手呢?
曾经的荧屏霸主,TVB的港剧为何逐渐没落了?
曾经风靡内地的港剧,如今怎么没落了?
什么时候?
你的回答可能反映了TVB的现状。很多人感叹:“不知从何时起,TVB越来越远离我们的视线。”
根据TVB2016年财报,2016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3%,至19.64 亿港元;营业利润则下跌30%,至3.26亿港元;其中期业绩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暴跌超过七成。
TVB业绩下滑情况在去年下半年并未得到好转,并在12月发布了三十年来首次盈利预警,市值比11年缩水45%,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跌55%~65%。
虽然近年来内地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无论是电影票房还是影视剧收益都在飙升,但剧集曾经风靡内地的TVB收入在过去10年里几乎停止了增长。
落寞影视帝国的黄金时代
1983年,亚洲卫视出品的《大侠霍元甲》、《陈真》等登陆内地,这是港剧首次引进内地,此后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推出的《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电视剧引发了内地观众对港剧的追逐。“TVB”也因此成了港剧代名词。
在当时,港剧风靡全国,无论是金庸剧、宫斗剧、伦理剧或职业剧,风头都一时无两。不少人成为港剧迷,提起各种桥段津津乐道,甚至还产生了“TVB”体。
最初热播的港剧大多是古装武侠剧。例如:
《神雕侠侣》
《鹿鼎记》
《射雕英雄传》
《天龙八部》
虽然现在看来这些武侠剧的制作、服装都较为粗糙,但胜在感情充沛淋漓,总会让人看到那股诚挚动人的力量。到后来,宫斗类、刑侦类题材异军突起,渐渐取代武侠剧,如TVB人气演员欧阳震华主演的《谈判专家》、《法证先锋》,蔡少芬、佘诗曼等主演的《金枝欲孽》等……爱过港剧的人,一定记得“做人嘛,最重要是开心!”也会争相使用其中的经典台词: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TVB,可以说已经成为整整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但随着老一辈演员、编导退出电视圈,多个市场兴起等诸多原因,近几年的港剧逐渐沦为“小众”。纵观这几年的TVB,虽然剧集不断,但能拿得出手的也是少之又少。如今,TVB仍在苦苦支撑,寻求改变。
港剧已死?TVB为何辉煌不再
经济低迷 广告收入减少成业绩下滑关键
TVB 2016年财报数据显示:由于香港经济疲软,尤其作为广告大户的零售和消费品行业低迷,今年上半年TVB在香港地区的收入同比下降7.72%,远高于整体2.54%的下滑幅度。
TVB上半年包括广告在内的电视广播收入12.16亿港元,占总收入的六成以上。作为主要阵地的香港广告收入减少无疑是TVB业绩下滑的关键。TVB中期报告显示:市况低迷使上半年香港整体广告开支下跌约20%,致使公司地面电视广播的收入下跌了11%。
即便是今年的大热门——里约奥运会,TVB也未能收回播放成本,缺口总金额高达1.5亿港元。
除此之外,财报还显示,香港猖狂的盗版及各类在线娱乐平台(主要指在线流媒体)的激烈竞争也成为TVB重振的挑战。
内地影视发展快 TVB市场份额受挤压
对于TVB面临的困境,唐德影视分析师隋小晓表示:“其实不是TVB不行,而是内地的影视市场发展太快了。”
内地电视剧投资进入“亿元时代” 香港市场无法企及
从2011年开始,影视公司排队上市,各路热钱争相涌入,投资过亿乃至数亿元的大剧纷纷上马,越来越多的作品以“知名导演+豪华阵容+高科技+高投资”的组合出现,电视圈已经一脚迈入了“亿元时代”。
而2016年电视剧市场号称投资过亿的电视剧近20部,其中包括《鬼吹灯》、《青云志》、《幻城》、《白鹿原》等作品,与此同时,优质网络剧价格节节高涨,《幻城》、《花千骨二》都已经超过500万一集,《如懿传》被某视频网站的买断价格,达到900万一集,总共卖出15个亿。
资深文化评论人韩浩月认为:
电视剧市场繁荣,要想实现优质作品输出,大投资是必不可少的硬性条件。HBO作品《权力的游戏》第一季试映集花了1000万美元,后来每集成本在450万-600万美元之间,只要钱不是浪费在不该花的地方,而是用在故事内容与画面上,花大成本制作出可流传的良心大剧是值得的。
而这些投资数额是香港影视剧市场目前所达不到的。
内地网剧投资效益高 香港经济低迷易形成“赔钱”恶性循环
目前内地网剧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广告收入、直接的用户收入(如会员费等)和内容收入(即将自制剧作为独立的内容进行售卖)。
2015 年,网络剧广告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 2.56 倍。虽然付费会员收益比重增加,广告业务占比呈现萎缩之势(2015 年上半年占比为 23.19%,2016 年上半年占比 15.5%),但目前广告仍是网络剧收益的重要来源。
与内地网剧不同的是,TVB乃至整个香港影视公司拍摄的影视剧缺乏很好的投资收益率,拍摄成本高昂,缺乏庞大的收视群体,也没有网络付费会员。再加上近几年香港经济低迷,广告等收益下滑严重,投资人、电视台、演员、编剧、导演都挣不到钱,赚不到钱就没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港剧还受到2015年广电总局“限外令”的影响,从2015年4月开始,TVB剧集需走“先审后播”程序,即在全部剧集播出完毕并通过审查后才能在网站上架。这就意味着今后网友将不再享受边播边看的同步观港剧体验,而要等播完之后,慢慢收看整套剧集。这无疑对TVB收视率的提高没有好处。
今年50岁的 TVB 未来价值何在?
