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方网·纵相新闻报道
有“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
资深股民杨怀定
于2021年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
新中国证券史上这段关于“杨百万”的传奇画上了句号
杨怀定出生于1950年,祖籍江苏镇江,原是上海铁合金厂职工。1988年春,国库券转让从7座城市开始试点,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开,还出现了异地差价。他凭借买卖国库券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杨怀定此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炽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因为炒股盈利超过一百万,人称“杨百万”。
杨百万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国库券异地买卖成就“杨百万”
据报道,1988年杨怀定从工厂辞职。在家待业阶段,他也更加留心各种赚钱机会。4月份,他在报纸上看到中国要开放国库券买卖的消息,认为这是一个投资机会。1988年4月21日,上海开放国库券买卖。杨怀定一大早赶到网点,以开盘价104元买了两万元年利率15%的3年期国库券,当天下午涨到112元。于是他赶紧卖掉,赚了800元,相当于在工厂工作时一年的工资。由于当时全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库券市场,也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一些试点城市的银行为了周转资金,往往会出现低于面值(100元)出售国库券的现象,于是他想到国库券异地买卖这条路子。
最初,杨怀定在安徽合肥、上海之间来回跑。复利效应之下,两个月就赚到10万元。按照此法,他随后跑遍多个城市收购国库券。随着试点从第一批7个城市扩大到第二批54个城市,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最远去过新疆、黑龙江。杨怀定的本金快速膨胀,很快就超过了百万元,就不再亲自到外地跑,雇了几个人在全国跑,自己坐镇上海用电话指挥。这期间,他订了数十份报刊,每天分析金融形势和经济状况,同时留心上海刚开张不久的股票柜台交易市场。
1989年,他看到一篇文章说,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银行把几十年的盈利都贴进去了,处于亏损的边缘。他感觉到这是利率即将下调的信号,决定抛掉国库券,买进股票。
转战股市:买入电真空盈利近10倍
之后,杨怀定转战股票市场。据了解,他第一只投资的股票是电真空。电真空面值100元,此前最高曾到140多元,但是下跌到91元。他第一次买入电真空3000股,并对营业部的人说估计利率要调低,买点股票放着。结果不久利息果然下调了。半年后电真空股价涨到800元,杨怀定抛了股票后出门旅游了一个月。之后电真空一直跌到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电真空的价格是375元。交易所开业第一天,电真空成交1000多股,他一个人买进了500股。后来股价涨到500多元他又卖了,卖出后电真空又跌回到370多元,而他则又在370多元时再次分批买进。电真空股价后来涨到2500元。
1992年,中国资本市场遭遇自开市以来的最大熊市。上证指数跌至400多点时,杨怀定认为指数已见底马上进去抄底,后股指又跌至300点左右,他被套牢。1994年,杨怀定从报纸上敏锐觉察到政府即将出台救市政策,立刻将股票资金账户中最后的2万元投入股市。果不其然,第二天证监会就宣布了三大救市政策,此后股市一骑绝尘,从300多点暴涨至1500点,仅用两周时间,他手中股票就翻了四倍。
曾被国外媒体报道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作为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个体股民,杨怀定的故事曾被包括美国《时代周刊》 、《新闻周刊》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1998年,杨怀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而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我死了,请把我的骨灰撒到各个证券交易所门口”,可见其对股市“爱得深沉”。6月14日杨怀定去世消息一出,引发了众多证券从业人士的关注。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发布微博表示:“杨百万是中国股市标志性人物。缅怀!”
不少网友还总结了杨怀定的经典语录:
“股市不相信眼泪,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股市中不比谁赚得多,而要比谁活得更长、更潇洒。”
“我不是股神,我不是股评家,我是标标准准的散户。做散户不可悲,但千万不要做散户中的傻户。”
“股市诀窍就四个字:抄底逃顶;股市就两个字:赢、输。”
“不经过熊市的股民,不是一个成熟的股民。”
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