过去几年间,TVB 也有做不少新的尝试,例如面向东南亚、中国内地和美国等市场推出 TVB Anywhere 移动端 app,提供在线内容观看服务。
同时也推出了收费服务。2016年 4 月,TVB 面向香港市场推出 MyTV SUPER 收费服务,这是此前推出的免费版电视盒子 MyTV 的升级版本(相比 MyTV,收费版将提供更多电视频道和节目内容)。
此外,TVB 也在更积极地拥抱内地市场,一系列 TVB 热门剧集被改编成电影在内地上映,去年上映的《使徒行者》电影版就取得了 6 亿票房的不俗成绩,并和腾讯旗下的企鹅影业共同开发《使徒行者》续集,TVB另一经典剧集《创世纪》的电影版也将和爱奇艺联手翻拍。
TVB 过去 50 年积累下的庞大片库,如今同样具有很高的 IP 价值,这可能是 TVB 尚能一搏的筹码。
对此,唐德影视分析师隋小晓表示:“有TVB的版权库,加上捆绑的优质导演、编剧资源,依靠内地的资本市场,以及TVB多年来累积的忠诚受众群体,TVB的演员是经历过演技打磨的,可以充分和风头正劲的‘小鲜肉’结合,取长补短,碰撞出火花,还是有机会分享内地高速发展市场的蛋糕的。”
除此之外,近来由于引得各大资本角逐,也使其再次成为焦点,虽然此次股权争夺战尚未尘埃落定,但今年50岁的TVB显然不希望自己以这样的形式博眼球。
如何才能让内地观众再次爱上港剧?这可能将成为TVB对未来发展的思考重点。
TVB与ATV的电视剧争霸时代(五)
1998年5月,主政亚视十年的林百欣,因家族产业出现财政危机,决定出让亚视51%的股权,亚视再次面临股东的变动。
而这一次亚视的股权和管理层的变动首次有了内地人的身影,大量中国大陆商家入主,刘长乐联合封小平、黄保欣等人得到亚洲电视46%和5%的股权,总价7亿港币, 黄保欣出任董事局主席。
内地老板接手亚视后,开始积极向内地发展。如在广东兴建影视城及培训人才,降低制作成本、从内地引进节目、强化内部管理等。在随后的几年里,亚视的节目收视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短暂高峰。
1998年亚视制作的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 开了个好头,这部致敬林正英的作品,启用尹天照、陈启泰、万绮雯、杨恭如这样亚视拿手的双生双旦阵容,掀起了科幻 科技 电视剧的热潮。同年,由焦恩俊、陈秀雯主演的古装 历史 剧 《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以及续集《穆桂英十二寡妇征西》在台湾和内地都取得了收视佳绩。
1998年无线剧集收视最高的当属 《天地豪情》 ,平均收视达35点,罗嘉良凭借此剧第二次获得TVB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最佳男主角奖。《妙手仁心》《陀枪师姐》收视也都超过了30点。
1999年3月,由王晶首次为亚视执导的,陶大宇、谭耀文、周海媚等一众TVB旧将领衔主演的 《纵横四海》 ,在《僵约1》后的隔年春天播出,这部剧刚一开播便有大爆的迹象,使无线同期的《先生贵性》成了炮灰。后来无线选择用《刑事侦缉档案4》来迎战,虽然前期投入巨资宣传,可惜收效不大,收视不升反跌。《刑事侦缉档案4》虽有前三季超高口碑和人气小生古天乐的加成,无奈主演阵容变化太大,风格也转变很多,最终在大结局时收视被《纵横四海》超越。这次虽然亚视没能做到收视完全超越(事实上还差的很多),但已经是超水平发挥,搞得TVB由轻敌到慌乱,灰头土脸。其后亚视的《肥猫正传II》亦势如破竹,取得了过百万观众收看的佳绩。
面对亚视《纵横四海》的热度,无线年底也推出相同商战及家族情仇题材一百集长篇剧集 《创世纪/创世纪II天地有情》 。
虽然《创世纪》在99年连年度十大收视剧集都没能挤进,但制作精良,演员的表现无可挑剔,投资1.5亿港元,成为香港电视剧史上的最大制作。TVB的商战剧伴随着《创世纪》的出现到达了顶峰。无论从哪方面说,《创世纪》都堪称TVB史上家族剧的一座丰碑。 如果说《上海滩》告诉了内地人什么叫“黑 社会 ”,《大时代》教会了内地人玩股票,那么《创世纪》则教会了内地人搞房地产。
但TVB的噩梦还是后头,随着和内地的往来逐渐增多,一向和央视关系良好的亚视,逐渐地尝试引进内地剧集,如《三国演义》、《雍正王朝》,这类 历史 剧平时港人很少接触, 反而因为新鲜感获得了不错的收视。
1999年底,亚视又购入台剧 《还珠格格》 和 《少年英雄方世玉》 ,播出后席卷了荧屏,收视完胜TVB,并且连带亚视其他节目收视也集体上升。尼尔森收视数据表明,无线黄金时期收视全面大败,亚视以平均3个百分点的收视超过无线,这在无线32年的 历史 上尚是首次。当地人把此现象堪比哈雷彗星。还珠风暴不仅拉动了亚视全台节目收视一齐上涨,还逼的一向高高在上的TVB,两周内三次变阵,不论是《反黑先锋》、《双面伊人》、《吾系差人》还是《非常保镖》,都很难对《还珠格格1、2》和《少年英雄方世玉》造成实质威胁,这段时间是亚视的show time,TVB的收视以平均3个点的劣势告负。
“还珠”一役开启了亚视日后狂买外购剧的习惯,客观上也促使了亚视减少了自制剧的产量。
尝到甜头的亚视加大了引进的力度,甚至连综艺节目也要靠引进。我们都知道亚视制作直播、综艺、纪录片是很有一手的,曾经的《今日睇真D》、《今夜不设防》、《寻找他乡的故事》等,都相当不错。2001年亚视引进了节目 《百万富翁》 由陈启泰主持,平均收视十点以上,大结局当晚的特别版百万富翁“名人慈善百万Show”以34点高收视将当年的《香港小姐竞选决赛》抛离,全晚收视最高更达39点,较无线收视高出19点。后来TVB也出了由郑裕玲主持同款节目,才逐渐将收视追回。
之后的几年,亚视逐渐减少自制剧集,2005年播出了由谢贤、叶璇、张文慈等主演的 《情陷夜中环》 ,该剧以保险业为背景,跌宕起伏的剧情与演员们的出色演绎,将其中充满着人情冷暖、爱恨缠绵的故事,一幕幕生动体现在观众眼前。最终收视超过了十点,但此后的亚视剧集再也没有超过10点以上的。
2010年,亚视又拍摄了一部 《法网群英》 ,该剧汇聚了吴启华、陈秀雯、万绮雯、吕颂贤、陈启泰、张文慈、苏永康等昔日亚视和TVB旧将。该剧制作精良、故事引人入胜,剧中人物个性鲜明,剧中案件逻辑性强,悬念也更多,包含了多套叫好又叫座剧集的元素,如同一部港产版的《CSI》,因此该剧更适合公职人员、年轻人士,尤其喜欢悬念推理的男性观众收看。
但是,由于亚视资金捉襟见肘以及股权的不断纠纷,在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亚视都没有再制作剧集,最终造成了TVB的一家独大。
2000年前后,由于被亚视频繁外购剧集影响到TVB的收视,TVB也先后外购了内地、台湾等地的电视剧,2000年从大陆引进了 《康熙微服私访记》 ,平均收视率32点,最高41点;2001-2002年从台湾引进了 《小宝与康熙》《齐天大圣孙悟空》 ,这两部剧收视不俗,分别以最高46点、40点夺得了这两个年度的香港收视冠军。2005年TVB引进的韩剧 《大长今》 更是以平均36点,最高50点刷新了新世纪TVB收视的记录。
这一时期,因为没有了亚视的激烈竞争,TVB一家独大,制作的电视剧整体质量也逐渐下滑,加上演员艺人青黄不接,港剧的影响力远不如八九十年代。
但TVB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剧集制作上也力求创新。 2001年,由古天乐、萱萱、林峰、郭羡妮、江华、滕丽名等主演的 《寻秦记》 ,在穿越时空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把武侠和科幻结合,是穿越剧的最早代表,可谓穿越剧的“鼻祖”。当年播出后的平均收视率也是仅次于外购剧《小宝与康熙》。
2004年,TVB推出了戚其义监制的古装宫斗剧《金枝欲孽》,该剧由黎姿、佘诗曼、邓萃雯、张可颐四大当家花旦以及林保怡、陈豪两大当家小生主演。
《金枝欲孽》是一部经典之作,它开创了宫斗剧的风潮,被称为宫斗剧的始祖。该剧不仅给香港电视剧带来了重振雄风的机会,还给中国内地观众提供了一种另类的叙述方式。 它中国内地宫廷剧完全不一样,它的着重点在于写人。观众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好人和坏人的区分在《金枝欲孽》中被打破。整部剧全力演绎了阴谋与谎言,每个人都为了各自的利益在耍心眼。虽然剧中各嫔妃为了争宠而使尽各种阴险手段,但她们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剧中的女人争宠或为自保,或为报恩,或为复仇,斗起来也是小心翼翼,该剧更像是权术文化的平民版,体现了中国老百姓的生存智慧。
《金枝欲孽》在香港播出时最高收视达到41点,观众人数达270万,成为香港全年最高收视冠军,平均收视率为32点,位列香港电视剧年度平均收视排行榜第二位 。2006年,该剧被引进内地湖南卫视独播,在中国内地引起强烈反响。
2000年后的TVB武侠剧也逐渐式微。在TVB拥有金庸剧改编权期限结束之际,TVB拍摄了新世纪第一部金庸剧,也是TVB最后一部金庸剧,即2001年播出的 《倚天屠龙记》 。
这版《倚天屠龙记》由 吴启华、黎姿、佘诗曼 等主演,很多人吐槽吴启华是长相最老、年龄最大的张无忌,除了吴启华的张无忌,剧中其他重要角色也不见TVB新人出演,大多都是八九十年代出道的TVB老面孔,可见当时TVB艺人青黄不接的窘状。但是,黎姿、佘诗曼这两位当家花旦表现十分出彩,尤其是黎姿的赵敏,真正诠释了赵敏“明艳不可方物,艳若桃李、灿若玫瑰”的形象。
总体来看该版《倚天》前部分看起来像是慢热剧,在后半部分吴启华用高超的演技和37点的结局收视,改变业界对他的成见,也震撼了观众。
继《寻秦记》之后,黄易的武侠作品成为TVB改编的重点对象,先后于2004年拍摄了 《大唐双龙传》 ,2006年拍摄了 《覆雨翻云》 等作品,这两部武侠剧都是全部在内地取景,告别了TVB狭小的地域空间和布景制作,以大陆的湖光山色,山川河流为景,加上崭新的拍摄手法,将精彩的打斗场面配合大量特技和电脑动画,带观众进入一个魔幻世界。
这时期TVB重点培养的新人有 林峰、叶璇、吴卓羲、黄宗泽、马国明、杨怡、胡定欣 等人。
2007年TVB制作了一部经典时装家族剧 《溏心风暴》 ,该剧围绕着家庭内争,家族争产,多角恋爱为核心。播出之后,创下2003年以来港剧收视率最高纪录,观众人数超过311万人次。恰巧亚洲女首富龚如心病逝及爆发了争产风暴,《溏心风暴》成为城中热话,在天涯和百度贴吧上引发了观众的大讨论。
2008年TVB又推出续集《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以平均35点最高50点 在香港创下自1991年以来的最佳收视纪录,追平了2005年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在香港创下的最高收视纪录。 该剧还夺得TVB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最佳剧集”和壹周刊电视大奖“十大电视节目第一位”。
《溏心风暴》系列之所以能够受到热捧,关键就在于其所打的“温情牌”,当年温柔委婉的“包惜弱”,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大家庭的“脊心骨”,坚强地撑起了一个家族的重任。与《金枝欲孽》里那些小肚鸡肠的女人相比,“大契”才是观众们心目中典型的东方妇女的形象。而该剧的另一大亮点便是新老演员的同台献艺,在这个家族里没有主角和配角之分,彼此都是一家人,哪怕是再小的角色,也能赢得满堂彩。
2009年TVB又制作了一部古装宫廷剧《宫心计》,由佘诗曼、杨怡、陈豪、郑嘉颖主演,这次TVB把 历史 视角带入到了唐朝的宫廷,讲述了唐朝后宫为权为情尔虞我诈,各怀鬼胎,尚宫局四房的明争暗斗。 该剧作为2009无线节目巡礼剧集之一和无线电视42周年台庆剧,以平均35点,最高50点成为2009年度香港电视剧收视冠军。
同年播出的经典剧集还有由金庸剧金牌监制李添胜执导的 《巾帼枭雄》 ,该剧也是TVB42周年台庆剧,剧情峰回路转,风格励志激昂,是一部有港版《大宅门》之称的清装传奇剧。
TVB在宣传的时候承认邓萃雯的角色灵感是来自于《大宅门》里斯琴高娃演的“二奶奶”,但是前几集看下来,观众发现,不仅这个角色雷同,就连黎耀祥扮演的“柴九”,也很像陈宝国当年塑造的“白景琦”。因此,当年这部剧遭到不少内地观众非议。
但该剧的男女主角黎耀祥和邓萃雯还是以精湛的演技获得了TVB42周年台庆颁奖典礼的最佳男女主角奖。
2010年TVB趁热打铁推出续集《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该剧是王牌监制李添胜原定“封刀”之作,又是金牌编审张华标离开无线告别作,观之开头数集,的确能做到扣人心弦的效果。剧中的台词十分感人,九姑娘英姿飒爽、足智多谋,气场十足;黎耀祥扮演的刘醒则传达出小人物的有情有义。黎耀祥和邓萃雯凭借这部续集之作蝉联了TVB视帝视后。 这部剧豆瓣评分高达9.2,是新世纪TVB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剧集。
《巾帼枭雄》两部在香港播出时平均收视33点,最高收视都达到了47点,均名列当年年度收视第二名,分别仅次于《宫心计》和其续集《公主嫁到》。
自1991年香港电视界采用个人收视调查仪记录收视以来,TVB剧集收视最高记录为2005年5月1日韩剧 《大长今》 大结局、2008年9月21日 《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 大结局、2009年11月29日 《宫心计》 大结局创下的50点。但按收视人数来计算,《家好月圆》(314.7万)、《宫心计》(318万)创造的50点收视仍不及《大长今》(329万)。由于《大长今》的收视记录至今无港剧能破,故其一直是港剧追赶的收视标杆。
2010年以后,内地商人王征又入主亚视,此后股东的纷争使亚视动荡不安,一直亏损,2014年,亚视被曝出拖欠员工薪资,很多资深人士陆续离开,加上管理、营运策略的失败,以及一些负面新闻,亚视流失了很多广告商,在节目收视方面也长期低迷。为维持亚视的运转、解决欠薪及欠交免费电视牌照费等问题,亚视多次出售其自制剧集,如2015年2月18日前要缴交上年度约1700万元的牌照费用,就是先后将《洪熙官》《精武门》等武侠片卖给TVB,将《再见艳阳天》、《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系列、《中华英雄》等500小时非古装剧集卖给TVB、霍士 娱乐 才筹齐。
逐渐走向衰落的亚视如今落到快要清盘的地步,而失去了对手的TVB,也显得有些不思进取,最近十年也下滑的严重。有人说亚视的衰亡主要因为频繁易主,其实这也是当地 娱乐 圈由盛而衰的一个缩影。
至此,TVB与ATV三十多年的的电视收视竞争以亚视的破产宣告结束,从此TVB成为香港电视界一家独大的品牌。
不管怎么说,在香港影视最鼎盛时期的八九十年代,TVB和亚视都为我们奉献了很多经典节目,时光荏苒,斯人不在,但留给我们的怀念和记忆却永远不会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